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32篇
  免费   2499篇
  国内免费   2978篇
测绘学   1173篇
大气科学   4361篇
地球物理   2402篇
地质学   4412篇
海洋学   2417篇
天文学   182篇
综合类   924篇
自然地理   2838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443篇
  2022年   596篇
  2021年   660篇
  2020年   491篇
  2019年   601篇
  2018年   457篇
  2017年   511篇
  2016年   501篇
  2015年   547篇
  2014年   884篇
  2013年   714篇
  2012年   767篇
  2011年   761篇
  2010年   717篇
  2009年   822篇
  2008年   853篇
  2007年   805篇
  2006年   706篇
  2005年   682篇
  2004年   550篇
  2003年   604篇
  2002年   600篇
  2001年   519篇
  2000年   415篇
  1999年   393篇
  1998年   441篇
  1997年   460篇
  1996年   358篇
  1995年   302篇
  1994年   320篇
  1993年   210篇
  1992年   252篇
  1991年   248篇
  1990年   155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9 毫秒
471.
利用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贵州威宁麻窝山岩溶盆地沉积物中粘土矿物进行研究,获得了粘土矿物的组成、相对含量、结晶度指数、化学指数以及相对含量比值等方面的信息,探讨该盆地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研究表明,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矿物(30%~75%)和绿泥石(10%~45%)为主,高岭石(5%~20%)和伊利石(10%)次之,基本不含蒙脱石。伊/蒙混层矿物和绿泥石含量呈负相关性。高岭石含量在剖面底部较稳定,在484cm上部出现较大的波动。伊利石结晶度和化学指数与伊/蒙混层矿物含量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且在第Ⅰ阶段相对于其它指标较敏感,出现波动。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将研究区剖面划分为4个阶段,其是3个冷暖干湿的大循环和若干个小循环气候环境的物质记录。  相似文献   
472.
左涛  王俊  王秀霞 《海洋学报》2016,38(10):94-104
拟哲水蚤是莱州湾桡足类中周年出现的优势种;是上层鱼类幼鱼早期开口饵料的重要贡献者;掌握其种群动态分布特点;有利于了解湾内生物环境状况、次级生产力生产水平。基于2011年5月至20 12年4月采集的浮游生物资料的分析结果显示;莱州湾拟哲水蚤的发育期丰度组成和个体大小均表现了明显的季节变化。调查季节中;4-6月以成体居多;其他季节以桡足幼体CⅢ-CⅤ较多;其中10-11月和3月主要由后期桡足幼体CⅣ和CⅤ期构成。成体中以雌体为主导;雌/雄比介于1.46~9.62;该比值在3-4月最低;10-11月最高。拟哲水蚤各期桡足幼体和成体个体大小以4-5月最大、8月最小;并与水温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拟哲水蚤桡足幼体和成体的总生物量月变化与丰度变化相同;即以8月值最高;3-5月值最低;月均值为2.69 mg/m3(以碳计);日生产力估算值为0.74 mg/(m3·d)(以碳计)。由上述结果;推测莱州湾拟哲水蚤的种群结构周年变化主要可分3个阶段;4-6月是莱州湾拟哲水蚤开始繁殖期;7-8月为种群数量快速增长期;9月之后为种群增长相对停滞期。  相似文献   
473.
夏季南海北部微型浮游动物群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14年8月至9月于珠江口至南海中部断面(18°00'~22°00'N,114°00'~116°00'E)的南海北部海域进行采样调查,并进行了微型浮游动物群落分析。共发现微型浮游动物142种,隶属于2门44属,其中砂壳纤毛虫28属78种,占所有发现物种数的54.93%;寡毛类纤毛虫14属59种,占所有发现物种数的41.55%。优势类群为:拟卡金斯急游虫(Strombidium paracalkinsi)、具沟急游虫(Strombidium sulcatum)、维尔伯特急游虫(Strombidium wilberti)和无节幼体(nauplii)。调查区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介于11.43~959.35 ind/L之间,平均值为264.99 ind/L。微型浮游动物垂直分布总体特点是密集区位于50 m水层,50 m水层之下丰度逐渐减少。表层微型浮游动物丰度高值区位于J5-I1站位之间。断面的香农-威纳指数范围在0.92~4.18之间,平均值为2.77;均匀度指数在0.63~1之间,平均值为0.87。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温度和盐度是影响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连续追踪站位的调查发现,上层水体微型浮游动物群落丰度随着时间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下层水体相对较平缓。微型浮游动物昼夜的垂直丰度变化与叶绿素浓度昼夜变化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474.
