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714篇 |
免费 | 6651篇 |
国内免费 | 334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217篇 |
大气科学 | 3160篇 |
地球物理 | 3256篇 |
地质学 | 16700篇 |
海洋学 | 2066篇 |
天文学 | 103篇 |
综合类 | 3913篇 |
自然地理 | 529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4篇 |
2024年 | 585篇 |
2023年 | 943篇 |
2022年 | 1069篇 |
2021年 | 1097篇 |
2020年 | 1011篇 |
2019年 | 1009篇 |
2018年 | 693篇 |
2017年 | 733篇 |
2016年 | 834篇 |
2015年 | 948篇 |
2014年 | 2035篇 |
2013年 | 1548篇 |
2012年 | 1924篇 |
2011年 | 2002篇 |
2010年 | 1684篇 |
2009年 | 1817篇 |
2008年 | 1796篇 |
2007年 | 1436篇 |
2006年 | 1484篇 |
2005年 | 1450篇 |
2004年 | 1114篇 |
2003年 | 1006篇 |
2002年 | 916篇 |
2001年 | 863篇 |
2000年 | 742篇 |
1999年 | 898篇 |
1998年 | 790篇 |
1997年 | 725篇 |
1996年 | 695篇 |
1995年 | 579篇 |
1994年 | 497篇 |
1993年 | 411篇 |
1992年 | 338篇 |
1991年 | 264篇 |
1990年 | 220篇 |
1989年 | 175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40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26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8篇 |
1976年 | 12篇 |
1975年 | 10篇 |
1974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冀西北地区金矿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冀西北金矿化集中区的众多金矿床(点)尽管具有共同的金矿源层,但其主要控矿因素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却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区内金矿床(点)存有三种类型:小营盘型、张全庄型和东坪型。该三类金矿均为多因复成金矿。 相似文献
132.
133.
134.
我国从90年代开始消费海产龙虾以来,到1997年和1998年达到高峰,因国产龙虾无货供应,故目前全国大中城市市场上的龙虾全部都是进口产品。据介绍,1998年上海及北京、广州等城市进口活龙虾的总量不少于1.5万吨,这几乎是当年全世界活龙虾总产量的70%。今年,由于各种原因,龙虾销售量虽然骤减,但 相似文献
135.
雾闪停电灾害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沈阳地区2001年2月22日发生的严重雾闪停电灾害作了成因分析。指出低空杂质对绝缘瓷瓶的污染是重要原因,过冷水滴雾在瓷瓶上的大量粘附是必要条件,因此冬春过渡季节的2月份是雾闪灾害的多发月。 相似文献
136.
137.
地下水系统与地下水系统分析足传统水义地质学与现代科学紧密结合的产物,它推动了水文地质学综合研究的发展。砂岩型铀矿是产于中新生代盆地内、具有一定水文地质结构的沉积岩中由外生地下水作为成矿溶液的矿床。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性质、基本结构和环境入手,在学习和应用国内外关于地下水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砂岩型铀矿及其形成条件的基本理论。认为砂岩型铀矿是地下水系统结构与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地下水系统的功能的表现。因此,在砂岩型铀成矿及勘查中加强地下水系统研究。既可以拓展地下水系统研究成果的实用领域。同时对指导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的分析和勘查具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9.
正在许多地区,初中地理被视为小科或副科,只有初一、初二才开,初三则没有,断学一年后,等到高中才又有地理。在初中这短短的四个学期,如何让学生感受地理的魅力,第一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亲近,影响到今后对该学科的听课兴趣和效率。笔者一直重视新学期第一课的教学,根 相似文献
140.
枣庄地区岩溶地面塌陷成因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枣庄地区第四系覆盖层厚5~10m,其结构上细下粗,下伏的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岩溶地面塌陷主要集中在十里泉和丁庄—东王庄这两个最大的水源地。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波动的幅度增大,潜蚀作用增强。当地下水位降至基岩面以下时,上覆土层的浮托力消失,产生失托加荷作用,同时在岩溶洞穴中出现的真空又对土层产生了吸蚀作用,上述各种作用均能破坏土层结构,最终导致地面塌陷。因此,在地面塌陷的防治上可采用调整地下水开采量,把水位波动带控制在基岩面以下,以避免地下水各种作用的破坏;在兴建工程建筑时,避开岩溶裂隙发育地段;对塌陷区及时进行相应的工程治理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