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53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4年   3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21.
介绍了我国第一架王氏水牛化石产地、骨架特征和埋藏特点。该化石埋藏在嫩江Ⅱ级阶地顶部的黄土状亚砂土中。为单一埋藏,无其他化石种属掺杂。属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成员。根据前人用C14年确定该动物群的繁盛时代,结合它与大理冰期形成于同一地质历史时期,确定其生存时代应力距今1-5万年,最早不超过大理冰期的下限7万年。提出了王氏水牛及其所属动物群是在冰期中冷暖交替环境中存在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322.
内蒙古的白垩系分布和恐龙类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白垩系的分布为导向,重点剖析了白垩纪恐龙化石重要产地的古生态环境及恐龙种类的适应演化。依据燕山运动旋、岩相古地理、生物种群特征,从内蒙古南部到北部按地层年代划分出三个主要恐龙动物群。并进一步分析了食物能量流通、转化的循环系统,对恐龙动物群种类、数量的影响及其以适应环境为特征的繁衍、发展、分化过程,以及早期与晚期恐龙类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23.
新发现     
甘肃:纳玛菱齿象古化石甘肃会宁县文物普查队日前意外发现距今至少有8万年的纳玛菱齿象古化石。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化石距河床底部约为2.5米,海拔1731米,出土的古象头骨基本完整,此类象骨  相似文献   
324.
文章记述了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杨家山动物群的瞪羚(Gazella)化石,将临夏材料归为保德瞪羚(Gazella paotehensis)、高氏瞪羚相似种(G.cf.gaudryi)和瞪羚未定种(G.sp.).G.paotehensis为有效种,与G.gaudryi区别在于G.paotehensis两角心分散度大,表面发育较深纵沟;与G.dorcadoides区别在于G.paotehensis角心向后外方伸出角度较高,侧视倾斜度小,脑颅部从额项缝开始呈弧形向后下方弯曲.依据临夏的瞪羚化石组合推测杨家山动物群的生活环境可能为温带开阔草原,有灌木丛为典型食叶者食用.依据脑颅轮廓,G.paotehensis应归入短头型,验证了G.paotehensis可能是G.blacki祖先的观点.  相似文献   
325.
继2000年在南京汤山直立人地点葫芦洞附近的驼子洞堆积(32°03′17.1″N,119°01 ′57.6″E)中发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后,2007年在驼子洞又进行了新的发掘工作,出土了不少新材料.根据对新材料的研究将若干种类的分类位置做了修订,其中将原来鉴定为短角丽牛相似种(Leptobos cf.L.brevicornis)的标本厘定为粗壮丽牛(Leptobos (Smertiobos) crassus).通过对驼子洞动物群性质的综合比较,发现驼子洞动物群的组成成分与安徽繁昌人字洞动物群和重庆巫山龙骨坡动物群最接近.驼子洞动物群的组成具有南、北方类型混合的特点,应该属于过渡型动物群,但以具北方特色的成员偏多,说明在早更新世期间有北方的部分种类向南扩散的事件,范围到达南京一带.这一扩散事件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驼子洞动物群指示在早更新世时期江宁一带的地貌特征与现在的差别不大,气候潮湿,但气温可能比现在的低.  相似文献   
326.
通过对山东省淄博地区太原组小有孔虫类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小有孔虫11属22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有孔 虫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建立了两个小有孔虫化石组合带:IBradyina-Plectogyra 组合与IITetrataxisNodosaria-Palaeotextularia 组合。通过与邻区及华中华北其它地区的有孔虫进行对比,并结合前人对本区 类化石的研究结 果,确定了各组合带的地质时代:太原组小有孔虫动物群第I组合带地质时代归为晚石炭世,第II组合带地质时代归为早二 叠世,其层位相当于山东地区太原组 类Pseudoschwagerina带之底。  相似文献   
327.
