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8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265篇
大气科学   244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673篇
海洋学   259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296篇
自然地理   67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黄爱萍 《地理教学》2012,(21):19-21
一、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一种高效高质量的学习,是小组成员发挥集体智慧,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42.
《干旱区地理》2012,(3):398
为深化合作与交流,加速"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与适应——中—哈联合生态样带研究"项目的实施,2012年5月4~8日,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土壤与农业化学研究所专家Nassyrov Russlan、Azimbay Otarov一行两人访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并开展了为期4天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243.
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寿亦萱  张大林 《气象学报》2012,70(3):338-353
随着世界各国城市化的进展,城市热岛效应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领域的问题,受到包括大气环境、区域气候、水文和生态等多学科科学家的关注。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城市热岛问题的研究获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这些成果的综合分析,归纳出城市热岛研究中采用的3类主要方法——观测(外场试验和遥感技术)、数值模拟以及实验室仿真法。系统地回顾了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历史,重点对与城市热岛关系最密切的城市边界层、热岛环流与复杂地形的相互作用以及能量平衡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最后对城市热岛问题未来8个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其中,包括沿海和复杂地形附近的城市热岛问题、城市群间热岛环流的相互作用、城市化与空气污染问题、城市热岛效应对平均降水的影响、城市化对雾和闪电的影响、城市天气预报的精细化、城市气候变化预测以及城市热岛效应减缓方案的制定,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粗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44.
西南低涡研究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何光碧 《气象》2012,38(2):155-163
西南低涡是影响我国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最初对于西南低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前后。文章主要回顾近半个世纪以来有关西南低涡活动及结构特征,西南低涡形成维持机制,西南低涡发展东移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如对西南低涡的云系特征和雷达回波特征的认识,不同尺度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西南低涡发生发展的影响,大气边界层过程如何影响西南低涡发生发展,西南低涡活动异常机理的研究等,以便进一步深入开展西南低涡的研究,提高对此类天气影响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245.
新的研究显示,南大洋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海洋存储的热量都要多。这项由塔斯马尼亚南极气候与生态系统合作研究中心进行的研究发现:如果照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30年南大洋的二氧化碳水平会对某些贝类动物产生  相似文献   
246.
[本刊讯]为繁荣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出版事业,扶持优秀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图书出版,经双方共同努力,友好协商,2012年12月2日,我社与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广州签署了设立"中海达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出版基金"的合作协议,这也是测绘地理信息企业设立的首  相似文献   
247.
248.
6月26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合作协议在乌鲁木齐签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史玉光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赖廷谦致辞并在协议书上签字。  相似文献   
249.
《山东气象》2010,(4):F0004-F0004
12月5日,《中国气象局与山东省政府共同推进气象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服务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济南举行。山东省省委书记姜异康出席了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250.
我国气象卫星及应用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  张文建 《气象》2008,34(9):3-9
截止到2008年6月底,我国已成功发射了4颗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1颗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和4颗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目前,风云一号D星、风云二号C和D星在轨业务运行,风云三号A星正在在轨测试中.我国的气象卫星已初步实现了业务化、系列化,率先实现了国防科工委提出的我国遥感卫星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的目标.同时,我国也已成为世界上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气象卫星的3个国家或国家集团之一.世界气象组织已将风云一号系列、风云二号系列和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使我国风云卫星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我国气象卫星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区域,乃至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回顾了我国气象卫星及地面应用系统的发展历程,简要总结了我国气象卫星应用所取得的重要成绩,同时对未来我国气象卫星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