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45篇 |
免费 | 4998篇 |
国内免费 | 268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730篇 |
大气科学 | 1730篇 |
地球物理 | 3397篇 |
地质学 | 7249篇 |
海洋学 | 2025篇 |
天文学 | 351篇 |
综合类 | 1587篇 |
自然地理 | 286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9篇 |
2024年 | 669篇 |
2023年 | 995篇 |
2022年 | 1081篇 |
2021年 | 1196篇 |
2020年 | 1045篇 |
2019年 | 1136篇 |
2018年 | 882篇 |
2017年 | 840篇 |
2016年 | 918篇 |
2015年 | 1000篇 |
2014年 | 1262篇 |
2013年 | 1015篇 |
2012年 | 1125篇 |
2011年 | 1073篇 |
2010年 | 1038篇 |
2009年 | 1084篇 |
2008年 | 1061篇 |
2007年 | 891篇 |
2006年 | 790篇 |
2005年 | 797篇 |
2004年 | 734篇 |
2003年 | 653篇 |
2002年 | 602篇 |
2001年 | 547篇 |
2000年 | 466篇 |
1999年 | 364篇 |
1998年 | 354篇 |
1997年 | 306篇 |
1996年 | 307篇 |
1995年 | 333篇 |
1994年 | 261篇 |
1993年 | 205篇 |
1992年 | 178篇 |
1991年 | 182篇 |
1990年 | 161篇 |
1989年 | 130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9篇 |
1975年 | 4篇 |
1964年 | 13篇 |
1957年 | 9篇 |
1954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航空影像与数字地面模型的配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平湘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5,20(3):202-207
介绍了一个通过确定航空摄影飞机空间位置和姿态来辅助飞机导航的算法。该算法将航摄像片与已知数字地面模型配准,从而获取像片的空间位置和姿态。 相似文献
82.
提出了一种以三维激光扫描仪为主要数据获取手段,针对大型桥梁构件的模拟预拼装方法,用于装配化施工生产项目中大型构件的质量控制,并取代传统的、需要在构件加工场内搭建脚手架进行现场立体拼接来检验构件加工质量的方法。项目实践结果表明:该模拟预拼装方法建模方法快捷、有效,模型配准精度较高,建立的三维模型真实,能有效检验构件的质量,指导构件的场内修正,为推动装配化施工的市场进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3.
基于潜力模型的广东城市可达性度量及经济联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城市中心职能强度指数分析为基础,应用和改进潜力模型对广东省各地级市的可达性进行综合测算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城市可达性及由此反映出来的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呈现同心圈层结构,并以佛山市禅城区和顺德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广东珠三角城市群表现出最优的可达性和经济联系强度,而北部和东、西两翼城市在交通网络结构缺乏横向关联、远离经济中心的地理位置和过于依赖珠三角城市群的带动作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可达性程度和经济联系最差。通过城市可达性和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异规律分析,揭示出广东区域空间结构和交通网络结构存在的问题,诠释城市经济水平、发展模式和地理区位对可达性空间分异的作用,从而为广东省城镇网络体系发育、区域经济协调及珠三角产业转移规划优化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84.
沙漠化是土地退化形式之一,它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内蒙古乌审旗为研究区,在多种空间数据基础上,基于等级理论,使用多水平统计模型构建了从局地到区域的模型,揭示不同尺度的影响因素与该地区沙漠化的关系。对遥感影像的分析表明该地区1977—2007年沙漠化扩展的趋势减缓并逆转;多水平统计模型分析表明,多尺度的驱动因素可以解释该地区近30年的沙漠化变化,特别是政策因素对该地区沙漠化逆转影响较大。本研究可为乌审旗及类似地区沙漠化变化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以某采煤沉陷区内的典型输电铁塔及其复合防护板基础工程为背景,考虑地基-基础-上部铁塔结构的共同作用,对不同板厚复合防护板基础的抗采动变形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引入"保护作用"的概念,对独立基础和复合防护板基础的抗变形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设置复合防护板后,与独立基础相比,可明显减少铁塔支座的水平位移及上部结构的应力,支座位移与结构应力随着复合大板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其减小的幅度随着板厚的增大而趋缓,当板厚达到一定数值以后几乎不再减小。提出的复合防护板的厚度可取铁塔基础长向根开的1/45~1/35的建议,以供采煤沉陷区内复合防护板基础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6.