根据2007年8月(夏季),11月(秋季),2008年1月(冬季)和2010年4月(春季)在胶州湾海域测得的p H、溶解无机碳(DIC)、总碱度(Alk),以及通过以上参数计算得到的二氧化碳分压(p CO2)的数据,结合现场的化学、水文、生物等参数,探讨和分析了该海域的二氧化碳各参数的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胶州湾p H、DIC、Alk和p CO2的年变化范围分别为:7.77—8.30,1949.2—2201.8μmol/kg,2033.9—2382.5μmol/kg和89.9—745.3μatm,均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温度是影响胶州湾碳酸盐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陆地径流和降水会降低海水碳酸盐体系中各参数的含量,但是人类活动和生物活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DIC、Alk和p CO2的含量。  相似文献   
475.
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大型底栖生物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前(2011年)、建设中(2012年)、建设后(2013年)对象山港全港区、邻近区、示范区11个站位,进行5个航次调查所获得的大型底栖生物的资料,对比分析建设前后大型底栖生物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59种,建设后建设中建设前,优势种变化明显。大型底栖生物密度、生物量表现为:建设前建设中建设后;建设中建设后建设前。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均表现为:建设前建设后建设中,均匀度指数J则表现为建设中建设后建设前。多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建设前后,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栖息密度、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群落聚类及n MDS排序分析,建设前后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双因素相似性分析(ANOSIM)结果同时表明,群落建设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综合检验R=0.215,P=0.004)。SIMPER分析,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平均相似性建设前建设后建设中。根据调查站位的数据作出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分析表明,建设中大型底栖生物受到了强烈的干扰,人工鱼礁投放、大型海藻移植、增殖放流会对其周围海域产生影响,但建设后扰动消失,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带来的扰动逐渐减小,并围绕鱼礁群逐渐形成新的人工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76.
A regional reanalysis product—China Ocean Reanalysis(CORA)—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China's seas and the adjacent areas. In this study, the intraseasonal variabilities(ISVs) in CORA are assessed by comparing with observations and two other reanalysis products(ECCO2 and SODA). CORA shows a better performance in capturing the intraseason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STs) and the intraseasonal sea surface heights(SSHs) than ECCO2 and SODA do, probably due to its high resolution, stronger response to the intraseasonal forcing in the atmosphere(especially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and more available regional data for assimilation. But at the subsurface, the ISVs in CORA are likely to be weaker than reality, which is probably attributed to rare observational data for assimilation and weak diapycnal eddy diffusivity in the CORA model. According to the comparison results, CORA is a good choice for the study related to variabilities at the surface, but cares have to be taken for the study focusing on the subsurface processes.  相似文献   
477.
通过1999年和2010年夏季同期7月在白令海(169°E~166°W,50°N~67°N)获取的94份浮游植物样品分析,获得了近十年的始末两个时间节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时空变化,探讨了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浮游植物(>10μm)5门58属153种,分为3个生态类群。硅藻是浮游植物的主体,种类多丰度高,占总种类数目的66.7%,占总丰度的95.2%。鉴于样品属性和空间范围的不同,物种组成有细微差别,丰度有较大差异且空间分布明显不同,高丰度区受控于上层营养盐供给和表层环流系统。优势种从北方温带大洋性硅藻演变为广温广盐性与冷水性硅藻,1999年以西氏新细齿状藻为第一优势种,柔弱伪菱形藻次之;2010年以丹麦细柱藻为第一优势种,冷水性的诺登海链藻次之并在陆架和陆坡占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由深水群落和浅水群落组成。深水群落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和白令海盆,种类组成以温带大洋性的西氏新细齿状藻、长海毛藻、大西洋角毛藻和广布性的菱形海线藻、扁面角毛藻、笔尖根管藻为主,丰度低,种间丰度分配均匀,优势种多元化,物种多样性高;浅水群落分布于白令海陆坡和陆架,主要由冷水性的诺登海链藻、叉尖角毛藻、聚生角毛藻和广布性的丹麦细柱藻、旋链角毛藻组成,丰度高,种间丰度分配不均匀,优势种突出,物种多样性低。白令海夏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丰度变化直接受控于表层环流、营养盐、春季冰缘线等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478.
