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527篇
海洋学   51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2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5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61.
河北省中南部农田孢粉组合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瑞洺  许清海  丁伟  张生瑞 《地理学报》2010,65(11):1345-1354
河北省中南部82 个农田表土花粉组合研究表明:农田花粉组合不仅有农作物花粉类型,也有临近山区的植物成分。山区农田乔木花粉含量与浓度高于平原,对平原的影响随距离增加而降低,距太行山0~50 km 松属花粉含量为20%~30%,50~100 km 为10%~20%,100~150 km 增至20%~30%,海滨区降至16%以下,平原中部含量增加可能与焚风效应有关;山区至平原乔木花粉含量空间上的变化,可能类似于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介入森林区后时间上的变化。山区和平原灌木花粉含量较低,但主要成分不同,山区以胡颓子科、榛属、虎榛子较常见,平原区蔷薇科、葡萄科花粉相对较多。平原区草本花粉含量高出山区,其中藜科花粉由山区向平原逐渐增高,可能反映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的特征。山区中华卷柏含量高于平原,但平原区高达7%。中华卷柏不易被风搬运,推测平原区农田的中华卷柏可能是平原沉积时由河流从山区搬运而来。相同类型农业单元乔木、灌木花粉和蕨类百分比山区一般高于平原,草本低于平原;不同类型农业单元乔木、草本百分比平原区相近,山区差异较大。山区乔木花粉含量差异主要受草本类型影响,平原区草本花粉组合差异主要是农作物花粉(人工禾本科、十字花科) 含量的差异;不同农业单元孢粉浓度差异主要为草本花粉浓度不同。  相似文献   
562.
基于Copula 函数的新疆极端降水概率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依据新疆地区53 个雨量站1957-2009 年日降水资料,根据研究需要,定义了8 个极端降水指标。运用K-S 法确定降水指标最适概率分布函数,确定十年一遇极端降水量值;在此基础上,采用Copula 非参数估计方法,通过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 法确定两降水指标联合分布函数,系统分析极端降水单变量极值及降水极值二维联合概率分布特征,研究新疆地区降水极值概率变化的空间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 北疆比南疆湿润,北疆发生极端强降水的概率大,而南疆发生极端弱降水的概率较大,另外,相比较而言,山区要比平原降水多;(2) 极端强、弱降水同年发生的概率分布特征复杂,从降水天数来看,一年内同时发生长历时强降水与弱降水事件的概率山区较平原大;从极端降水总量来看,同时发生强降水与弱降水事件的概率在平原区较山区为大;从极端降水强度来看,同时发生强度较大的强降水与弱降水事件的概率在天山南坡较其他地区为大;(3) 洪旱发生概率与地形有关,天山是洪旱发生的分界线,山区发生洪旱灾害的概率比平原小。  相似文献   
563.
内蒙古五原县塔尔湖地区发育一系列湖泊,与当地干旱气候形成鲜明的对比,湖泊成因机制对河套地区第四纪水文地质、气候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色尔腾山山前—塔尔湖湖泊—黄河沿线不同水体样品进行水化学测试后,利用Gibbs模型投影显示湖泊采样点主要落在蒸发-浓缩端元和岩石风化端元的过渡带,而远离大气降水作用带,地下水更靠近岩石风化端元,说明湖泊接受地下水补给,蒸发强烈;Piper三线图显示山前泉水以HCO3—Ca型为主,河套平原地下水以HCO3—Na、Cl—Na型为主,黄河水为HCO3—Na型,湖泊以Cl—Na型为主,说明塔尔湖地区地下水与湖泊存在水力联系,HCO3—Na型地下水经过蒸发浓缩作用转变成了盐度更高的Cl—Na型湖泊,导致盐分的聚集;地下水可溶性固体总量(TDS)自北向南由262 mg/l快速增加至2 296 mg/l,而湖泊TDS先升后降,最后小于地下水TDS,最大值在塔尔湖地区北部,为1 213 mg/l,说明湖泊还受现代黄河补给,地下水TDS变化满足山前—盆地的水文地质模型。塔尔湖地区的湖泊既可以发育于古河床亚相也可以发育于堤坝亚相,且湖泊呈零星分布,与古河道形成的牛轭湖特征不吻合,从而基本排除湖泊为古黄河残留的可能;潜水面之上的河流相沉积物由于风蚀作用被切穿,导致地下水出露,补给湖泊,从而推断塔尔湖地区湖泊主要为风蚀湖。  相似文献   
564.
