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曾玮 《地理教学》2006,(4):33-35
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如何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日益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82.
83.
蔡玉霖 《福建地理》2003,18(3):54-56,36
本文结合福建省的高考评卷实践,根据考生的答题情况和成绩统计,就地理综合题的答题错误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高考地理复习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84.
85.
王丽  郑鹏飞 《地理教学》2021,(13):61-64
近年来,区域地理的考查不再局限于大尺度区域,试题逐步趋向小尺度的"过渡区域".本研究通过2020年地理高考全国卷(卷Ⅰ、Ⅱ、Ⅲ)试题对"过渡区域"的考查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其考查具有频率较高、分值占比大、涉及题型全、涉及区域广等特点.并以毛乌素沙地为例,详细分析"过渡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具有复杂性、脆弱性与变化性.因此,地理教师需重视对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分析能力,正确认识"过渡区域"的发展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6.
李英婷  朱青 《地理教学》2021,(16):58-60
高考是评价综合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地理高考主观题对综合思维的考查特点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以2015-2020年的高考地理海南卷主观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综合思维的考查特点并由此提出对教学的启示.研究发现:海南卷主观题重视对综合思维的考查,多围绕生活情境和生产情境,集中考查要素综合和地方综合,考查水平中等偏低.由此在教学上,可采用思维导图培养要素综合思维;围绕区域"一横一纵"的特点,提升地方综合思维水平;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地理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87.
赵兴 《地理教学》2021,(22):59-61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指导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测评体系,旨在全面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高考评价体系的"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确定了高考的考查内容,其中关键能力基于素养导向,承接学科素养,结合学生认知发展实际,确立了三个方面的关键能力群.文章以2021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乙卷)为例,分析高考试题如何考查学生关键能力,如何刻画学生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88.
89.
魏茹 《地理教学》2019,(14):62-64,53
高考数学文科试题为了增强创新意识,考查考生的创造性思维,利用各类数据统计图,主要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和数据计算能力,这是与高中地理基本技能的契合之处。笔者利用这类数学文科试题的图文资料,将其改编为地理选择题或选考题,其目的是加强试题研究,提升命题能力;加强学科联系,增强文科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读图训练,提高读图能力;加强理性思维,提高计算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地理素质。  相似文献   
90.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核心素养已成为高考试题聚焦的重点。地理学科素养考查主要侧重于"运用地理知识与技能、原理与方法去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发现地理规律,构建地理思维体系,形成内化的学科素养"。本文以2018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为研究对象,探析当前江苏高考试题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思想,完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考核目标,思考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对地理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