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527篇
海洋学   51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2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5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对北京平原区Jr173井和Jr176井安山岩进行了SHRIMP和LA-LCP-MS锆石U-Pb定年,用以精确限定北京平原区火山岩时代、盆地形成与地貌转变之间的关系。2个安山岩中的锆石多晶型良好,具有典型的生长环带和较高的Th/U比值,显示其为岩浆锆石。Jr173井底部安山岩14颗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可分为两组,其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2.6Ma和138.4Ma;Jr176底部安山岩53颗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2.63Ma,表明该期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与前人认为的侏罗纪有较大区别。结合前人资料,北京地区沿着黄庄-高丽营断裂一线形成断陷盆地,西部隆升为山脉,东部下降为平原,就其安山岩喷发时代、空间展布和盆地发育特征而言,可视为中国东部晚中生代构造演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32.
通过热解、干酪根显微组分、色谱-质谱、孢粉与藻类分析,认为白云凹陷有机质来源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烃源岩的发育、质量与分布严格受沉积相控制,恩平组时期的三角洲平原亚相和浅海相发育以陆源高等植物贡献为主、丰度高的好烃源岩,其中,浅海相烃源岩有机质来源中,藻类贡献较三角洲平原亚相略高;珠海组时期的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半深海相分别发育以陆源高等植物贡献为主、丰度中等的烃源岩和陆源高等植物为主、有机质丰度低的差烃源岩。  相似文献   
33.
地表-地下水系统水、热迁移转化与裸土蒸发机理研究对于水量平衡以及地表能量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风沙滩地区为研究区,基于原位蒸渗仪长期观测,结合数值模拟,选择2种地下水位初始埋深分别为80 cm(浅埋深)和290 cm(深埋深)的情景,研究了变饱和带水热迁移转化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对裸土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变饱和带土壤水的运动规律受水头梯度和温度梯度的共同驱动,且在不同水位埋深条件下呈现不同的运动方式;浅埋深条件下,受水头梯度的作用,土壤的毛细上升高度能够到达地表,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在毛细力驱动下向上运移,土壤内部不存在零通量面,温度对水分运动的影响较小,发现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毛细上升高度时,地下水在毛细力作用下直接贡献土壤蒸发;深埋深条件下,水头和温度是土壤水运动过程的关键因素,位于地表以下18 cm以浅土壤内部出现孤立的零通量面,阻止了土壤水的向上运移,导致蒸发量减小。当地下水位埋深大于毛细上升高度的1.6倍时,地下水不再直接参与土壤蒸发,但会间接地影响包气带的水分转化;因此模拟期间浅埋深的裸土累积蒸发量约为深埋深累积蒸发量的4倍。  相似文献   
34.
姚江河谷平原是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文明演进历史悠久。此地区在全新世期间经历了复杂的环境演变,是研究人类如何适应环境变迁的理想区域。本研究收集了63处姚江河谷平原新石器时代与商周的人类遗址的地理位置、文化分期、遗址面积、文化层厚度、遗迹和遗物等信息,使用ArcGIS软件对其进行继承性、与山地距离、核密度和规模等属性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得到以下主要认识:(1)河姆渡文化一、二期遗址较少且继承性较高,叠置系数为0.83。河姆渡文化三、四期,遗址数量显著增加,但继承性相对降低,叠置系数降至0.73。良渚文化与商周遗址数量与继承性均呈现下降趋势,叠置系数降至0.43。上述结果反映了从河姆渡文化三期到四期、河姆渡文化四期到良渚文化以及良渚文化到商周这三个时间节点,发生了重要的环境和人群组成变化。(2)在空间分布上,遗址最早出现于平原中部并于河姆渡文化二期与四期先后向东部与西部扩散,直至占据整片姚江河谷平原;遗址普遍距山地不超过1500 m,且只在河姆渡文化四期与商周明显向平原低地扩散,反映这两个时间段姚江河谷平原陆地资源比较丰富,指示了比较广泛的海退。(3)从河姆渡文化一期到商周,姚...  相似文献   
35.
