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21篇 |
免费 | 1391篇 |
国内免费 | 59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57篇 |
大气科学 | 990篇 |
地球物理 | 683篇 |
地质学 | 2347篇 |
海洋学 | 515篇 |
天文学 | 38篇 |
综合类 | 690篇 |
自然地理 | 238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125篇 |
2023年 | 206篇 |
2022年 | 287篇 |
2021年 | 325篇 |
2020年 | 290篇 |
2019年 | 261篇 |
2018年 | 205篇 |
2017年 | 219篇 |
2016年 | 238篇 |
2015年 | 270篇 |
2014年 | 534篇 |
2013年 | 350篇 |
2012年 | 375篇 |
2011年 | 452篇 |
2010年 | 368篇 |
2009年 | 398篇 |
2008年 | 419篇 |
2007年 | 330篇 |
2006年 | 310篇 |
2005年 | 297篇 |
2004年 | 300篇 |
2003年 | 240篇 |
2002年 | 210篇 |
2001年 | 205篇 |
2000年 | 185篇 |
1999年 | 180篇 |
1998年 | 160篇 |
1997年 | 160篇 |
1996年 | 160篇 |
1995年 | 164篇 |
1994年 | 115篇 |
1993年 | 96篇 |
1992年 | 84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60篇 |
1989年 | 72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3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根据重新理清的辽西凌源牛营子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层序及时代,讨论其区域地层对比.晚三叠世晚期的邓杖子组是一套崩滑流为主的碳酸盐角砾,其为区域印支期构造运动的造山记录,与京西、冀北杏石口组、辽西北票羊草沟组(坤头菠罗组)可以对比;早侏罗世水泉沟组与京西、冀北南大岭组、辽西北票兴隆沟组层位相当,且各组火山岩时代基本相同;中侏罗世早期郭家店组底部含煤段与京西上窑坡组、冀北下花园组中部、辽西北票组中上部植物组合面貌一致;中侏罗世中期郭家店组砾岩段是燕山期构造变形主幕的产物,北京西山龙门组、冀北下板城下花园组上部、辽西北票海房沟组都是该期的记录,层位相当;辽西中侏罗世中晚期蓝旗组底部的时代为158±1Ma,与京西、冀北髫髻山组安山岩的同位素年龄总体一致.这说明差异较大的燕山板内造山带三叠纪-中侏罗世盆地的沉积记录显示了相似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72.
突现论是一个崭新的哲学理论,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突现论已经崛起为复杂性系统的核心理论,成为近期哲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突现论认为,世界是由不同层级(或层次)构成的,不同层次按照事物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划分的。世界基本上有三大层次,从低到高为物理、生命和心灵。突现论有4个特征:1,不同层次性质不同,高层次性质来源于低层次;2,突现具有不可预测的新颖性;3,不可还原性;4,高低层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文中简要介绍了突现论的概念并探讨了突现论在变质岩、岩浆岩、矿床学以及地球演化研究中的可能的应用,希望能够对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利。 相似文献
73.
74.
75.
沙尘暴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气象灾害,其形成依赖于大气环流和沙质地表两种不同密度的物理介质的相互作用,风力条件和下垫面的性质是影响沙尘暴强度和危害程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减轻沙尘暴危害的有效方法就是改善沙尘暴源地的下垫面状况,但这需要评估下垫面各因子在不同天气、气候背景条件下对沙尘暴发生的影响程度。从下垫面的角度出发,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为例,利用气象资料和实测数据,应用AHP方法对下垫面定性与定量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不同地区下垫面因子对沙尘暴发生作用的权重,为从下垫面角度研究沙尘暴危险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6.
高原季风对500hPa中纬度西风带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48--2008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1958—2007年中国560站夏季降水资料,设计了一个区域西风指数,探讨了高原夏季风和500百帕中纬度西风带活动的时间一频率多层次年际、年代际时间尺度变化特征以及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夏季风对区域西风带活动具有显著的影响,近61年来,两者总体变化趋势相反,前者增强后者减弱。除了都具有1—2年、27—28年和线性趋势变化的共同周期外,还呈现出各自的周期变化,并且均发生过一次年代际气候跃变现象,前者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者发生在80年代中期,高原夏季风由偏弱转为偏强,区域西风由偏强转入偏弱,在跃变前后两者各种周期的时间尺度和强度存在明显的不同。如果排除1—2年周期的不确定性,预计接下来高原夏季风将直接进入偏弱期,区域西风指数可能在3—4年后才转入偏强期,并且高原夏季风会比区域西风指数提前发生突变,对区域西风指数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高原夏季风不仅自身对我国夏季降水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它通过影响中纬度西风带的活动,间接地影响着我国的夏季降水。 相似文献
77.
受较大分辨率差的影响,OLI多光谱影像与SPOT-6 Pan影像直接融合可能导致融合影像色彩失真。若将OLI多光谱影像与全色影像融合后再与SPOT-6 Pan影像融合,在选用合适融合方法的基础上可得到较好的结果。以新疆伊吾县淖毛湖遥感地质解译为例,采用IHS变换法、Brovey变换法、PCA和Gram-Schmidt Pansharpening(GS)等方法分别对OLI和SPOT-6Pan进行间接融合,并利用主观对比和水平光谱剖面对比两种方法对融合影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经实地查证,基于OLI与SPOT-6 Pan(GS变换融合)融合影像解译获得的地质界线综合准确率达89.5%。 相似文献
78.
基于GIS技术的公路选线多因素综合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及层次分析的方法,实现公路选线多因素的综合分析。经实例验证,本文的研究方法对实际的公路选线工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9.
"泛珠三角"产业、人口分布空间变动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格地理局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当前“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处于中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产业和人口向“珠三角”集中。今后随着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产业和人口将具有集中与扩散同时发生的特征,各地区形成特定产业和人口集中的专门化生产的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80.
基于网络分析的区域铁路公司建构方法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铁路公司是铁路运输市场组织的重要模式之一,也是铁路改革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经济地理学功能区(结节区)的网络分析方法,对1991~2005年我国城际铁路货流的空间组织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我国铁路货物运输联系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功能区划,形成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枢纽节点。基于合理运输组织和减少交易成本的组织理念,提出建立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中南和西南7大区域铁路公司。该研究可以为铁路市场化改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