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当地时间12月26日发生40年来最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国家,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5万人,另有上百万人流离失所。灾难波及七个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分别是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孟加拉与马尔代夫。海啸灾区有: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印度南部泰米尔邦、奥里萨邦、安达曼邦和尼科巴群岛;马来西亚北部巴图、马尔维斯塔、柏恩维拉和迈阿密滨海地区;斯里兰卡东北部沿海城镇;泰国南部泰南普吉、甲比、攀牙、董里等七个省。这次地震和海啸灾难对东南亚几国的渔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各国水产品的贸易与出口。上述七个国家,渔业生产在本国经济中占有重要位  相似文献   
102.
北极地区能源项目的开发以及北极海域冰雪覆盖范围的不断缩小,为中国进口天然气开辟了新的通道,这将增强中国能源安全供给保障。随着中国天然气需求量迅速增加,规模化进口北极液化天然气(LNG)的条件逐步成熟。为建设一支既经济又可靠的进口运输船队,本文在对北极天然气采掘和贸易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北极东北航道通航状况,以及不同季节各航段差异对船队运输的影响,建立了全成本LNG进口船队优化模型。并以年进口700万吨为案例分析,选取了不同装载容量的LNG船型,通过分层建模及模型优化运算,得出了船队优化配置结论。航运全成本模型的研究奠定了北极LNG运输船队经济规模分析的基础,也为冰雪航道贸易船队运营决策提供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3.
<正>福州,有福之州,"海上丝绸之路"上不能不提的一座城市。古代素有"榕城"美称,在唐代和五代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重心逐渐由陆上丝绸之路转向东南沿海,在这种形势下,福州与中原文化交流增多,为福州海外交通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闽安古镇正是当年最繁荣的四大重镇之首,古港口中的军事要地,福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来闽安之前,查阅了不少资料,怀着对历史的珍重与尊敬,很期待这一次能找到资料中展现的那些古朴又沧桑的历史遗迹。出  相似文献   
104.
循环经济是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发展模式,但是循环经济相对于传统经济是一场革命,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阻力和困难。因此法律应该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保证机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强调生产者必须生产具备可循环性产品的义务机制;在社会贸易过程中,强调国家鼓励循环经济的经济激励法律制度;在社会消费过程中,强调公众对循环经济的参与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05.
区际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富佳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10):1303-1313
区际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是导致区际碳泄漏、碳减排权责失衡等问题的重要原因,对全球碳排放格局及碳减排效果影响重大。研究区际碳转移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和内在驱动机理,研制针对性碳转移优化调控方案,对提升区域整体碳减排效率和经济生态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近年来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对国内外区际碳转移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重点总结了对中国省际隐含碳转移问题研究的进展和成果应用情况,展望了区际贸易碳转移问题未来研究的方向:进一步重视国际、省际碳排放转移间的协同研究,揭示区际碳排放转移的动态驱动力及驱动机理,探索创新基于共同责任的省际碳转移减排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6.
2030年,非洲人口总量预期将达16亿.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下,非洲难以建立起自主的粮食生产机制,人口的快速增长将使非洲粮食缺口进一步扩大.这一问题将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和能源资源安全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对我国际政治空间造成挤压.本文针对非洲人口增长将引发的粮食需求增长问题,分析了非洲本土粮食生产的局限性及风险,指出非洲缺粮源于发达国家操纵贸易规则,预测了非洲可能面临的系统性缺粮风险,研判了非洲缺粮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国际政治安全及能源资源安全带来的风险,提出了我国解决非洲粮食安全问题外溢的应对措施——建立大型跨国粮食贸易集团,提升周边国家粮食供应能力,进而论证了“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各产业贸易逐渐呈网络模式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对促进社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WTO统计数据库1993年~2012年的电子信息产业贸易数据,通过贸易区位熵测算国家间贸易集聚程度,从而刻画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及其演化特征,在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机理。研究认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历了由"单极化"向"多极化"的演变历程,子产业贸易网络遵循"发达国家(地区)—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发展模式,呈现"出口集聚、进口分散"的特点。处于产业链低端、中端和高端的产品贸易网络存在较大差异,低端产品基本实现了向发展中国家的全面转移,而高端产业目前仍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处于演化初期。研究表明,影响贸易网络演化的因素分为政策环境、经济水平、生产要素市场、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电子信息贸易网络形成,区域经济集团化带动贸易活动向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集中,廉价生产要素为发展中国家贸易网络发展提供优势,高生产水平国家保留价值链高端产业贸易网络。此外,政策要素同样为重要影响因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对自身贸易网络扩张有引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8.
中国与越南贸易关系日益紧密,互为重要合作伙伴,但同时也存在分歧和问题。运用大量数据,在介绍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贸易规模失衡、产业结构单一、依存度高等问题对各自发展的影响,提出加快"两廊一圈"的建设、推动区域产业协作,充分发挥政府在经贸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合理解决南海争端以求共同开发,把握人民币升值的机遇缓解贸易逆差等对策建议,为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开东盟市场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109.
2001~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分析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邹嘉龄  刘卫东 《地理科学》2016,36(11):1629-1636
采用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的基本特征以及贸易网络组团的结构变化,贸易网络的核心边缘及其演化情况,并在最后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子贸易网络进行了核心边缘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密度增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中的核心度在逐渐提高,在2013年已经成为最核心的国家,且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构成的子贸易网络中,中国也成为了最核心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0.
在WTO与FTA的影响下日本进入新的贸易发展阶段,日本贸易政策也做出了相应调整,其多边部分主要包括日本与GATT/WTO及其他国际组织的相互作用关系;区域部分主要是日本的FTA战略与战略实施进程。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国政策制定角度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