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2篇
  免费   1469篇
  国内免费   1828篇
测绘学   149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849篇
地质学   6545篇
海洋学   78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338篇
自然地理   579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45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381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332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294篇
  1999年   274篇
  1998年   263篇
  1997年   290篇
  1996年   271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86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51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古特提斯东昆仑活动陆缘及其区域成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昆仑地质构造特征、石炭—三叠系火山 -沉积建造及区域岩浆作用研究显示 ,海西 -印支期 ,该区属于古特提斯北侧活动陆缘的组成部分。活动陆缘区特殊的沉积环境、区域岩浆活动及构造变形动力等作用 ,构成了区域矿产形成的主要背景和控制因素 ,从而使不同类型和元素组成的矿床得以形成 ,并表现区域成矿的总体分带规律。  相似文献   
42.
山西侯马—河津一带西汉初期的强烈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顺  黄振昌 《中国地震》1993,9(3):276-285
1989年至1987年间,在国家地震局招标合同项目《全新世古地震的研究方法和确定标志》工作中,笔者在山西省侯马至河津一带,发现了大规模地震断层和许多古地震遗迹。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对黄土中的古地震遗迹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了古地震的分布和特征,讨论了侯马至河津一带西汉初期强震的规模和震中。  相似文献   
43.
江西永平铜矿区古构造应力场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重反演方法(Multiple Inverse Method,MIM)恢复永平铜矿多期古构造应力场,该方法可以划分形成断层擦痕的多个古构造应力期次.研究表明,永平矿区印支期以来至少受到3期古构造应力场作用,进而探讨了永平铜矿构造演化历史.第一期构造应力场为EW方向的近水平挤压,形成轴向近SN的褶皱,以及走向近南北的逆断层;第二期构造应力场为NW-SE方向近水平挤压,伴随着岩体的侵入,导致层间破碎带的矽卡岩化和矿体形成;第三期构造应力场为EW方向的再次挤压作用,造成控矿断层推覆距离加大,混合岩和矽卡岩破碎带向西逆冲推覆到晚古生代地层之上.  相似文献   
44.
近1300年来古胶州港位置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依据有关方志、文史资料,着重考证了近1300年来古胶州港位置的变迁,研究发现,古胶州港的位置自唐代至清末近1300年间,沿胶州湾西、北岸大致经历了7次变更,特别自明代开始,港口位置变迁尤为频繁,作者初步分析认为这与历史时期胶州湾内西、北岸的不断淤涨和胶莱南河、大沽河口的冲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5.
油气勘探中的碳酸盐岩古岩溶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检索了国内外相关文献,重新阐述了古岩溶的概念,同时介绍了岩溶研究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古岩溶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总结,分析了几种主要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对今后岩溶研究思路和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6.
蓝东兆  程兆第 《台湾海峡》1995,14(3):235-240
本文根据分析结果阐述了两种不同样品处理方法所获得的硅藻丰度和微型硅藻的人主要种类和相对百分含量。研究表明洗涤富集法所获得的硅藻丰度存在较大误差;微型硅藻的含量普遍介于10%-20%之间,最高可达42.31%,最低为5.66%,并指出了在微型硅藻相对含量大于20%的样品中 ,其主要种类为具槽直链藻和条纹小环藻等沿岸底格格不入中,并成群体产出。  相似文献   
47.
亚北极白令海近百年海洋环境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卢冰 《中国科学D辑》2004,34(4):367-374
采用210Pb方法对亚北极白令海B2~9岩芯样进行定年, 获得分辨率以10年等级变化的100来年(1890~1999年)连续海洋沉积环境序列. 该岩芯样检出众多的分子化石, 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脂肪酸和甾醇等. 利用这些精细分子C27, C28, C29甾醇及分子组合特征Pr/Ph, SC+22/SC−21, CPI, C18:2/C18:0并结合有机碳含量变化, 重建100年以来亚北极海洋环境变化史. 结果表明过去的100年以来北极经历了两次较强的气候变暖事件(7.5~5.5 cm和3.0~0.0 cm, 对应时间段约1920~1950, 1980~1999年), 随之陆源物质减少, 海洋自生源增长而沉积环境呈氧化状态. 还经历了两次短暂的降温事件(8.0 cm和4.0~3.0 cm, 对应时间段1910和1970~1980年), 随之陆源物质增加, 海洋自生源相应减少, 沉积环境呈弱还原状态. 同时揭示了这两种冷与暖变化过程与北极区域性和全球性变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8.