构建区域介质三维速度模型并以之获得准确的区域震相走时,是提高区域地震定位精度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充分利用已有的一维模型、GT事件、地质资料等实现三维模型构建,尝试基于目标区域内已有的部分局部一维模型,通过克里金空间插值建立初始三维模型,然后利用GT事件走时数据并参考其它地震地质资料对其不断进行修正,使得其走时偏差图与GT事件走时偏差图一致,进而获得能够提高区域地震定位精度的三维模型.使用不同模型进行的地震定位实验表明,以此方法建立的三维模型的定位偏差较初始模型减少约20%,较好地起到了减小区域震相走时残差,提高区域地震定位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中国外资星级宾馆区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研究了外资星级宾馆的地理分布与区位。整体而言,外资星级饭店集聚在少数省区和城市,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冀地区。基于服务业外资区位理论,本文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检验了追随国外客户、市场规模、集聚经济、对外经济联系及基础设施等对外资星级宾馆区位选择的影响。统计分析表明外资星级宾馆在区位选择上,倾向于追随国外客户在中国布局,同时通过与国内宾馆的共聚而获得成本节约与竞争力提升。城市的对外联系强化涉外市场潜力,进一步吸引外资星级宾馆;而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强化宾馆业集聚经济,引导外资星级宾馆的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88.
非典型气层由于成因复杂,受储层厚度较薄、围岩的影响及测井仪器分辨率的限制,在测井曲线上表现出许多模糊性,致使三孔隙度和电阻率曲线在气层的敏感性降低,尤其是与气水同层、水层、干层的差异性不大,从而使一系列基于该资料的识别方法对非典型气层的识别无明显效果.而利用多参数测井信息对非典型气层的识别其实质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高维数的模式识别问题,因此可以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对非典型气层进行识别.而决策树具有学习能力强、学习过程透明、结果可理解性强,能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机制,因此以多方面的测井信息为基础,利用决策树提取非典型气层的预测模型,并综合储层实际特征,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决策树提取的预测模型对非典型气层的识别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9.
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同位素在流域水文模拟应用中的一些假定、限制条件以及方法进行澄清和系统化,从而促进同位素在流域水文模拟中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主要从三个方面,即同位素流量过程线分割、流域平均滞时与不同水源混合、与水文模型耦合,讨论同位素示踪剂在流域水文模拟中的研究进展情况.同时指出了同位素在流域水文模拟中应用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①降雨同位素含量的时空变化;②不同径流成分的采样;③径流输出同位素含量的空间变化;④流域平均滞时分布函数的确定;⑤水文同位素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90.
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准双周振荡及大气环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做好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中期预报,采用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分析了1961—2008年西江流域13次致洪暴雨期间降水与850 hPa风场的低频振荡特征,研究了850 hPa风场的10~30天低频传播对致洪暴雨的影响,并采用合成分析建立了由西风带系统导致的致洪暴雨准双周振荡的大气环流模型。结果表明,致洪暴雨期间降水主要以10~20天的准双周振荡为主,它们多数与西江流域850 hPa风场8~35天振荡的正位相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来自西江流域以南逐渐向北传播的低频纬向风或来自30 °N附近逐渐南传并加强的低频纬向风与多数来自西北太平洋向西传播的低频纬向风在西江流域相遇,是导致致洪暴雨具有准双周振荡的可能原因之一。当500 hPa巴尔喀什湖以东的高压脊开始隆起并逐渐东移,我国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逐渐转为明显的华北低槽控制,华南由青藏高原东部弱的西风槽转为明显的高空槽控制,副高不断加强西伸,同时850 hPa上空来自孟加拉湾穿过中南半岛的西南风不断加强,位于华南急流轴以西弱的气旋性弯曲也不断加强,地面上转为东高西低、等压线经向度明显,西江流域致洪暴雨开始并逐渐达到强盛期。这些特征可作为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中期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