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8篇
  免费   764篇
  国内免费   914篇
测绘学   348篇
大气科学   1114篇
地球物理   611篇
地质学   1799篇
海洋学   519篇
天文学   104篇
综合类   417篇
自然地理   73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751.
近几十年,全球汇款流在稳步增长并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财政发展的重要源泉。汇款成为家庭收入中稳定的一部分,并组成了发展中国家第二大资金流——处于外国直接投资(FDI)之后,海外开发援助(ODA)之前。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流动工人的汇款成为财政发展以及救助穷人的财政服务的重要主题。本论文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迁移人口的汇款及其作用,并以马里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研究结论是,汇款在国家收入中占有重要比例,并将继续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重要支持,应该鼓励当地引导汇款促进基础设施发展和收入产生。  相似文献   
752.
新时期吉林省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林省参与图们江地区合作正面临着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调整、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深入、“长吉图”开放带动先导区的提出等新的发展背景。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吉林省与图们江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并对其进行重新的功能定位,提出新时期的重点发展战略,以进一步推动吉林省全面参与图们江地区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753.
郑于艺 《地理教学》2008,(1):14-15,13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新课程“主动、合作、探究”理念的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地理合作学习的形式丰富多样,但其基本模式由展示主题、小组分工与合作、表达交流和总结评价学习结果等四大环节组成。合作学习的主题主要由教师设计,其价值性与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直接相关。在地理新课程中,  相似文献   
754.
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经过挖掘加工后的生动、诱人、带有悬念的新课导言,一上课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上来。兴趣和好奇,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直到把悬念化解,问题解决,找到答案为止。至于兴趣点和好奇点的选择,可以放在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最新事件、乡土内容、奥秘探讨及新式教具等上面。  相似文献   
755.
省级边界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省级行政区是我国最高级别的行政区域,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经济区.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省级边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处于落后状态.省级经济区空间结构符合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省会级中心城市多处于极化阶段,形成核心区;边界地区一般是边缘区.缩小省级边界区域与中心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既要遵循经济区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行政-经济区的特殊情况.作者认为:经济区内部优化、经济区外部竞争与合作两种途径结合是边界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56.
中国西北极端降水事件年内非均匀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基于中国西北五省(区)1960—2004年112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值方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引入了表征时间分配特征的新参数——极端降水事件集中度和集中期,对中国西北极端降水事件的年内非均匀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年极端降水事件集中度及集中期的平均和异常空间分布都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并且其异常空间分布均可分为6个关键区;而从时间演变来看,各个关键区年极端降水事件的集中度与集中期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年代际振荡特征,但各分区年代际变化特征并不一致;另外西北东、西部年极端降水事件集中度与集中期表现出反向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57.
《地理教学》2008,(1):46-47
当今世界能耗的74%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但是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人类开始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日益重视,能源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各国纷纷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5年9月全球已有35个发达国家和10个发展中国家制定了本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传统能源的重要补充,并且引导未来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世界各国也都清楚地认识到能源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才能增加能源供给,也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58.
抱板杂岩(抱板群)是海南岛目前已发现的最古老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记录了多期构造热事件,是研究海南岛大地构造属性的重要窗口。本文通过对海南岛冲卒岭地区抱板杂岩变质沉积岩、变质基性岩和伟晶岩脉的锆石和独居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来确定抱板杂岩所经历的多期构造热事件及其所代表的构造意义。研究结果显示,抱板杂岩主要由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岩、花岗质片麻岩和变质基性岩组成,经历了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1.3~0.9Ga)、早古生代(470~440Ma)、三叠纪(~230Ma)等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构造热事件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汇聚有关;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与东冈瓦纳古陆北缘的增生造山作用有关;三叠纪构造热事件是印支陆块与华南陆块碰撞拼合的远程响应。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和区域对比分析,认为海南岛与印支陆块具有相似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多期构造热事件的记录,表明二者具有明显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59.
辽宁营口虎皮峪地区古元古代岩浆事件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云伟  王惠初  康健丽  初航  田辉 《地质学报》2017,91(11):2456-2472
辽宁营口虎皮峪地区存在3期古元古代侵入岩浆活动:早期虎皮峪辽吉花岗岩成岩时代为2119±16Ma,富硅、富碱、低铝、低钙及负Eu异常显示其具有类似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非常低Sr高Yb的特点指示其形成压力很低,与减薄的地壳有关;第二期后松树沟奥长花岗岩成岩时代为1892±16Ma,富硅、富钠、高铝,Na2O/K2O1.35及无Eu异常或正Eu异常显示其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特征,中—高Sr低Yb的特点指示其形成压力较高、深度较大,与碰撞后加厚地壳底侵玄武岩的部分熔融有关;晚期南台子石英二长岩成岩时代为1850±11Ma,富碱(Na2O+K2O=11.32%~11.93%),里特曼指数δ=4.78~7.20,属碱性岩,低Sr低Yb的特点指示其形成压力中等,深度大概40~50km,是造山作用完成后板内伸展背景下的产物。上述3期岩浆事件对整个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早期辽吉花岗岩可能形成于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早期弧后伸展阶段;后松树沟奥长花岗岩则代表古元古代晚期碰撞后地壳加厚阶段的产物;南台子石英二长岩属后造山花岗岩,标志着辽东地区克拉通化的完成,开始进入后造山伸展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760.
白垩纪诸多地质事件中,以黑色页岩为特征的大洋缺氧事件和以红层为特征的大洋富氧环境尤其引人关注。本文探讨了白垩纪大洋从缺氧到富氧转化的过程与机制,认为上述沉积事件是地球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白垩纪岩石圈剧烈的岩浆活动,是缺氧、富氧事件发生的源动力,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共同作用是沉积事件发生的结果。具体过程为:白垩纪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改变了海陆面积的对比,并引起地球内部大量热能释放和大气中CO_2气体浓度的升高,最终导致大气温度的升高。海水温度的升高和CO_2浓度的增加导致海洋环境中溶解O_2的降低,缺氧事件随之而产生。同时,海底岩浆喷发在海底产生大量的富含铁元素的基性和超基性岩石,通过海底风化和热液活动,铁元素从岩石圈进入水圈。海水中的铁元素是海洋浮游植物宝贵的营养盐类,其含量的增加可激发浮游植物的大规模繁盛,而这一生命过程可以吸收海水中大量的CO_2,并且产生等量的O_2。随着海水中O_2浓度的不断升高,以富含Fe3+的红色沉积物为特征的海洋富氧环境出现。藏南和深海钻探、大洋钻探典型剖面的数据证实大洋缺氧和富氧发生的韵律性,即缺氧事件之后往往伴随富氧环境的出现。研究认为,白垩纪大洋缺氧和富氧事件是同一原因导致的不同结果,地球圈层相互作用是其根本制约因素。由岩浆活动引起的缺氧事件和同样由其造成的富氧环境,其机制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以物理、化学过程为主,后者除此之外还演绎了更为复杂的生物-海洋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