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23篇 |
免费 | 720篇 |
国内免费 | 98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6篇 |
大气科学 | 310篇 |
地球物理 | 221篇 |
地质学 | 3850篇 |
海洋学 | 400篇 |
天文学 | 28篇 |
综合类 | 382篇 |
自然地理 | 4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7篇 |
2023年 | 200篇 |
2022年 | 235篇 |
2021年 | 191篇 |
2020年 | 149篇 |
2019年 | 174篇 |
2018年 | 106篇 |
2017年 | 120篇 |
2016年 | 152篇 |
2015年 | 151篇 |
2014年 | 273篇 |
2013年 | 218篇 |
2012年 | 256篇 |
2011年 | 235篇 |
2010年 | 211篇 |
2009年 | 209篇 |
2008年 | 175篇 |
2007年 | 184篇 |
2006年 | 188篇 |
2005年 | 164篇 |
2004年 | 162篇 |
2003年 | 166篇 |
2002年 | 210篇 |
2001年 | 187篇 |
2000年 | 142篇 |
1999年 | 128篇 |
1998年 | 161篇 |
1997年 | 126篇 |
1996年 | 143篇 |
1995年 | 138篇 |
1994年 | 114篇 |
1993年 | 93篇 |
1992年 | 120篇 |
1991年 | 72篇 |
1990年 | 67篇 |
1989年 | 72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46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全国名中医张奇文治疗癫痫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1998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张奇文治疗癫痫的医案,对医案中的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构建数据库,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中药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功效归经、关联、聚类等进行分析,并总结临床经验。结果:共筛选出40首处方,中药120味。排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全蝎、蜈蚣、僵蚕、炙甘草、麦芽、山楂、钩藤、羚羊角、珍珠、牛黄,药性以平、温为主,药味主要为甘、辛、苦,主要归肝、肺、脾经,功效以通络止痛、攻毒散结、息风镇痉等为主。关联组合支持度高的组合为全蝎-蜈蚣、全蝎-僵蚕、僵蚕-蜈蚣、钩藤-全蝎、钩藤-蜈蚣。结论:张奇文治疗癫痫标本兼顾,治标重视息风,治本重视健脾。 相似文献
3.
4.
5.
6.
7.
长江江豚是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长江生态系统的指示性物种,其种群数量恢复情况及活动规律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选择长江宜昌段江豚活动频繁的葛洲坝下游至胭脂坝江段为研究区域,于2021年6月-2022年5月采用定点目测、水上流动监测与无人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分区监测长江江豚的游泳行为,分析长江江豚的活动规律,构建了长江江豚出水头次的零膨胀泊松回归模型,识别影响长江江豚出水头次的关键因素,建立长江江豚出水头次与各因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葛洲坝至胭脂坝长江干流段监测到最大江豚出水头次为19头次,长江江豚集群规模以2~3头最为常见,占比达58.1%;长江江豚主要表现出4种行为特征,各行为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玩耍>休息>摄食>抚幼。(2)长江江豚在葛洲坝下游近坝区(A区,葛洲坝至至喜长江大桥)出水头次最多,且在秋冬季节累计出水头次多于春夏季节,冬季累计出水头次最高,达252头次。(3)长江江豚出水头次与电站下泄流量呈显著负相关;浊度增大,长江江豚出水的概率减小。本文研究结果对长江江豚生态保护策略及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不同甘蔗品种、施肥水平、蔗田地势及气体条件下,甘蔗黄点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甘蔗品种间对黄点病的抗(感)病性显著差异,Roe部分品种较感病,其中Roc10最感病,70/177,71/210、93/293及果蔗等品种(系)较抗病。氮中加重黄点病发生,钾肥可减轻黄点病发生,蔗田地势低洼、易积水、病害发生严重,温度适宜、天气长期阴雨、田间湿度大,有利于黄点病发生;在此条件下若遇台风垄击,黄点病可 相似文献
9.
10.
可溶岩区地下岩溶水对隧洞造成很大的威胁,如引起隧洞涌水、突水、突泥等。本文通过地质调查、勘探、抽水试验,分析滇中引水工程昆明段地下岩溶水发育规律及分布特征,为滇中引水工程以及今后地下隧洞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调查分析显示,滇中引水工程昆明段岩溶在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可溶岩中均有分布,主要呈带状分布于地下水排泄基准面附近及断陷盆地、断裂沟谷内,其次在新构造运动控制的断裂地段及岩性变化造成的不同微水文地质单元交界处;在二叠系灰岩中,地下水分层排泄,石炭系、泥盆系中发育有落水洞,形成地下岩溶通道;在1900~2150m高程段岩溶发育密集,该高程区为岩溶地下水的主要径流区,对隧洞影响最大,存在涌水、突水、突泥、岩溶塌陷、遭遇岩溶空腔的隐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