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5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国家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和<中国历史地图集-隋唐、北宋>为主信息源,生成隋唐(公元581-907年)和北宋(公元960-1127年)时期淮河流域湿地系统宏观格局分布图,结合淮河流域的相关历史地理文献,分析了隋唐和北宋时期淮河流域湿地系统的宏观格局变化,探讨了该历史时期淮水流域湿地系统的主要湿地类型的变化趋势、驱动与效应.研究表明:隋唐和北宋时,淮水流域湿地系统的宏观格局变化不大,隋唐时处在稳定阶段,北宋时处在较稳定阶段.河流和湖沼等自然湿地宏观分布格局变化小,是当时流域湿地系统保持宏观格局稳定的基本原因.流域湿地系统变化主要来自于以运渠、库塘和灌溉沟渠等为主的人工湿地的发展和演变,隋唐王朝的宏观政策促进了当时流域各类人工湿地的发展;唐末-北宋熙宁元年,流域各类人工湿地因战争等政治原因大量荒废:北宋中期后因系列新政实施,流域人工湿地又得以再次发展.隋唐-北宋时淮河流域人工湿地的变化与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关联影响.  相似文献   
22.
2005年5月,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一文。文中写到:”今天的开封脏乱而贫穷.连省会都不是,小得连机场都没有,它的悲惨景观恰恰突出了命运的多变。  相似文献   
23.
尚可 《海洋世界》2011,(4):76-77
绍圣四年(1097),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被谪居海南昌化军(今儋州)。七月的海南,阳光毒辣灼人。已近垂暮之年的苏轼携次子苏过,在一家人的撑扶送别下,跄跄踉踉地来到了海安,在即将渡海时,苏轼老泪纵横,拱手与长子及诸子预作诀别,一家人恸哭于海边悲愤交加,其情凄惨令人感叹!  相似文献   
24.
吴起镇是陕北苏区的大门,是南进中原、北通大漠的咽喉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吴起曾在此屯兵戍边23年,建功立业而得名;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曾在此境内屡历战事并收复了西夏占领的失地。实现民族融合而声名鹊起。  相似文献   
25.
26.
除海南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上也有一处既有地物标志,又有确切空间范围的“天涯海角”。这处“天涯海角”位于我国南海北部湾滨海地区的钦州市和合浦县,其地物标志就是在北宋时期修建的“天涯亭”和“海角亭”。天涯亭建于钦州,海角亭建于合浦,因为钦州与合浦毗邻,所以南宋周去非将这一带合称为“天涯海角”。  相似文献   
27.
唐至北宋黄河下游水患加剧的人文背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尚义  任世芳 《地理研究》2004,23(3):385-394
作者应用水患频率 5年滑动平均数法 ,分析了唐、五代至北宋 5 10年的黄河下游水患发展过程。认为 :唐初水患较轻 ,但以后逐步加剧 ,至晚唐已相当严重 ;五代、北宋则几乎年年决溢 ,且灾情远较前代为重。作者又分析比较了两汉、唐至北宋黄河中游及河口镇至龙门间农业人口的变迁 ,发现农业人口的增减与下游水患的增减并不同步。而党项等游牧民族在鄂尔多斯及黄土高原北部的传统放牧活动 ,才是土壤荒漠化和下游水患加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8.
《地图》2010,(4):26-27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一幅100多米长、6米高的《清明上河图》动画长卷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图上展示的是12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的  相似文献   
29.
北宋中期耕地面积及其空间分布格局重建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何凡能  李士成  张学珍 《地理学报》2011,66(11):1531-1539
北宋暖期为研究时段,依据历史文献中有关“田亩”与“户额”的记载资料,通过对赋役、户籍、土地等制度的考证,订正了北宋中期各路耕地面积和府级人口数量;并以地面坡度、海拔高程和人口密度作为影响土地宜垦程度的主导因子,网格化重建了北宋中期境内耕地空间分布格局(60 km×60 km)。结果表明:(1) 北宋中期境内耕地约7.2 亿亩,北方占40.1%,南方占59.9%;人口数量为8720 万人,北方占38.7%,南方占61.3%;境内土地垦殖率为16.6%,人均耕地面积为8.2 亩。(2) 垦殖率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两湖平原以及四川盆地等,其垦殖率基本在40%以上;而岭南、西南(除成都平原外)、东南沿海和山陕黄土高原等地区垦殖率较低,其垦殖率大多小于20%。(3) 耕地分布在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低海拔(< 250m)、中海拔(250~1000 m) 和高海拔(1000~3500 m) 地区的耕地分别为4.43、2.15 和0.64 亿亩,其相应平均垦殖率为27.5%、12.6%和7.2%;而平耕地(≤ 2°)、缓坡耕地(2°~6°)、坡耕地(6°~15°) 和陡坡耕地(>15°) 的面积分别为1.16、4.56、1.44 和0.02 亿亩,其平均垦殖率分别为34.6%、20.7%、8.5%和2.3%。  相似文献   
30.
中华乃农桑国度,土地调查可谓历史悠久.早在公元39年的东汉时期,就有"度田"之国家行为:核实垦田,普查户口.到了公元961年的北宋时期,有历史记载的度田就有两次.之后的明朝洪武年间武淳的"鱼鳞图册"核实田亩、神宗万历年间"一条鞭法"的土地清丈;民国土地大测量;解放初期的查田定产;1984年全国第一次土地资源调查等等重大举措,均为我们这个农桑国度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土地资源和国力情况资料,为国家、为民族的大发展起到了无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惟其如此,土地调查,实乃国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