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1篇 |
免费 | 96篇 |
国内免费 | 31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0篇 |
大气科学 | 32篇 |
地球物理 | 153篇 |
地质学 | 542篇 |
海洋学 | 39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35篇 |
自然地理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土木工程结构的双层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春祥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25(1):113-119
为能得到用尽可能少的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组成有效性和鲁棒性高的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控制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土木工程结构的新控制策略——双层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MT—MD)。使用定义的优化目标函数,评价了双层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MTMD)的控制性能。数值结果表明,双层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MTMD)比多重凋谐质量阻尼器(MTMD)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对频率调谐的鲁棒性。DMTMD比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TMD)具有更好的有效性,而DMTMD和DT—MD对频率调谐的鲁棒性近似相同。因此,双层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是一种先进的结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62.
采用显式有限元方法求解开放系统动力响应的主要环节和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采用显式有限元方法求解开放系统动力响应的主要环节中影响精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指出数值解的精度和稳定性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归纳了合理输入数字荷载应满足的条件以及系统离散化准则。基于有限元方法推导了吸收边界的一般表达式,并据此提出吸收边界和透射边界之间存在确定的函数关系,并不是两类独立人工边界的新见解。认为内域的阻尼稳定性和人工边界的近场稳定性是大型复杂开放系统动力响应数值方法研究和应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并从应用的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看法。 相似文献
63.
随机动力系统最优控制准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线性二次最优控制理论,给出了系统随机最优控制的控制律一般形式。从目标控制量的物理意义出发,提出了基于系统概率密度演化分析的最优控制准则,建立了递阶层次的演化过程控制准则类。以线性单自由度体系随机地震反应最优控制为例,分析了各控制准则类的权矩阵参数优化结果,并根据最优控制律进行了系统随机最优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系统随机最优控制的控制律确定方法可以对系统性态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64.
一种利用贝叶斯最小判别准则估计未来地震危险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似然和贝叶斯最小判别准则的新预测方法,它的长处在于对样本数无特殊要求,所以,对低地震活动地区,此模型也能得到与时间有关的稳定的未来强震危险估计。最后,以华北地区为例,说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5.
66.
67.
可控制杆件在双层柱面网壳结构中的最优布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网壳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网壳结构中半主动控制器位置优化的两种准最优准则,研究了变刚度变阻尼可控制杆件在双层柱面网壳结构中最优布置规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准最优准则的有效性和最优位置规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8.
为揭示再生混凝土柱的性能退化机理,根据拟静力试验现象和试验数据,对再生混凝土柱的破坏进行了量化研究。首先进行了Park-Ang破坏准则和延性破坏准则的计算验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延性破坏准则可用于再生混凝土柱破坏计算研究。基于延性破坏准则对再生骨料取代率与混凝土强度、破坏指数的量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混凝土强度退化与破坏指数的函数关系;从再生骨料界面结合能力、粘结性能和强度变化三个方面对再生混凝土柱性能退化规律进行了解释说明,考虑再生骨料取代率和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提出了改进的再生混凝土柱延性破坏准则。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混凝土强度影响的改进延性破坏准则计算结果更接近于1.0,且离散性较低,更准确的定义了再生混凝土柱的破坏。综合再生混凝土柱试验现象、破坏规律及破坏指数计算结果,给出了再生混凝土柱的延性准则破坏评价标准,相关研究成果可用于再生混凝土柱的破坏评估和震损鉴定。 相似文献
69.
在以前的工作中,考虑直立走滑型断层地震,假设断层面微元破裂强度遵循Weibull概率分布,由细观力学方法推导出断层面的宏观本构关系是一个非线性函数,表现为弹性-软化塑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用稳定性理论研究了地震稳定性问题.而实际断层大多是倾斜的,为此,本文首先建立了由围岩和倾斜断层构成的平面地震力学模型,采用宏观的断层载荷-变形的全过程曲线,详细讨论了倾斜断层地震的不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远场一旦施加位移,断层也同时错动,这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为了更好的模拟断层的初始能量累计过程,进一步对断层本构模型进行改进.考虑断层面破裂强度,采用Coulomb破裂准则,则断层表现为刚塑性本构关系,只有当断层面剪应力达到一个临界值时,断层才开始错动.研究表明,对于倾斜断层地震,与直立走滑型断层地震一样,系统刚度比β(围岩切线刚度与断层刚度最大值之比)是决定地震失稳的重要参数,只有当ββ≥1时,仅仅是断层无震滑动,不会发生地震.在远场应施以位移形式边界条件,以致地震失稳发生在平衡路径的位移转向点并伴有应力突跳.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