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91篇
测绘学   16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20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3年   2篇
  1928年   2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21.
江苏海岸潮滩沉积环境及其可持续利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杨帆  朱晓东 《江苏地质》2003,27(4):203-206
凭借着独一无二的地质、地貌、海洋、气候、土壤和生态特征,江苏潮滩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却又受着不利自然条件及不合理人类活动的限制。江苏潮滩沉积表现出4个水平相带:草滩(湿地)沉积带、盐蒿泥滩沉积带、泥一砂混和滩沉积带、粉砂滩沉积带。潮滩是极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它极容易受到湿地围垦、低效的生产方式、酷取滥采、环境污染等人类扰动的破坏。基于以上认识,提出顺应潮滩自然演变,人类活动与潮滩沉积环境的和谐开发利用及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22.
长江口潮滩植物根际重金属的分布与累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江口滨岸潮滩芦苇与海三棱燕草根系、茎叶以及根际沉积物中Cu、Pb、Mn、Zn、Cr的含量分析发现,Cu、Pb、Zn、Cr在根系中的含量较高,而Mn在茎叶中的含量达到总量的55%以上。海三棱燕草比芦苇能更有效地累积重金属,两种植物根系。沉积物系统均表现出明显的重金属含量季节变化。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一般在冬季富集;芦苇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秋季较低,冬季富集,而海三棱蒲草根际沉积物中Cu、Pb、Mn均在秋季含量较高,Zn、Cr冬季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3.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辽宁省下白垩统义县组一几近完整的幼年恐龙头骨及下颌。分支系统分析表明它代表边头类鹦鹉嘴龙科一新属种:侯氏红山龙,并发现异齿龙是边头类的姊妹群。  相似文献   
124.
上海滨岸潮滩水沉积物中无机氮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对长江口南翼上海滨岸带3个站点潮滩上覆水,沉积物和间隙水中的3态无机氮的含量分布的年度季节性监测研究表明:潮滩上覆水中溶解无机氮以NO3-N为主:表层沉积物中可交换态无机氮以NH4-N为主,约占70%-85%,沉积物间隙水中主要无机氮为NH4-N和NO3-N。潮滩水体中NH4-N的季节性变化幅度不大,而NO3-N和NO2-N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在冬季含量明显降低;但沉积物和间隙水中氮氨和硝态氮的浓度在冬季则有较大增加。初步探讨了潮滩水和沉积物中无机氮分布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估算了潮滩表层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的扩散通量,指出NH4-N的扩散释放对滨岸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5.
江苏圆陀角位于长江北支岸线与江苏海岸线的交汇处,发育了粉砂淤泥质海岸典型潮滩地貌,潮滩岩芯沉积物粒度变化记录了潮滩环境变化的信息。2007年在圆陀角附近潮滩采集了192cm长的柱状岩芯,对沉积物的粒度组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砂质粉砂是主要的沉积类型,岩芯分为三部分,从下部向上,粗颗粒沉积组分减少,反映了采样点附近潮滩环境由潮滩中部向上部转化的过程。根据岩芯沉积物137Cs的1963年和1986年两个蓄积峰值时标推算,1963年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为2.3cm/a,1986年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为1.6cm/a,1963~1986年之间的平均沉积速率达到2.9cm/a。沉积速率变化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潮滩淤积增高,圆陀角附近潮滩沉积物的沉积速率下降,大体与辐射沙洲南翼淤积型潮滩淤积速率一致,小于长江口外的泥沙沉积速率。泥沙来源主要是苏北沿岸流携带的部分泥沙在圆陀角附近沉积,伴随研究区围垦活动向海推进,在长江北支口门北侧形成了大片的泥质潮滩和水下沙嘴。  相似文献   
126.
利用多期遥感数据,对浙江省东部象山港一带近30 a来的海岸线及潮滩变迁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该区淤泥质海滩发育,海岸类型以淤泥质为主,岸线在1986~1996年间有较大变化,外迁宽度最大达1 700 m,1996年以后基本进入稳定状态。潮滩发育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7.
一种基于数字伴潮海岸线的潮滩淹没区仿真算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伴潮海岸线(digital tide-coordinated shoreline,DTS)的潮滩淹没区仿真算法。此算法在建立数字潮滩模型和瞬时水位模型的基础上实时提取DTS。根据DTS的类型确定不连通的洼地,并快速计算其影响域,同时合理地确定潮滩与水面模型的表达方式,正确构建和显示淹没区。实验结果证明,本文算法在表达的准确性和计算的速度上明显优于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128.
摩尔-库伦准则广泛用以说明断裂构造的形成,然而却不能解释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大变形。最近提出的岩石变形新理论--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其数学表达式为Meff=0.5(σ1-σ3)L.sin2α.sinα。式中,σ1-σ3代表变形岩石的屈服强度,L为单位长度,α为σ1与变形带间的角度。该准则证明最大有效力矩出现在σ1轴左右54.7°方向,55°±10°区间力矩无显著变化,天然和实验的全部观测值全部位于该区间内。相关地质构造包括:膝褶带、伸展褶劈理、膏盐层中的屈服带、低角正断层、高角逆断层、结晶基底中的菱网状剪切带、地震反射剖面中的鳄鱼嘴构造和前陆盆地中的拆离褶皱等。据该准则可确定有关构造形成时的应力状态和运动学涡度,并扩展说明深俯冲超高压岩石的折返-出露机制。  相似文献   
129.
海平面上升对长江三角洲附近沿海潮滩和湿地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于1988-1991年,对长江三角洲附近沿海潮滩和湿地进行较全面的调查,利用高程-面积法、沉积速率法,并引进未来冲淤趋势参数,对全区14个典型潮滩断面进行海平面上升影响的估算。结果表明,当海平面上升0.5m和1.0m时,全区潮滩面积分别比1990年的减少9.2%和16.7%;湿地面积减少20%和28%,并发生高级类型向低级类型的逆向演替。各岸段损失率相差悬殊,以侵岸段较大,淤涨岸段将减缓淤涨,甚至  相似文献   
130.
江苏淤泥质潮滩地物信息遥感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江苏东台东部淤泥质潮滩为例,在野外滩面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并分析了典型样点光谱特征,建立了不同地物判别函数以区分淤泥质潮滩地物。在判别分析基础上,总结淤泥质潮滩各类地物的光谱特征,建立判别规则库,以辅助识别淤泥质潮滩地物。实践表明,该方法可快速从Landsat7 ETM 影像中提取出淤泥质潮滩地物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