甘肃东南部的天水盆地新近纪沉积十分发育,其中富含哺乳动物化石,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铲齿象等哺乳动物化石后,一直鲜有关于这一地区化石发现的报道.近几年,在对天水盆地北部秦安一带的新生代地层研究过程中,经过野外考察和测量,确认秦安县城西北部约15.5km郭嘉镇附近的崖湾剖面属于新近系沉积,其沉积地层大致可以划分为3段(共37层),并于第二段的23层(褐红色砂质泥岩层)和28层(褐红色粉砂质泥岩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经有关专家鉴定属于三趾马动物群,共包含有5目10科11属13种.其中上化石层(第28层)三趾马动物群主要代表性属种有Hipparion chiai,H.weihoense,H.fossatum,H.plocodus,Acerorhinusfuguensis,Chilotherium wimani,Ch.habereri,Chleuastochoerus stehlini,Palaeotragus microdon等,其化石组合时代大致与府谷喇嘛沟动物群和临夏盆地大深沟动物群相当,时代可能为保德期早期,相当于欧洲MN11.下化石层(第23层)哺乳类可能为晚中新世灞河期晚期,相当于欧洲MN10.由于本地区正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向青藏高原区的过渡区,因此,崖湾剖面上化石层动物群代表了晚中新世华北三趾马动物群与青藏高原三趾马动物群之间过渡区域的三趾马动物群面貌,其化石组合特征反映出当时该区可能属于亚热带稀树草原的生态环境特征,气候相对较为适宜,是比较适合大型哺乳动物生存的.该区具有过渡性质三趾马动物群的发现,对于研究三趾马动物群在我国境内的分异与东西演化、确定该区地层年代以及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8.
文海霞  石和  王道永 《地质通报》2011,30(1):179-183
广泛分布于云南思茅盆地的上三叠统歪古村组为一套含化石稀少的红色磨拉石沉积,1∶5万区调中在思茅盆地东南部的该组中采获了丰富的双壳类化石,共有21属52种。该双壳化石组合的发现对歪古村组沉积时期双壳动物群的面貌是一个补充。根据双壳化石群的时代属性,认为歪古村组应属卡尼—诺利期的沉积,并对图区晚三叠世沉积环境的演变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29.
黔南祥摆组的化石资料稀少且以植物化石为主,在独山县羊凤乡祥摆组中发现了一个海相动物群,主要化石有腕足类、珊瑚类、苔藓虫类、头足类和遗迹化石,其中以腕足类最为丰富.在鉴定分析所发现化石的基础上,结合该动物群所在层位的岩性特征、矿物特征和区域上该时期的沉积特征,采用古生态学分析方法,认为该动物群生存环境为一个淡化潟湖.区域上,该潟湖主要位于平塘县与独山县之间,而构成潟湖与外海的障壁则主要位于摆者至麻尾一线东北,呈北西向延伸;在北部兔场附近祥摆组已演变为以泛滥平原沉积为主.潟湖范围内现今构造形态完整,同时这种局限低能的沉积环境可以形成良好的烃源岩,因此它们在区域上的分布对岩相古地理和油气生储盖组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0.
中国吉林东部与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对比研究,无疑对揭示朝鲜半岛的地质属性、中朝板块北缘东延及演化有着重要的贡献。针对中国吉林东部延边地区和朝鲜咸北地区的晚古生代地层进行化石组合、沉积特征、基底性质以及岩浆序列等方面的对比研究认为:朝鲜二叠纪鸡笼山腕足动物群与中国北方二叠纪哲斯腕足动物群有明显差异,与吉林地区范家屯组,尤其是延边地区庙岭组有较强的可对比性;中国吉林—延吉褶皱带和朝鲜咸北地块均以元古宇为基底,没有太古宙岩石出露;在晚古生代期间,中国吉林东部—延边地区和朝鲜咸北地区沉积环境、岩浆活动相似;朝鲜咸北地块和狼林地块的边界断裂——输城川断裂带应与华北地块和吉黑造山带之间缝合线的东端—古洞河断裂相连接,吉黑造山带东部地块和朝鲜咸北地块在晚古生代时期应处于同一个大地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