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1.
胡伦 《地图》2007,(3):80-89
这是一个草、水、天相连的世界。这是一块神、奇、秘集聚的静地。这是一个可以聆听天籁之声的圣洁之地。当你步入那红墙赤瓦的寺院之门,置身于金碧辉煌、酥油花开、唐卡雕塑满壁的高堂佛殿,耳听法号阵阵、经文琅琅,就会油然感悟和发现这里至今仍然是一个神秘而独特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喇嘛萨依铜矿位于天山西段库松木切克山北坡,产于中元古界蓟县系库松木切克群。矿体的赋存和形态严格受地层层位、岩相和构造的控制。容矿岩石主要为钾长岩、硅质岩等热液沉积岩。矿体有与围岩整合的层状和切穿围岩层理的脉状两种产状形态。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地层的循环热液,属海底喷气沉积-再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3.
喇嘛甸油田3D3C地震资料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喇嘛甸油田在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精细挖潜研究中,面临密井网条件下厚度2m以上砂体的边界识别问题,常规纵波地震解释存在多解性,引入转换波信息可增加地震解释的可靠性.基于喇嘛甸工区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本文由测井曲线分析得出,密度、LR和MR能够很好地反映储层岩性变化.在纵波层位约束下的纵横波层位精细匹配解释基础上,由纵横波联合反演求出这3种属性数据体.井-震结合,应用属性切片技术得到不同小层的砂体平面展布,与钻井绘制的沉积相图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并在气藏描述、砂体识别、河道刻画中见到显著的地质效果.该研究为喇嘛甸油田主力油层剩余油挖潜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展示了该区扶余油层的良好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
应用微量元素方法进行油气地球化学勘探,国内外学者已进行过大量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于油气田上方地表土壤中产生的微量元素分布异常的原因,主要有“电场作用理论”和“烃类垂向微运移理论”两种理论假说.大量实践证明,地下数百米,甚至几千米的微量元素能够近乎垂直地迁移至地表,在油气藏正上方生成某种晕状异常.地球化学晕的宽度接近下伏油气藏在地表的投影宽度.因此,可以根据油气田上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分析油气分布规律和进行含油气远景评价.通过对大庆喇嘛甸油田B层土壤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铀(U)、锶(Sr)两种元素可以作为油气的指示元素.油田上方土壤中铀元素含量一般呈现微弱的低值异常,而在油田边缘出现高值异常.锶元素在油田上方土壤中表现为高值异常.根据地表土壤中元素的分布异常,可以确定油藏边界位置,为油气勘探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疆博乐市喇嘛苏外围地区地表岩石风化剥蚀严重,直接找矿标志不明显,以大功率激电中梯测量为辅助功能的大比例尺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对发现和圈定隐伏矿体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化探原生晕元素组合特点及空间分布特征,以单元素异常下限值和富集系数为划分标准,圈定了六个Ⅲ级化探异常带,异常评价初步认为Cu—Zn—Pb—Ag—W—Sn—Mn—As—Au—Bi多元素叠加异常的形成为找矿有利区,选元素共生组合特点较明显的异常带开展大功率激电工作进行化探异常的验证。在推断出的成矿有利部位布设钻孔并可见到矿体。  相似文献   
16.
喇嘛甸油田剩余油分布零散,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断层边部地区。为更加精确地估算断层地区剩余油储量分布,根据喇嘛甸油田基础数据库,将油层性质和物性较为接近的油层划分为一个单井计算单元;编制三角网程序,计算研究区单井控制面积及控制储量;对单井小层静态数据和油水井生产动态数据进行产量重新劈分,计算断层地区储量分布,给出剩余油潜力分布。结果表明:喇嘛甸油田断层总剩余储量约为1.28亿t。该方法充分考虑地质非均匀性,能够准确地反映各个井点附近的地质储量和单井控制储量,为断层地区剩余油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丰宁县喇嘛山冰臼群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同林  郭克毅 《中国区域地质》1998,17(1):102-102,T001
  相似文献   
18.
