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6篇
  免费   2566篇
  国内免费   4553篇
测绘学   452篇
大气科学   673篇
地球物理   1967篇
地质学   9341篇
海洋学   1189篇
天文学   127篇
综合类   570篇
自然地理   826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548篇
  2022年   572篇
  2021年   594篇
  2020年   536篇
  2019年   689篇
  2018年   480篇
  2017年   521篇
  2016年   543篇
  2015年   601篇
  2014年   751篇
  2013年   646篇
  2012年   720篇
  2011年   754篇
  2010年   723篇
  2009年   685篇
  2008年   671篇
  2007年   815篇
  2006年   762篇
  2005年   636篇
  2004年   616篇
  2003年   363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5篇
  1957年   2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61.
新疆吐-哈盆地三叠系和侏罗系含油砂体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哈盆地是位于天山造山带内的具复杂演化历史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是典型的煤成烃陆相含油气盆地。盆地南带的前侏罗系 (三叠系 )油气藏其含油砂体的形成明显受沉积相、高地温和印支运动的影响,分布于盆地南部的扇三角洲砂体裙在印支运动中由于地层抬升而处于与盆地北部生烃中心接触良好的位置,并且具备了产生次生孔隙的动力学基础,从而及时接受了由于岩浆体热和印支构造热事件提供的热所形成的早成熟油,形成了该盆地第一套优质储油砂体。盆地北带的侏罗系油气藏其含油砂体以南物源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次为北物源扇三角洲相,具有砂体层数多、上下叠置性强、原始物性好、与多层煤系烃源岩互层、烃类向南运移距离短的特点,形成以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为基础的第二、三、四套优质储油砂体。  相似文献   
962.
本文从变质岩带的含铀性分析入手,研究了赣中变质岩带中铀矿化与变质岩带的含铀性、构造岩浆活动带、变质岩带出露的动力学机制及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关系。研究表明:铀成矿与构造岩浆活动带以及地壳减薄、地幔上隆和在变质核杂岩边缘沿着低角度正断层的地壳伸展构造有着实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3.
马斯京根-康吉洪水演算方法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运动波差分解的数值扩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模拟扩散波物理扩散的概念,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建立了马斯京根-康吉洪水演算方法.对于该差分格式中的权重系数X,国内外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定论.本文据此利用Von Neumann稳定性分析方法,对该差分格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且得到了该差分格式的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964.
杨敏之 《现代地质》2001,15(2):175-178
基于对胶东、晋北寒武纪变质岩系、超基性岩、基性岩、花岗岩类、火山岩类、硅铁建造铁矿、金矿蚀变带内 1 1个不同地质产状的 34个角闪石、 2 51个绿泥石、 60个黑云母单矿物的提纯 ,矿物的共生组合、物理性质、化学成分、X光衍射分析、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双矿物地质温度计、矿物压力计的测定 ,提出了角闪石、绿泥石、黑云母矿物成因族的地壳物质演化、成岩成矿作用、变质岩原岩恢复、地层对比、变质相、蚀变带的演化规律和地质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965.
塔里木盆地阿图什-八盘水磨反冲构造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深部物探 (地震剖面、MT和重力 )综合构造解释 ,在位于东起八盘水磨 ,西至乌鲁克恰特以西的南天山前陆冲断带中 ,确定了阿图什 -八盘水磨反冲构造系统及其三角带构造 ;该反冲系统由小阿图什 -八盘水磨和乌尔 -喀拉套山反冲构造系统及小阿图什 -乌鲁克恰特被变形的反冲构造系统组成 ;即在以往认为南天山向塔里木盆地大规模逆冲推覆的地区 ,塔里木盆地盖层第四纪以来沿多组滑脱面向天山新生代造山带反冲推覆。塔里木盆地反冲构造系统发育的区域基底埋深往往大于 10km ,对应麦盖提基底构造下凹区 ,而相邻柯坪塔格薄皮推覆构造系统发育的区域基底埋深一般小于 10km ,对应巴楚基底构造上隆区 ;逆冲和反冲构造转换带基底埋深约10km ,平衡剖面恢复表明弧形逆冲和反冲构造顶部分别为逆冲和反冲位移量最大位置  相似文献   
966.
彭淑贞 《中国科学D辑》2001,31(Z1):209-214
在渭南及洛川剖面将基本未经历风化的黄土样品分离成8个粒级后进行化学分析, 结果表明, <50 mm的各粒级样品中SiO2/Al2O3分子比与粒度f 值呈明显线性负相关, 即在<50 mm粒级范围内颗粒越粗, 黄土的SiO2/Al2O3值越大; 而<50 mm各粒级的含量之和占全岩的98%以上. 在黄土层中, SiO2/Al2O3与全岩粒度变化有较好的可对比性, 而在古土壤中SiO2/Al2O3值反映出一系列全岩粒度无法揭示的信息.  相似文献   
967.
该种方法利用离子色谱仪的电导检测器与电化学检测器串联 ,十几分钟即可连续完成水中S2 - 、SO2 - 3 、SO2 - 4、S2 O2 - 3 的测定 ,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方便、灵敏、选择性好等特点。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 :S2 - 12 5 μg/L ;SO2 - 3 2 2 4 μg/L ;SO2 - 45 0 μg/L ;S2 O2 - 35 0 μg/L。相对标准偏差在 1 5 %~ 6 9%之间 ,能够满足水中S2 - 、SO2 - 3 、SO2 - 4、S2 O2 - 3四种阴离子分析测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68.
根据已知的 10 0号矿体的成矿温度及成矿压力 ,并结合矿体的矿物组合推算出10 0号矿体是在相对低硫、氧和二氧化碳逸度 ,溶液为酸性至弱碱性的物理化学环境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969.
采用在经典离子晶体作用势中附加Morse势 ,并进行必要的量子化修正 ,对石英 α型SiO2 结构随压力变化特性进行分子动力学计算模拟 ,获得了压力高于 2 4 .6GPa ,从晶相向非晶相相变模拟结果 ,并利用其离子间相互作用势、摩尔体积变化、键角等重要信息对模拟结果作了深入的探讨 ,获得了与实验结果较一致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970.
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域及其成矿效应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近年来的研究 ,提出了全新的喜马拉雅构造 -成矿域概念。从大喜马拉雅构造域及其成矿效应出发 ,通过构造域对矿集区的控制作用、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深部过程与成矿效应的分析 ,从而较全面地评价了青藏高原及邻区的资源潜力和需要进一步工作的重要成矿带或矿集区。通过分析认为喜马拉雅构造 -成矿域内强烈的壳幔物质交换 ,下地壳翻天覆地的物质和流体交换 ,导致了在同一构造地质单元内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超大型矿床的存在。并对多个重要矿床类型提出了更切合实际的观点 ,如西藏甲马铜钼银铅锌金多金属矿床属于矽卡岩 -斑岩复合型 ,云南羊拉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也属于矽卡岩 -斑岩复合型矿床等。在喜马拉雅构造域内形成的燕山晚期或喜马拉雅期矿床大多和大陆地壳深部复杂的动力学过程有关 ,所形成的矿床矿物组合及成矿元素组合复杂 ,特别是矿石中钴、银元素含量较高 ,许多矿床中银、钴已经作为主要成矿元素。最后明确提出了青藏高原主体及东缘重要矿集区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