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3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428篇
大气科学   314篇
地球物理   162篇
地质学   428篇
海洋学   156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346篇
自然地理   26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91.
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未来不同排放情景(RCPs)下的多模式(CMIP5)气温和降水预估结果,构建基于气温和降水的未来径流量预估模型,并以宜昌站为例分析了不同模式不同排放情景下未来80年(2020~2099年)长江上游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多模式集合平均预估结果表明:在99%的置信水平下,未来80年长江上游年径流量在RCP2.6排放情景下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在RCP4.5排放情景下呈不显著减小趋势,而在RCP8.5排放情景下则呈显著减小趋势;在RCP2.6、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未来80年长江上游年径流量预估均值相对于1961~2000年分别减少6.42%、10.99%和13.25%;同时,未来80年长江上游年径流量变化具有一定的年代际特征,在RCP2.6和RCP4.5排放情景下21世纪初期偏多、中期偏少而后期变化并不明显,在RCP8.5排放情景下则是21世纪中期以前偏多而中期以后明显偏少。本研究方法可为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估分析提供技术参考,本研究成果可供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上游乃至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对策分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92.
1引言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指出^([1]),近100 a来,中国的年降水量有微弱的减少,幅度为0.86 mm/10 a,近50 a来年降水量呈现小幅度增加趋势,并且区域间变化明显:东北、华北、黄淮海等地区均有下降趋势,黄河、淮河、海河、辽河等流域年均降水量减少了50-120 mm;而长江中下游、华南沿海与西北地区降水量增加明显,达60-13O mm。本文利用1961-2010年哈尔滨市双城区国家气象站的降水资料,对哈尔滨市双城区降水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对合理开发利用双城区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893.
气候变化影响的最新认知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于2007年4月6日正式发布了第四次评估报告,该报告客观、全面而审慎地评估了气候变化已有的和未来的可能影响。现有观测证据表明,人为增暖可能已对许多自然和生物系统产生了可辨别的影响,但由于适应以及非气候因子的作用,许多影响还难以辨别。21世纪中期,某些中纬度和热带干旱地区年平均河流径流量和可用水量会减少10%~30%;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增幅超过1.5~2.5℃,目前所评估的20%~30%动植物物种可能面临灭绝的风险会增大;从全球角度看,局地平均温度增加1~3℃,预计粮食生产潜力会增加,但若超过这一范围,则会减少。兼顾适应和减缓的措施能够降低气候变化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894.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影响的新认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PCC第二工作组在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客观而审慎地评估了气候变化已经发生和潜在的影响、各个领域与区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针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报告表明,气候变化对全球大部分地区作物、畜牧、渔业产生了影响,且负面影响更普遍;不仅影响到生产过程,也影响到非生产系统因素,但这些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极端事件(如极端高温)对作物产量、品质及市场价格的负面影响明显。大气中CO2浓度增高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但是与温度、臭氧以及水分利用、病虫草害等协同效应仍然不明确。增强适应可以克服增温对农业的负面影响,并减少粮食损失。关于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非生产系统因素的影响及如何开展适应,还需要搜集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895.
对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关于人为和自然辐射强迫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人为辐射强迫是气候变化的驱动力之一,因此,对人为和自然辐射强迫的评估~([1])是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第一工作组科学部分的重要内容。AR5在指出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AR4)及其之前所用的辐射强迫概念的优点和局限性后,为了涵盖影响云的快速过程,给出了新的辐射强迫——有效辐射强迫的概念,并与之前使用的瞬时辐射强迫和平流层调整的辐射强迫进行了比较。此外,为了定量比较各种排放对气候的影响,AR5首次定义并使用了基于排放的辐射强迫慨念,并对衡量温室气体排放的两个概念,即全球增温潜势(GWP)和全球温变潜势(GTP)进行了全面的评价。AR5有关人为和自然辐射强迫的结论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混合温室气体(WMGHGs)增加已经大幅度地加强了温室效应,其导致的强迫将继续增加。气溶胶部分地抵消了WMGHGs的强迫,是气候  相似文献   
896.
阐述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2工作组第四次评估中与决策相关的重要发现。本次评估体现了当前关于气候变化对自然、管理和人类系统的影响、这些系统的适应能力及脆弱性方面的科学认识。该评估基于此前IPCC的评估,并吸收了第3次评估以来的新认识。评估报告认为:从所有大陆和多数海洋得到的观测证据表明,许多自然系统正在受到区域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升高的影响;人为增暖可能已对许多自然和生物系统产生可辨别的影响;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环境所造成的其他影响清晰可辨。当前关于未来气候变化影响的认识,可以更详细地评估未来气候对各类系统和部门,以及对世界各大区域的影响,也可以对全球升温的影响进行估算,预估极端天气气候所带来的影响。必须采取更广泛的适应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可持续发展能够降低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兼顾适应和减缓的措施,能够减低气候变化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897.
地理标记语言GML及其可视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首先介绍目前GIS领域的通用交流语言-地理标记语言GML,由于该语言是由OGC所制定基于XML的地理空间数据标准,因此,该语言是对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的网上共享的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针对GML的可视化提出3种解决方案,在这3种方案中基于SVG的解决方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98.
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进一步为西部开发做贡献 ,中国科学院学部于 2 0 0 1年组织开展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重大咨询项目 ,根据西部地区的不同特点 ,划分为喀斯特地区、黄土高原、干旱区、青藏高原 4个关键生态区开展专题研究。作为该项目研究的一部分 ,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 2 0余位院士、专家开展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 (草 )执行情况的评估研究 ,并于2 0 0 2年 6月 13日至 2 7日对黄土高原地区陕西省富县子午岭、延安市、吴旗县、米脂县、绥德县、靖边县、横山县、榆林市、府谷县以及内蒙准葛尔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在此基础上 ,完成了“关于进一步在黄土高原地区贯彻中央退耕还林 (草 )方针的若干建议”的咨询报告。现将“关于进一步在黄土高原地区贯彻中央退耕还林 (草 )方针的若干建议”报告全文转发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99.
用C语言改编了原FORTRAN语言编写的几种气候统计程序,并进行用户界面设计。该软件在BorlandC^++3.1环境下编译和演示通过,其界面美观简洁并具有使用方便和可扩充性等优点,为用户节省了时间和计算机的资源。  相似文献   
900.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07,29(1):112-113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 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参考地区名,它仅用作查阅参考,不包含任何政治意义;还给出测定震源位置的台数(n)和标准偏差(S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