喇嘛苏铜矿区中酸性岩体的皮科克指数、里特曼指数、赖特指数,均指示其中酸性岩体属于钙碱性岩系的范围;分异指数平均值为77.57,说明岩体的分异演化程度较为彻底;固结指数平均值为12.01,显示出岩体的岩浆分异程度较高;长英指数和铁镁指数均反映岩体的分离结晶作用程度中等。在MF—FL分异趋势图上,样品点基本呈连续分布,说明岩体的演化是连续的;在w(Na_2O)—w(K_2O)关系图上多数样品点落入I型花岗岩区域,可以认为本区花岗岩应为I型花岗岩。岩体的TiO_2含量平均为w(TiO_2)=0.28%,远低于中国及世界同类岩石;在戈蒂尼指数与里特曼指数对数值的关系图上,几乎所有的样品点均落在消减带火山岩区,由此可以推断,本区斑岩体应形成于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消减带上。在多阳离子的R1—R2关系图中,多数样品点落在地壳熔融花岗岩-同碰撞的花岗岩区,少数样品点落在其它区域,这说明了岩浆在演化过程中同化混染了围岩。  相似文献   
19.
石榴子石是矽卡岩型矿床中最常见的蚀变矿物,石榴子石U-Pb定年技术的发展应用为准确限定矽卡岩成矿作用时代提供了新手段。我国西天山地区发育大量矽卡岩型铜矿床,由于缺乏精确的成矿年代学数据,制约了矿床成因和成矿动力学背景认识的深入。为了精确厘定西天山地区矽卡岩型铜矿化时代,本文选取代表性的喇嘛苏大型铜矿床矽卡岩带中石榴子石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U-Pb定年技术开展了矿物成分和年代学分析。根据喇嘛苏矿床石榴子石的岩相学特征,将其分为红棕色石榴子石、浅棕色石榴子石和黄绿色石榴子石三类。电子探针分析显示,三类石榴子石的端元组分均主要为钙铁榴石(56.96%~85.09%),其次为钙铝榴石(14.33%~43.85%),属于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U-Pb定年获得3件石榴子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介于(389.1±2.0)~(387.0±2.3)Ma之间,表明成矿时间为中泥盆世。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喇嘛苏矽卡岩型铜矿床形成于北天山洋壳的俯冲环境。  相似文献   
20.
西天山喇嘛苏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主要对西天山喇嘛苏岩体进行SHRIMP锆石U-Pb年龄、主微量及Sr-Nd-Pb同位素测定,阐明岩体成因及形成构造背景。喇嘛苏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和英云闪长斑岩组成。其中,石英二长闪长岩形成于(394.8±4.9)Ma,花岗闪长斑岩和英云闪长斑岩形成于(380.9±3.9)Ma,略晚于石英二长闪长岩。岩体具有埃达克质岩的特征,且显示从钙碱性向高钾钙碱性演化的趋势,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相对富集轻稀土((La/Yb)N:3.55~15.52)及中等的负或正Eu异常(δEu:0.53~1.12)。岩体具有较高的Sr含量((322~808)×10-6)和较低的Y含量((12.90~18.86)×10-6)。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岩体富集LILE亏损HFSE,并具有Nb、Ta和Ti负异常。岩体初始Sr-Nd同位素组成为εNd(t)=-4.29~+0.75和ISr=0.706 052~0.708 263,Nd模式年龄为1.03~1.46Ga。花岗闪长斑岩和英云闪长斑岩的铅同位素特征为206Pb/204Pb=18.500~19.044,207Pb/204Pb=15.575~15.626,208Pb/204Pb=38.443~38.864;石英二长闪长岩为206Pb/204Pb=18.694~18.711,207Pb/204Pb=15.622~15.630,208Pb/204Pb=38.648~38.660。所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喇嘛苏岩体是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上升过程中与受俯冲带沉积物交代的地幔楔相互作用,且有少量古老地壳的混染而形成。岩体形成于晚泥盆世准噶尔残余洋盆向伊犁—中天山地块俯冲的大陆弧背景,与该区Cu(Au)矿化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