Paleomagnetic determinations on lithologieal profiles of two paralleled long drillin gcores covering the past 130 kyr B.P., GT40 and GT60,from the Yanchi Playa in the arid Northwestern China indicate that a series of pronounced paleomagnetic excursions have been documented. By correlating our results with published regional and worldwide reports 4 excursion events out of 10 apparent reversal signals (labeled from GT-1 to GT-10) were identified as excursion events coeval with the Mono Lake Event (28.4 kyr-25.8 kyr), Laschamp Event (43.3 kyr-40.5kyr), Gaotai Event (82.8 kyr-72.4 kyr) and the Blake Event (127.4 kyr-113.3 kyr), respectively. GT-9 correlates with the above-mentioned Gaotai Event,GT-7 and GT-6 correspond to two stages of the Laschamp Event and GT-5 to the Mono Lake Event. It is noteworthy that the so-called Gaotai Event has not been reported as a pronounced paleomagnetic excursion in the Northwestern China. Every magnetic excursion event corresponds to paleointensity minima, anteceding those established abrupt paleoclimatic change events, such as the Younger Drays and the Heinrich Events (H1-H6). Here, we tentatively propose that these geomagnetic excursions/reversals can be viewed as precursors to climate abruptness.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stages when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shifted between a temporal normal and a negative period, the earth‘s magnetic paleointensity fell correspondingly to a pair of minima. Although more precise chronology and more convincing rock magnetic parameter determinations are essentially required for further interpretation of their intricate coupling mechanism, these results may have revealed, to some extent, that the earth‘s incessantly changing magnetic field exerts an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onset of saw-tooth shaped abrupt climate oscillations through certain feedback chains in arid Central Asia or even North Hemispheric high latitude regions.  相似文献   
49.
新疆玛纳斯湖沉积柱样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林瑞芬 Gasse  F 《地球化学》1996,25(1):63-72
本文提供玛纳斯湖两个长约5m柱样的研究结果,并据此讨论新疆西部晚第四纪古气候演化。研究内容包括沉积物的矿物组成、自生碳酸盐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孢粉组合等;用加速器质谱(AMS)测定碳酸盐或有机质的^14C年龄。讨论了δ^18O剖面与亚洲夏季季风的关系。柱样的研究结果表明:玛纳斯湖地区晚更新世的37000-32000aB.P.气候潮湿,而后又回到末次冰期的极端干旱气候。12000-10000aB.P.  相似文献   
50.
山东诸城早白垩世莱阳期古地震事件与恐龙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诸城断陷皇华镇大山村黄龙沟存在丰富的、多样的恐龙足迹化石,在紧邻化石埋藏层下伏及上覆地层中发现了下白垩统莱阳群杨庄组多套古地震记录,主要包含波状褶皱、底劈构造、液化砂岩脉、液化角砾岩、粒序断层、卷曲变形和震积不整合等塑性、脆性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分析表明初始沉积物、沉积相及构造作用确定了地震活动作用时形成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在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中期,地震活动具有阶段性及频发性,以单向挤压的丘-槽构造及双向挤压的波状变形为主,且后期有构造活动强度加大的特征.根据已识别的古地震记录发育及古地震活动强度分析,推测此时期发震断裂可能是断陷的南缘断裂——五莲断裂.区域构造作用使得该时期沉积环境发生变化,由湖相逐渐过渡到河流相,在突发古地震事件发生之后,在滨浅湖区域留下了丰富的恐龙迁徙足迹.古地震记录的研究,可建立古地震事件与沉积、构造演化的联系,约束构造作用的属性、频次及时限.为确定盆地及周缘构造-沉积演化历史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