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05篇 |
免费 | 1331篇 |
国内免费 | 69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06篇 |
大气科学 | 1091篇 |
地球物理 | 769篇 |
地质学 | 2291篇 |
海洋学 | 526篇 |
天文学 | 42篇 |
综合类 | 778篇 |
自然地理 | 302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21篇 |
2023年 | 236篇 |
2022年 | 318篇 |
2021年 | 350篇 |
2020年 | 302篇 |
2019年 | 308篇 |
2018年 | 229篇 |
2017年 | 252篇 |
2016年 | 263篇 |
2015年 | 282篇 |
2014年 | 583篇 |
2013年 | 395篇 |
2012年 | 430篇 |
2011年 | 494篇 |
2010年 | 402篇 |
2009年 | 444篇 |
2008年 | 464篇 |
2007年 | 360篇 |
2006年 | 348篇 |
2005年 | 322篇 |
2004年 | 337篇 |
2003年 | 255篇 |
2002年 | 239篇 |
2001年 | 227篇 |
2000年 | 204篇 |
1999年 | 215篇 |
1998年 | 176篇 |
1997年 | 179篇 |
1996年 | 172篇 |
1995年 | 169篇 |
1994年 | 121篇 |
1993年 | 105篇 |
1992年 | 87篇 |
1991年 | 68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8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5篇 |
1980年 | 4篇 |
1977年 | 3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7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云南省区域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自1999年建成以来,记录了大量地震波形资料,从2000年1月至2006年2月,云南省及邻区共发生ML≥4.0地震168次,对这些地震的震级重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对于云南省的区域地震,近震的体波震级ML和面波震级MS之间不满足昆明地震台网多年使用的MS=1.13ML-1.08这一换算公式,且发现ML也不一定大于MS。 相似文献
132.
岔路口巨型斑岩钼矿的发现是近年来大兴安岭北段森林覆盖区找矿的重大突破,其规模居中国北方钼矿之首。矿床位于伊勒呼里山南1 029高地火山机构旁侧,成矿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以超浅成相侵入的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及其相伴产生的隐爆作用有密切时空关系。矿体产于火山沉积岩和成矿斑岩体中,钼矿化以呈网脉状和细脉的裂隙充填形式为主,少量为大脉状和细脉浸染状;钼矿体呈隐伏穹隆状,延深巨大。热液蚀变发育、分带性明显,以硅化强烈、萤石化广泛为显著特征。矿区剥蚀程度甚低,地表大范围表现为泥化带,仅中心地带发育有弱石英绢云母化和低品位钼矿化;向深部蚀变矿化逐渐增强,矿化延深达千米。钼矿体上部共伴生有脉状铅锌银矿化。成矿同期火山岩碱质含量高,该矿床为碰撞拼接后陆内伸展构造环境中岩浆活动产物,成矿岩浆-热液体系具高氟富硫高氧化的特征,与美国的Climax钼矿较为相似。该矿床的发现和探明,为研究斑岩-脉状钼锌银成矿体系提供了范例,对区域构造-岩浆过程研究与区域找矿勘查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3.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共研究了13次大、中地震前的b值的区域分布,发现震中附近有个低b值区域,其外围有个高b值区域。这两个区域的半径R与主震震级M_s之间呈对数直线关系,由此可估计地震孕震区的大小,并可粗略地预测未来发生的大震的震级,也还可确定计算b值随时间变化所取的区域范围。另外,还分析了西南地区的永善地震和炉霍地震在不同区域内的震前b值随时间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震前b值变化的相似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4.
在对Voronoi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Delaunay规则实现了海洋底质数据点的三角网化,从而间接生成了Voronoi图,再经过邻近区域的合并处理得到理想的底质划界区域。 相似文献
135.
陈洲其陆大道王孝询柳忠勤张定宇出席会议本刊讯2009年9月9日,"全国中小城市国土规划与发展论坛"在重庆市雾都宾馆太阳城举行。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原地矿部副部长、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主任陈洲其主持会议,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王孝询到会致 相似文献
136.
中国环境污染源的区域差异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基于339个地级行政单元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基于2012年环境污染物排放和社会经济截面数据,选取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及污染源结构指标,定量研究中国339个地级行政单元环境污染源的空间分异和集聚效应,解析环境污染源及排放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污染防控措施与综合治理建议。结果表明:① 环境污染源结构区域差异显著,水环境污染源以农业源主导型、城镇生活源主导型、城镇生活和农业源复合型为主,三者比重分别为35.40%、33.92%和25.66%,农业源主导型排放强度最高,主要分布于华北和东北地区;大气环境污染源以工业源绝对主导型为主,其比重为74.63%,分布于除青藏高原区的广大区域。② 农业源主导使水污染物集聚式排放加剧,工业源主导则促进了大气污染物集聚式排放,特别在环渤海及其经济腹地区域,污染源结构强化了污染物排放的空间集聚效应。③ 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是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以人口规模影响最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模型中呈现不同的影响效应,对工业源主导型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呈正向影响,而对城镇生活源主导型区域的水体污染物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工业化程度对工业源绝对主导型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正向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7.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规划理论和技术方法两个层面对近5年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研究不足表现为考虑因素不够充分;因素之间存在信息交叉和重叠,区分度不够;以GIS为代表的现代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不够深入.研究的关键与焦点在于一是如何打破行政区的束缚和限制,二是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类功能区和保护类功能区的划分阈值点.未来研究应从三方面进一步展开:构建科学的规划模型;基于模型构建一套系统的规划技术方法体系;以GIS为支撑开发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38.
139.
开放条件下长江三角洲区域的 总被引:27,自引:13,他引:27
本文基于区域经济系统的开放性,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单方式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并以此为基础剖析了区域综合交通可达性格局:公路交通可达性大致呈环状格局,铁路交通大部分节点可达性较好,台州市域南部节点和舟山可达性差,水运形成了弧状条带分布格局,航空可达性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综合交通可达性以上海及周边节点为中心向外围呈不规则环状逐渐降低,可达性较好区域大致构成"Z"字形。通过可达性系数分析,公路交通可达性分布较为均衡,综合交通和航空次之,水运较差,铁路最不均衡。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区域交通可达性及其均衡性提高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