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园区概况2012年,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全面启动建设,投资2.6亿元的园区道路已全面建成,建成平台框架1600亩。通过前期宣传推介,现已有北京国遥、山东正元、中测新图、北京四维远见等32家企业入园,广州中海达、杭州星软等8家企业签订入园意向协议,协议投资额达61.3亿元。现有30幢产业大楼开工建设,2014年将新开工36幢产业大楼。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高层论坛永久会址落户产业园,全面提升了产业园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92.
长江是连接青藏高原和西太平洋的东亚最大河流,研究其源汇过程对于认识和理解沉积物剥蚀、搬运和沉积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对河流沉积物中常见的磷灰石开展了原位微量元素和87Sr/86Sr比值分析,结果表明,金沙江的微量元素和87Sr/86Sr比值二维散点图的分布区域与大渡河、岷江和嘉陵江的明显不同;丰都段长江干流样品与大渡河、岷江和嘉陵江样品形成重叠区域,结合MDS(非矩阵多维标度)判断图结果,说明丰都段长江干流的物质主要来自龙门山。磷灰石原位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区分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的金沙江和发源于龙门山的大渡河、岷江和嘉陵江的物质。但由于金沙江梯级水电站的建设对其下游沉积物的组成起到重要影响,在今后使用该方法进行长江全流域物源示踪研究时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93.
莱州湾东岸沿海平原区全新世主要地质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莱州湾东岸Y86孔岩芯,进行岩性、粒度、微体化石、孢粉组合的分析和14C年代的测定,将该孔自下而上划分为五层。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本区全新世海侵以来三个主要地质事件:8~7ka B.P.全新世海侵层与陆相层之间的不整合沉积间断地质事件;在7~6ka B.P.海侵范围达到最大,气候温暖湿润,称中全新世温暖气候事件;随后,在和4.5ka B.P.左右的明显降温事件。  相似文献   
94.
陈强 《地下水》2019,(3):188-189
为确保库尔勒石化产业园建设,对工业园区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潜力进行分析,以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为前提,在深入分析产业园用水需求的基础上,利用水平衡分析方法,从区域角度综合探讨当地水资源承载力,并对水源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价,提出当地水资源充裕,完全能承载工业园近期、远期建设用水量,可供园区开发建设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95.
塔河油田溶洞巨晶方解石充填物的微量元素、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的对比研究表明,不同井位巨晶方解石可能来源于不同的流体体系。T417井和S76井鹰山组、T904井一间房组及TS1井丘里塔格组溶洞巨晶方解石样品具有富U、高V/Cr特征,且均一温度主要分布于148.9~169.9℃,相对围岩所经历最高温度约20℃,反映为还原性的热液流体体系,该流体具有高~(87)Sr/~(86)Sr及低δ~(18)O的特征。T904井良里塔格组巨晶方解石具有贫U、低V/Cr及均一温度较低的特征(75~81℃),反映为富氧低温流体体系,结合样品的高~(87)Sr/~(86)Sr及低δ~(18)O特征,可以推测该低温流体可能为大气水来源。热液流体与大气淡水的运移受断层、裂缝和不整合面等因素控制,从而使得不同井位、层位的巨晶方解石沉淀时具有不同的流体成分与温度特征。  相似文献   
96.
土地利用快速变化对松山湖水库水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建园前(2002年)和建园后(2006年)对松山湖水库两次水质监测结果,结合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探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土地利用快速变化对松山湖水库水质的影响,分析水质变化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水质恶化的建议.分析表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典型试点,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但2006年的水质监测结果仍未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这与园区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较大变化有一定关系,并指出未来的水质影响将主要来自面源污染.为使得松山湖水库达到东莞市备用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文中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