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201篇
地质学   153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4篇
  1947年   5篇
  1945年   1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利用Poly3D模拟了松辽盆地长垣隆起中部后裂谷期应力场,由此预测浅部次级断层的产状和密度。计算结果表明,深部断层的存在会扰乱浅部应力场,距离深部断层越近,扰动程度越明显,从而导致了浅层次级断层的走向变化和不均匀的密度分布;浅部次级断层的走向和分布与深部断层的形态和空间位置相关,它们在断层的端部、转折段及其附近变化较大。同样地,在施加远场的不同方向水平拉伸、相同应变量下,可计算出相应的浅部次级断层走向和密度的计算值。在不同反射层模拟得到的最佳伸展方向与区域分析基本相同,但此时预测断层走向和密度与实际情况仍有较大差别。考虑到模型中深部断层面的拖曳力分量均设置为零,即不存在独立的断层活动,这一差别暗示出浅部次级断层的发育不仅受远场构造作用影响,而且还受深部断层独立活动的制约。  相似文献   
22.
中国南北过渡带研究的十大科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岭-淮河一线在60 a前被科学地确定为中国南北分界线。此后中国地学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分界线的具体位置和划分指标改进问题;随着数据的积累和认识的加深,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科学问题。2017年启动的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南北过渡带综合科学考察”将秦岭-大巴山定义为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拟全面系统地调查和研究其自然地理要素与资源问题,从而实现中国南北分界线研究的全面深化和突破。秦岭-大巴山具有多维地带性结构,表现出高度的过渡性、复杂性、多样性和敏感性。目前面临和需要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包括:① 南北分界线与南北过渡带的关系?② 暖温带与亚热带划分指标如何改进?③ 植被-土壤在南北方向上的渐变序列及其形成机理?④ 全球变化与地区关键生物气候指标空间变动的关系?⑤ 秦巴山地的多维地带性结构如何分解与综合?⑥ 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特有性的格局与机理?⑦ 秦巴山地东西向廊道效应?⑧ 秦巴山地的区域环境效应及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⑨ 秦巴山地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特殊意义?⑩ 西秦岭的地理结构与华夏文明起源的关系?这些问题既是过去研究工作和认识的总结,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希望这样的归纳和梳理对于中国南北过渡带和南北分界线的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为中国自然地理学理论发展、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研究,甚至为华夏文明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框架。  相似文献   
23.
《地理教学》2013,(5):63+56
正理性并不完全排斥"末日"的概念,全球许多物理学家在努力研究宇宙的最终走向。上海师范大学天体物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新洲教授就是其中一位。每天,李新洲都会进入全球宇宙学者们共同关注的学术网站。他告诉记者,全世界目前约有2000位宇宙学家,平均每天  相似文献   
24.
很高兴参加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成立大会暨中华建筑文化传承创新与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经过王素卿理事长、张锦秋院士的引领,我们已经转入到了文化的课题。清华大学单德启教授提出"要保卫祖国的尊严",我认为,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分。作为一个中国建筑师,我心里也常常觉得很不平,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么多的项目给国外的学生来做,为什么我们老师自己不做呢?我不排斥外国建筑师与中国建筑师进行文化交流,但是,要不要请这么多的外国建筑师来呢?对此,我觉得很不安。  相似文献   
25.
朱宏兰 《地理教学》2014,(21):F0002-F0002
横亘在我国中部的秦岭山脉长1500多千米,西达甘肃、东至河南。狭义上的秦岭位于陕西省,主峰太白山位于陕西太白、周至、眉县三县交界处,最高点海拔3767米.  相似文献   
26.
秦岭南北风速时空变化及突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秦岭南北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月风速和气温资料,采用样条曲线插值法(Spline)、Pettitt突变点检验、气候倾向率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该区风速的空间分布、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秦岭南北风速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格局,按其大小排序为秦岭以北>秦岭南坡>汉水流域>巴巫谷地。四季风速排序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均以秦岭以北最大。②近52 a来,秦岭南北整体和各子区年平均风速呈现一致的显著下降趋势,下降最快的为秦岭南坡,最慢的为汉水流域。四季风速下降速率排序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③年和季节尺度风速的突变集中出现在1969~1974、1978~1981和1990~1994年间,秦岭南北整体于1981年突变。④气象台站周边的城市化发展和风速测量仪器的更换都对风速的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但都不是风速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大气环流变化和气候变暖才是造成风速减小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7.
走向北极点     
我国为什么要派科考队去北极考察,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对于全球变化的研究有什幺作用,在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为何很艰险?本刊特请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队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拴科撰写此稿,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28.
利用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1971~2003年间7个El Nio事件发生时南、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的对称与反对称特性。分析结果表明,El Nio事件发生期间,在热带地区15°S~15°N大气环流异常以对称性为主,但也有一定的反对称分量:高度场异常和纬向风异常的对称性较强,而经向风异常的反对称较强;同时在El Nio事件演变的各阶段,高度场异常和纬向风异常的变化较明显,而经向风的变化较小,高度场和风场异常在低层(700hPa)和高层(200 hPa)呈明显的反位相分布。并且,为探讨El Nio事件对南、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的非对称性影响的机理,本研究进一步利用ERA-40逐日资料,应用Hough函数分析了El Nio事件发生期间这些赤道波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El Nio事件发生期间,热带地区大气环流异常对称性较强的主要原因是对称性Rossby波异常较强,而Rossby重力混合波异常对经向风场的反对称分量有重要作用;并且,研究结果还表明,在ElNio事件发生期间,热带东太平洋的海温正异常能够激发由对称性Rossby波和Kelvin波组成的Gill型环流异常。此外,分析表明Hough函数在分析热带大气波...  相似文献   
29.
杨林  董玉祥  黄德全 《热带地理》2021,41(5):968-974
采用RTK GPS测量技术与方法,在2014—2017年对福建平潭岛典型海岸沙席进行了连续16次形态高精度测量,分析了海岸沙席在台风作用下的形态变化及台风季后的形态恢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海岸沙席对台风的形态响应特征明显,基本表现为海滩及沙席前缘高度降低(最大侵蚀深度为0.92 m),沙席中部高度变化相对较小(≤0...  相似文献   
30.
山地垂直带谱是气候和植被水平地带变化和更替的缩影,垂直带的带幅、带间过渡方式、带内结构和垂直带组合方式都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和复杂性。本文发现在中国南北过渡带中部太白山发育了世界上最宽的山地垂直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垂直带。该垂直带从基带到典型垂直带再到先锋性垂直带皆为山地落叶阔叶林,3种本来可以独立存在的垂直带,连续分布形成了包含3个栎林亚带、2个桦林亚带的“三层五亚带”超级垂直带,远远超过正常情况下山地垂直带1000 m的阈值,且其上限达到了海拔2800 m。它的形成与秦岭所处的过渡性地理位置、秦岭中部垂直带谱的完整性、丰富的落叶木本植物种群及其形成的强大群落竞争优势等因素紧密相关。超级垂直带的发现有多方面的意义:它是中国南北过渡带又一重要的标志性自然地理特征;它表明山地垂直带在特殊的山地环境中可以具有非常复杂的内部结构和宽大带幅,这扩展了我们对山地垂直带谱结构及机理认识的广度,对于创建山地垂直带谱结构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超级垂直带的发现,也说明中国南北过渡带还有很多科学内容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学界对超级垂直带形成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因素、地理过渡带的结构和生态效应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