阐述了南四湖平原区地下水类型及分布概况,选取地下水防污性能、地下水污染评价、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分布、地下水开采程度和污染源荷载为防护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综合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叠加分析,进而对南四湖平原地区地下水污染做出区划,为政府部门制定地下水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565.
信凯 《地球》2012,(12):96-97
"皖江城市带"指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7.6万平方公里(见图1)。皖江城市带地形复杂,包括准北平原、江准丘陵和淮南山区。耕地主要集中在淮北平原和江准丘陵区域。据统计,2010年该区域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6.13%,因而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66.
对位于辽东半岛大孤山北侧砬底村沟谷中的钻孔岩心作黏土混浊水电导率、硅藻分析和pH值测定。结果显示黏土混浊水电导率曲线和咸水种硅藻含量曲线大体一致,表明黏土混浊水电导率和硅藻分析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相互印证。据硅藻组合、土导电率值和pH值的结果,将LD孔岩心从下到上分为4个沉积环境带:Ⅰ带为全新世海侵期的溺谷环境;Ⅱ带海水影响逐渐减弱的潮间带环境;Ⅲ带的泥炭环境分为Ⅲ-1带的受外洋海水影响的盐性沼泽湿地环境和Ⅲ-2带为积水的淡水湖沼环境;Ⅳ带分为两个亚带,Ⅳ-1带为有一定水深的陆相沼泽湿地环境,Ⅳ-2带为受海水影响的陆相沼泽湿地环境。另外黏土混浊水电导率与pH值也呈良好的反相关对应关系,这表明pH值也可以成为恢复古环境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67.
利用我国东部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所取得的大量数据,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 采用检出法和超标法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显示, 我国东部主要平原可以直接饮用(Ⅰ~Ⅲ类水)或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Ⅳ类水)的地下水资源占47.9%, 不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52.1%;深层地下水质量一般好于浅层地下水.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天然化学组分主要以锰、铁、氟、碘、总硬度等为主, 人类活动影响则主要体现在"三氮"(NO3-、NH4+、NO2-)、镉、铅和微量有机等组分上.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表明, 地下水中"三氮"普遍呈面状污染特征, 重(类)金属呈点污染特征, 尤以铅、砷污染较严重, 有毒有害有机污染呈现"检出率高、超标率低"的特征.我国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 应该尽快推进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 组织实施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遏制地下水污染恶化态势, 有效保护我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   相似文献   
568.
岳平  张强  王胜  王润元  李宏宇  王若安 《中国沙漠》2013,33(6):1766-1774
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简称SACOL站)陆面过程综合观测资料,分析了强降水前后榆中黄土高原半干旱草地土壤温、湿特征的差异,讨论了水分状况对土壤热力参数及地表能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黄土高原半干旱草地土壤在10 cm深度存在一个湿层;强降水过程可使土壤湿度受影响范围接近40 cm深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感热通量是黄土高原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能量分配过程中净辐射的最大消耗项;无水分胁迫条件下,潜热通量是能量平衡系统中净辐射分量的最大消耗项。降水改变了土壤湿度并使得土壤热传导率发生变化,土壤热传导系数和土壤热容量随土壤湿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69.
一、地面沉降危害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区域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对地下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大,在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和平原地区、能源基地,由于地下水过量开  相似文献   
570.
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H法和CFCs法对河南平原第四系浅层地下水年龄进行计算,为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和水循环的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种方法计算出的年龄拟合误差较小(2 a),均可代表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年龄。总体上,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主要为近50 a以来补给的现代水。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山前地区以及开封西部的黄河两岸等地区浅层地下水年龄均小于30 a,并且顺着地下水流向年龄逐渐增大。从山前地区和黄河两岸至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潜力逐渐减小。总体上:平原北部地下水系统地下水年龄较小,地下水循环交替较快;平原南部地下水系统次之;平原中部地下水系统地下水年龄最大,地下水循环交替最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