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476篇 |
免费 | 4143篇 |
国内免费 | 487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951篇 |
大气科学 | 2432篇 |
地球物理 | 5349篇 |
地质学 | 13337篇 |
海洋学 | 2364篇 |
天文学 | 385篇 |
综合类 | 1464篇 |
自然地理 | 12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4篇 |
2023年 | 871篇 |
2022年 | 973篇 |
2021年 | 1033篇 |
2020年 | 829篇 |
2019年 | 1079篇 |
2018年 | 806篇 |
2017年 | 783篇 |
2016年 | 874篇 |
2015年 | 938篇 |
2014年 | 1308篇 |
2013年 | 1104篇 |
2012年 | 1259篇 |
2011年 | 1221篇 |
2010年 | 1157篇 |
2009年 | 1131篇 |
2008年 | 1171篇 |
2007年 | 1054篇 |
2006年 | 991篇 |
2005年 | 824篇 |
2004年 | 865篇 |
2003年 | 847篇 |
2002年 | 848篇 |
2001年 | 888篇 |
2000年 | 608篇 |
1999年 | 609篇 |
1998年 | 697篇 |
1997年 | 705篇 |
1996年 | 647篇 |
1995年 | 625篇 |
1994年 | 561篇 |
1993年 | 511篇 |
1992年 | 472篇 |
1991年 | 475篇 |
1990年 | 533篇 |
1989年 | 453篇 |
1988年 | 74篇 |
1987年 | 61篇 |
1986年 | 49篇 |
1985年 | 60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20篇 |
1979年 | 15篇 |
1977年 | 12篇 |
1975年 | 15篇 |
1959年 | 14篇 |
1954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多种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值是区分背景区与异常区的基本参数,而异常下限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实施。本文以青海省治多县区域1∶1万土壤化探样品中Ag、Cu、Zn、Pb、Bi、Mo、W七种元素为例,使用传统计算方法、85%累计频率法、分形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对比研究认为:传统计算方法求得的异常范围小,且较为分散;85%累计频率法与传统方法所得异常下限值比较接近,具有合理性与客观性,相对于传统计算方法,分形方法对弱小异常的识别效果显著,但异常范围过大,给异常查证工作带来难度。确定异常下限值时要研究数据分布模式和地质背景,分析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应采用多种分析法对比确定合理的异常下限,圈定出有效的异常区。 相似文献
102.
基于多采样率FIR数字滤波技术的CSAMT信号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中,通过接收机同步记录发射频率的信号,以获取高质量的观测数据.但受环境电磁干扰的影响,接收系统观测得到的原始资料是包含多种频谱的时间序列,这种时间序列中所包含的无用信息常常淹没了发射频率的信号.通过分析CSAMT时间序列的特征,将多采样率FIR数字滤波技术引入到CSAMT的信号提取中.实测资料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能有效提取待测信号并压制噪声,使处理后的结果更接近于实际.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3.
104.
浅谈王圪堵水库工作桥的冰冻破坏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陕北榆林地区冬季寒冷,多年平均气温8.6℃,极端最低气温-27.8℃,冬季最大冰厚达到0.9 m.与水接触的建筑物常因冻胀作用而遭到破坏,给陕北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构成威胁.为了减轻或避免这种损失,根据王圪堵水库枢纽气象、冰情和运行管理情况,分析陕北地区冬季水库水面冻冰对工作桥桥墩的破坏机理,提出了水工建筑物冬季...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特性影响显著,深厚的软弱覆盖层引起的地震动场地效应会显著放大中长周期反应谱。采用谱比法,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5.1级地震中获得的部分强震动记录进行统计,发现在本次地震中北京城区的地震动场地效应显著,深厚覆盖层明显放大了加速度反应谱,在T=1.2 s左右反应谱放大倍数可达4.0,说明北京地区的场地和盆地效应使得远场地震动的中长周期成分显著放大。此外,发现参考基岩场地记录是否与土层场地处遭受的基岩地震动一致,仍然是制约统计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8.
109.
为了能够精确地测量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声学参数, 自主研制了一种新型海底沉积物声学原位测量系统, 与国内外传统的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相比, 该系统能够实时显示声波波形, 调整测量参数, 其工作方式除了站位式测量之外, 还实现了拖行式连续测量,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前期海试情况, 对海底仪器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 使之可以同时测量海底沉积物及海底海水的声学参数, 同时建立了双向数字信道, 解决了测量过程中系统信号的干扰问题.该系统的结构分为两部分:甲板控制单元和水下测量单元, 整套系统通过主机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采用GPS定位系统测定仪器的大地坐标.为了检验系统的稳定性及准确性, 分别进行了实验室水槽实验和海上试验.利用水声测量设备对测量系统进行实验室水槽标定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测量值相对误差仅为0.04%, 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海上试验在青岛胶州湾和东海海域进行, 获得了试验区域海底沉积物声速和声衰减系数的测量数据, 将测量数据与他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测量数据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较为准确.该原位测量系统在站位式测量和拖行式测量中都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出沉积物声速和声衰减系数, 可以作为海底底质声学测量的调查设备.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