根据2010-2012年春季由南向北河口海域:北仑河口、九龙江口、瓯江口、长江口和灌河口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通过比较不同纬度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H'')、物种更替率(R)和群落相似系数(S);探讨了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特征沿着不同纬度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自南向北5个河口可以划分为3个不同的浮游动物区系。北仑河口和九龙江口为南部亚热带区系;位于亚热带海域;以亚热带种为主;H''分别为1.01和2.18;两河口之间R值为65.52%;S值为51.28%;瓯江口和长江口为中部过渡区系;位于亚热带和温带过渡海域;亚热带种和暖温带种是主要出现的种类;H''分别为1.31和1.86;两河口之间R值为58.33%;S值为58.82%;灌河口单独为北部温带区系;位于温带海域;暖温带种是主要出现的种类;H''值为1.19;与其余河口物种更替率均高于80.00%;群落相似系数均低于32.00%;表明群落结构由南到北的变化非常显著。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我国不同河口之间浮游动物的物种更替率与纬度差(两河口所处纬度的差值;δN)呈正相关关系(R=0.026ΔN+0.608;p=0.002);群落相似系数与纬度差呈负相关关系(S=0.034ΔN+0.578;p=0.001)。春季;我国不同纬度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影响各河口的水温和水团存在较大差别所致。  相似文献   
479.
朱建荣  鲍道阳 《海洋学报》2016,38(12):11-22
河势是影响河口水动力和盐水入侵基本因子。本文利用20世纪50和70年代长江河口海图,数值化岸线和水深,结合2012年长江河口实测水深资料,分析长江河口自50年代以来的河势变化。长江河口为分汊河口,50年代仅为二级分汊,至70年代才形成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河势格局。70年代相比于50年代,北支淤浅严重,其上、中、下段容积变化分别为-64.13×106、-306.60×106和-639.27×106 m3,对应的变化率分别为-16.30%、-22.74%和-25.69%,均显著减小;南支的上、中、下段容积变化分别为-28.61×106、-35.69×106和126.43×106 m3,相应的变化率分别为-1.30%、-2.12%和4.36%;北港由于崇明浅滩和横沙浅滩的淤浅,下段容积明显减小,其上段和下段容积变化分别为109.21×106和-797.14×106 m3,对应的变化率分别为5.01%和-15.25%;南港上段由于河道淤浅容积减小,下段北由于铜沙浅滩被冲开形成北槽,导致水深变深、容积增加,其上段、下段北和下段南容积变化分别为-238.95×106、203.58×106和153.34×106 m3,对应的变化率分别为-8.96%、6.85%和3.26%。2012年相比于70年代,北支由于大量淤浅和围垦容积大幅减小,其上、中、下段容积变化分别为-199.06×106、-504.61×106和-654.12×106 m3,对应的变化率分别为-60.45%、-48.44%和-35.38%;南支的上、中、下段容积变化分别为92.34×106、193.01×106和-163.62×106 m3,相应的变化率分别为4.24%、11.73%和-5.40%;北港上段青草沙水库的围垦和下段横沙东滩的围垦造成面积和容积减小,其上段和下段容积变化分别为-154.64×106和-511.79×106 m3,对应的变化率分别为-6.75%和-11.55%;南港由于上段河道刷深而下段九段沙以及南汇边滩淤浅、围垦,导致其容积上段增加,下段减小,上段、下段北和下段南容积变化分别为136.39×106、-658.28×106和-1266.11×106 m3,对应的变化率分别为5.62%、-20.73%和-26.06%。  相似文献   
480.
本文使用一种基于SLA数据的涡旋识别方法,通过22年的AVISO高度计测高数据对孟加拉湾的中尺度涡特征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分析了孟加拉湾涡旋的地理分布、涡旋极性、涡旋生命周期和传播距离、涡旋产生和消失位置、涡旋传播方向和移动轨迹、涡旋运动特征、涡旋属性的演化以及涡旋活动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等特性。涡旋主要分布在孟加拉湾西部海域,并且大部分涡旋向西移动。涡旋极性分布显示气旋涡更经常出现在湾的西北部和南部,而反气旋涡主要出现在湾的东部。在22年间,共追踪探测到生命周期超过30天的气旋涡565个、反气旋涡389个;对所有生命周期和传播距离而言都是气旋涡数量居多。所有观测到的涡旋的运动属性分析显示气旋涡的涡旋平均振幅大于反气旋涡;对平均半径和平均移动速度而言,气旋涡和反气旋涡相差不大。而且,涡旋属性演化显示生命周期超过90天的涡旋具有明显的双阶段演化特征,包括一个前50天的涡旋成长阶段和一个50天之后的涡旋消亡阶段。针对涡旋活动的季节变化,气旋涡在春季居多而反气旋涡在夏季较多;长生命周期的涡旋季节分布显示在孟加拉湾涡旋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涡旋数量的年际变化与EKE变化有一个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