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66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4年   3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详细研究了辽宁东部中寒武世徐庄期的三叶虫动物群,包括45个种,分属于23个属和2个亚属.在此基础上,将中寒武统徐庄阶划分了7个生物带,其中新建生物带1个,新划分出生物带2个,并与有关地区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42.
343.
河南酮柏地区三叠纪早期放射虫动物群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冯庆来  张宗恒 《地球科学》1994,19(6):787-794
本文描述了采自河南南部桐柏地区蔡家凹大理岩中的放射虫化石,共计7属8种(其中1新属2新种),包括Archaeospongoprunum compactum Nakaseko et Nishimura,Yangia chinensis Feng,Shengia yini(Feng),Cenosphaera sp.,Triassocampe?sp.,Pactarentiniasp.,Triassonm  相似文献   
344.
萨拉乌苏动物群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谢骏义  高尚玉 《中国沙漠》1995,15(4):313-322
目前在萨拉乌苏地区共发现脊椎动物化石46种,其中哺乳类34种,鸟类12种。本文根据新采集到的80多件化石的出产层位和对前人资料的分析,把全部化石按地层即萨拉乌苏组、城川组和大沟湾组作了统计。并根据地层划分和化石种类的变化,新建立了城川动物群。萨拉乌苏动物群和城川动物群在时代上分别属于晚更新世中期和晚更新世中期之末到晚更新世晚期,代表较暖湿和干冷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345.
346.
347.
据珊瑚化石讨论华南泥盆,石炭系界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许寿永  叶干 《地质论评》1990,36(2):140-147,T001
华南岩关阶Ceriphyllum-Caninophyllum patulum组合带、Cystophyentis延限带和Pseudouralinia延限带代表3个不同层位的珊瑚动物群特征。本文据珊瑚及其与共生牙形石的关系,并结合与欧、美有关地层对比,我们主张前一组合带或邵东组划归下石炭统。  相似文献   
348.
华南巨猿动物群的划分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正> 华南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分布、性质与划分等方面的研究,有关学者涉及不少,发表了不少论文。已发现的含巨猿哺乳动物群,共有六个地点,它们是广西柳城巨猿洞、大新黑洞、武鸣、巴马、湖北建始高坪及这几年刚发见的四川巫山。除了广西境内的四个地点之外,建始与巫山二个地点是属长江三峡峡谷地区。  相似文献   
349.
福建雁石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及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雁石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及动物群可作为碎屑岩沉积区的代表性剖面来研究。首次发现和研究了本剖面的粘土岩层,鉴定为伊利石—蒙脱石粘土岩,它能和广布华南的界线粘土岩层对比,并与当时的火山活动有关。界线附近较丰富的动物群的采集及地球化学特征的测试,提高了界级划分精度,揭示生物更替规律,证明两系之间为整合的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350.
The Permian foraminifer Shanita is a genus of special paleobiogeographic importance. Current data indicate that this genus occurs in peninsular Thailand, Shan States of Burma, western Yunnan and northwestern Tibet of China, south Pamir of Tajikistan, South Afghanistan, Kuh-e Gahkum area of lran, Transcaucasus, Pinarbasi area of Turkey, and the Saiq Plateau of Oman. Studies also show that several species of Hemigordius usually coexist with Shanita, and form a peculiar Shanita-Hemigordius fauna. Localities of the Shanita-Hemigordius fauna that have been found hitherto are confined on Gondwanaderived blocks, which constitute a strip starting from peninsular Thailand and extending northwestwards and westwards to Turkey. This fauna is considered as another Permian palaeontological marker of marginal Gondwana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