不透水面是衡量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针对平原河网区不透水面与水体、裸土等地物较难区分的问题,以苏北里下河平原快速城镇化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时相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像元光谱特征及其季节性变化分析,构建了基于时序NDWI、NDVI和NDBI的决策树模型,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不透水面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时相光谱信息可有效改善水体、裸土和稀疏植被等像元与不透水面的混分,2005年和2016年的不透水面分类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在0.85以上,合理反映了不透水面以向东和向南扩张为主的趋势特征,年均扩张速度约为6.7 km2。研究成果为该区城镇化下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同时可为其他平原河网区不透水面信息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6.
为了探究施氮对土壤有机质(SOM)的激发效应,本研究在施氮梯度样地(0、4和16 g N m–2 yr–1)上进行了13C标记葡萄糖的原位添加实验,并对土壤CO_2排放量和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施氮降低了土壤CO_2排放、土壤PLFA含量以及土壤真菌细菌比。在0 g N m–2 yr–1样地上葡萄糖添加导致的正向激发效应最强,同时4 g N m–2 yr–1样地释放的葡萄糖来源的碳最多。因此,施氮减少了土壤中SOM转化产生的CO_2,微生物碳的来源由SOM转变为添加的易分解碳。本研究采样早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稳定,表明该草原存在"表观激发效应",因此未来研究应着重对微生物功能的多样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7.
浅谈菏泽市国土资源档案的作用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莱芜市地处鲁中腹地,泰山东麓,大汶河上游,土地总面积2246km^2,南北长62.2km,东西宽56.8km,占山东省土地总面积的1.4%。地形南缓北陡,山地多,平原少。北、东、南三面环山,中西部开阔,全貌呈簸箕状。整个地表中山地占56.3%,丘陵占22.3%,平原占21.4%。  相似文献   
38.
城市化进程中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结构特征及其分类方法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袁雯  杨凯  吴建平 《地理科学》2007,27(3):401-407
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结构发育受到自然条件和城市化的双重影响。依据遥感解译数据,围绕城市化水平、河流形态、河流结构和河流调蓄功能四个维度,就建成区面积比例、河流长宽分布、河系分维、河流调蓄能力等具体指标,分析了城市化水平和土地利用特征不同区域的河流空间形态、结构特征和功能状态,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结构的可能演化轨迹,尝试建立了城市化影响下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结构分类方法,提出了城市河流综合整治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保护自然河流结构,注重发挥河流综合功能等观点。  相似文献   
39.
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灌丛荒漠化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木本植物入侵及其导致的草原灌丛化已经成为全球范 围普遍发生的现象, 是草地沙化和荒漠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干旱生态系统中, 此种类型的植被变 化将对区域和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显著影响。过度放牧、区域气候干旱化和自然火过程是 导致灌丛入侵和发展的主要控制因子。草原灌丛化过程中, 草地生态系统分布较为均匀的土壤养 分及相关元素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发生分异, 关键生命元素C、N、P 、S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变化 将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显著作用。全球气候变化与草原灌丛荒漠化之间存在潜在的反馈机制, 人 类扰动的影响将使这种反馈作用变得更加迅速和灵敏。  相似文献   
40.
将轮台天山南麓山前平原中下部自北至南分为4个地貌带:洪水剥蚀带、溢出带、三角洲带及两河交汇区带。并以土壤电导作为积盐程度的指标,分析了天山南麓山前平原4个地貌带土壤盐的分布特征:溢出带和三角洲带土壤盐分含量高,两端洪水剥蚀带和两河交汇区带盐分含量低。物种多样性及物种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自北至南物种多样性及物种数量都在下降,洪水剥蚀带主要为柽柳群落、琵琶柴群落,溢出带主要为柽柳群落、盐节木群落、盐角草群落,三角洲带及两河交汇区均为柽柳群落。通过相关性分析,土壤盐分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相关性不显著。但是,土壤盐渍化的变化明显影响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群落类型的空间分布和演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