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32篇
  免费   2499篇
  国内免费   2978篇
测绘学   1173篇
大气科学   4361篇
地球物理   2402篇
地质学   4412篇
海洋学   2417篇
天文学   182篇
综合类   924篇
自然地理   2838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443篇
  2022年   596篇
  2021年   660篇
  2020年   491篇
  2019年   601篇
  2018年   457篇
  2017年   511篇
  2016年   501篇
  2015年   547篇
  2014年   884篇
  2013年   714篇
  2012年   767篇
  2011年   761篇
  2010年   717篇
  2009年   822篇
  2008年   853篇
  2007年   805篇
  2006年   706篇
  2005年   682篇
  2004年   550篇
  2003年   604篇
  2002年   600篇
  2001年   519篇
  2000年   415篇
  1999年   393篇
  1998年   441篇
  1997年   460篇
  1996年   358篇
  1995年   302篇
  1994年   320篇
  1993年   210篇
  1992年   252篇
  1991年   248篇
  1990年   155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61.
西藏纳木错末次盛冰期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和湖面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U系、14C年龄和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纳木错沿岸的拔湖约1.5~8.3m和8.3~15.6m的T1和T2分别形成于末次盛冰期以来约(11.81±0.10)~(4.22±0.09)kaB.P.期间和(28.2±2.8)kaB.P.左右.该套湖相层的孢粉组合、地层和湖岸堤的分布表明,在末次盛冰期期间,纳木错湖面主要波动于拔湖12~20 m之间,但湖面最低可达拔湖约8m.区域植被主要为以蒿和莎草科为主、含松和桦的草原.在约11.8~4.2ka B.P.期间,湖面波动于拔湖2~9m之间,区域气候整体较为暖湿.其中全新世大暖期出现在约8.4~4.2 ka B.P.期间,气候温暖湿润,区域出现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气温可能比现今高约5℃,降水量可能比现今多100~200mm,湖面扩张并升高,最高可达拔湖约10m.  相似文献   
262.
沃尔什变换在测井曲线分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岩性复杂的变质岩地区实施的大陆科学钻探,是通过采集井下不同深度岩石物理化学性质和物理场的各种数据,研究地壳特征及演化过程的各种科学问题。利用测井资料达到岩性剖面的重建是大陆科学钻探的重要目的之一。章利用沃尔什变换对钻孔岩性剖面进行分层,大重建的岩性剖面结果可以看出,该方法对于变质岩地区不同岩性的划分还是比较有效的。  相似文献   
263.
莱州湾南岸平原是指西起小清河口,东至胶莱河口的广大沿岸地区,这一地区近年来是我国工农业发展较快的地区,也是我国地下咸水入侵较为严重的地区。历史上,莱州湾南岸平原地区曾有一些湖泊存在,如巨淀湖、黑冢泊、别画湖,但现在早已荡然无存了。研究这些古湖泊的消亡原因对于恢复该区古地理环境以及确立湖迹区今后的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查阅历史文献、地层剖面分析、地名考证、遥感解译等多种方法,对莱州湾南岸古湖泊的消亡原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指出该区古湖泊消亡的原因是气候变干、河流变迁、人类活动影响等,其中气候变化是古湖泊消亡的根本原因,河流变迁是古湖泊消亡的直接原因,而人类活动则加速了古湖泊消亡的进程。  相似文献   
264.
吉林省土壤中有效锰、铜、钼和锌含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娟  王冬艳 《世界地质》2003,22(4):392-395
选择吉林省的五个大豆种植区(敦化、桦甸、榆树、农安、白城)、四个水稻种植区(白城、九台、延吉、梅河口)及3个草场分布区(镇赉、洮南、大安),对其土壤中有效锰、铜、钼和锌的含量在过去20年的变化作了比较和分析。经研究表明:吉林省土壤中有效锰和有效铜含量较20年前有所增高,有效钼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中部部分地区和东部地区土壤有效锌含量降低,其余地区含量增高。空间分布东部高于中西部。  相似文献   
265.
江苏省若干代表站年降水量的多年变化和系列代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蕴芬 《水文》2003,23(3):45-48,51
利用长系列雨量站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法分析了江苏省年降水量的多年变化,对1956—2000年、1956—1979年、1971—2000年、1980—2000年等短系列年降水量的系列代表性做出了分析评价,为合理选用水文系列提供了依据,对江苏省水资源调查评价和水资源综合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266.
为了以新途径探索长江水量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宜昌站日流量混沌变化特性并建立了新预测模型.重点论述相空间嵌入滞时的确定.分析了传统的自相关函数法和真实矢量场法确定嵌入滞时的优劣,并提出以广义相关函数合理确定嵌入滞时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广义相关函数法是一个合理又可操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267.
江苏高邮地震台地磁变化与地震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江苏高邮地磁台1980年至2002年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值的高值异常与江苏及邻区ML5.0以上地震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地磁垂直分量谐波幅度的逐日比,提出了适用于高邮地磁台的地震分析预报参数,并对其内检预报效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68.
利用GC/MS对江西修水更新世网纹红土的分子化石进行了系统分析, 检测出微量的分子化石包括正构烷烃、一元正脂肪酸、一元正脂肪醇、α-正构脂肪酮等. 易遭受后期改造的含氧分子化石(酸、醇)参数在红土剖面中波动的规律性不明显; 相反, 相对较为稳定的正构烷烃具有很有意义的规律性变化, 其中, 代表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相对变化的正构烷烃比值C27 /C31以及反映低等菌藻生物与高等植物相对变化的正构烷烃比值C15~21/C22~33与深海氧同位素气候曲线的第4~20阶段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 正构烷烃分子化石记录证实了在中国南方广泛分布的被认为是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更新世网纹红土, 受制于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 是我国又一大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69.
南海大亚湾珊瑚1977~1998年核试验14C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承德 《中国科学D辑》2003,33(6):529-534
通过南海大亚湾珊瑚1977~1998年22个年层样品14C浓度的测定和研究, 估算出气海交换速率和扩散层厚度, 它们分别为17mol·m-2·a-1和32 mm. 珊瑚Δ14C年际变化主要受控于海洋因素. 在ENSO年, 南海沿岸上升流加强, 珊瑚Δ14C出现低值. 珊瑚Δ14C对于太阳辐射能量变化没有明显响应, 20多年来, 在热带能量驱动下, 尽管存在气-海相互作用和上升流活动的年间变化, 但南海总的状况和海洋热结构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270.
滇西保山地区二叠纪碳酸盐岩地层古气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佳新  梁定益  伍明 《中国科学D辑》2003,33(11):1076-1083
研究了滇西保山地区二叠纪丁家寨组上部、永德组上部和沙子坡组浅水碳酸盐岩的骨屑颗粒组合和非骨屑颗粒组合特征, 认为丁家寨组上部碳酸盐岩的骨屑颗粒组合属苔藓虫-棘皮组合, 缺乏非骨屑颗粒; 永德组和沙子坡组碳酸盐岩的骨屑颗粒组合为绿藻-有孔虫组合, 后者发育非骨屑颗粒. 通过与形成于不同纬度地区、大体同时的碳酸盐岩地层的骨屑颗粒组合的对比, 认为丁家寨组碳酸盐岩为温凉水沉积环境成因, 永德组和沙子坡组碳酸盐岩属暖水沉积环境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