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25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鹏  孙鸿儒  贾丙瑞 《冰川冻土》2021,43(6):1840-1847
森林凋落物的分解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并受到不同积雪厚度下冻融格局的影响。冻融期(包括冻结过程期、完全冻结期、融化过程期)是冻土区凋落物分解的重要时期,该时期分解的凋落物量约占全年分解总量的一半。积雪减少通常会导致土壤温度降低、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进而影响凋落物分解。通过综述近10年来积雪变化对我国森林凋落物分解影响的研究成果发现,积雪厚度减少在冻融期通常会抑制凋落物质量损失、碳元素释放和纤维素降解,生长季则起到促进作用,从全年来看多数表现为抑制作用。因此,冻融作用造成凋落物的物理破坏,对其分解的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后续生长季。积雪厚度减少在冻融期通常抑制氮元素释放,生长季和全年则无明显规律;磷元素和木质素目前研究还存在很大差异。最后,进一步阐述了积雪变化对凋落物分解影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1年10月至2017年12月黄河源区鄂陵湖野外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多雪年与少雪年土壤冻结与消融时间、土壤温湿度、地表能量分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多雪年地表反照率偏高,净辐射偏低,地表感热输送偏低,土壤由热“源”转为热“汇”的时间晚于少雪年。积雪可减少土壤吸收辐射能量,减少地表感热通量,在土壤完全冻结期与消融期增大地表潜热通量,在完全冻结期,减少土壤向大气的热输送,在消融期,减少大气向土壤的热输送。积雪在冻结期有降温作用,使得多雪年土壤较早发生冻结,且同一时期土壤温度偏低;在完全冻结期有保温作用,使得土壤温度偏高;在消融期有保温(“凉”)作用,使得消融较晚,且同一时期土壤温度偏低。在整个积雪年内,多雪年浅层土壤湿度高于少雪年,积雪对浅层土壤有保湿作用。积雪使土壤开始冻结时间有所提前,开始消融的时间有所滞后,可延长该年土壤完全冻结持续天数。  相似文献   
13.
硬壳覆盖条件下土壤冻融期水盐运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水泥硬壳覆盖后冻融期土壤温度、水分、盐分的变化规律,采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冻融交替时期土壤中的水盐运动规律,试验表明,土壤水泥硬壳覆盖后土壤的冻结时间减少,冻结深度变浅;明显抑制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明显抑制土壤在融冻时期的土壤返盐,同时由于“冻层滞水”在春季的融化,有淋洗表层土壤盐分的作用,使土壤表层脱盐,土柱脱融试验进一步说明,土壤经冻融过程后,土壤中的水盐发生了重新分布。  相似文献   
14.
石冰川.是冰川退缩后或无冰川覆盖区域.因气候处于极度寒冷条件下.大量冰碛及冰川漂砾或风化岩屑、岩块.在冻融作用下.沿沟谷运移.并形成大规模线状分布的冻融岩块发育区。是古冰缘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有产物(地质矿产部《地质辞典》办公室.1983);  相似文献   
15.
论青藏铁路修筑中的冻土环境保护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研究已建青藏公路修筑过程中寒区冻土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特征,分析总结了寒区环境破坏对公路工程的影响。青藏公路工程修建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冻土环境,使得多年冻土退化,上限加深,诱发了一系列冻胀、融沉、热融滑塌等冻融灾害,使得生态环境原本就很脆弱的寒区环境更加恶化,如植被退化、荒漠化等,同时,冻土环境的破坏也使得工程环境恶化,直接影响青藏公路正常交通运输。因此,在即将进行的青藏铁路修筑工程中,必须深入研究其对冻土环境的影响,对冻土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全球冻融地区土壤是重要的N20释放源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2O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它是微生物硝化作用和脱氮化作用过程的产物。有多种释放源,其中土壤圈是重要的释放源之一。在影响N2O释放通量的诸多因素中温度是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根据土壤冻融加强有机质矿化作用,以及对微生物群体产生非生物应力的性质,结合冻融地区土壤和冻土带湿地所具有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论述冻融地区土壤是重要的N2O释放源。  相似文献   
17.
初冬青藏高原冻土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改进了的加进NCAR陆面过程(LSM)的NCAR MM5大气模式中的土壤冻融过程参数化方案和2001年10月2~30日的NCEP再分析资料,对青藏铁路沿线区域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在新方案中改进了土壤径流和土壤渗透影响土壤层的水文过程,增加了对土壤含冰量的求解,较真实地反映了土壤的冻融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土壤冻融过程方案后,模式对地温、地面通量的模拟有一定的改进,能够反映土壤冻结初期陆面要素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综合分析了西藏阿里札达盆地早更新世早期的多种与气候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的地质记录,结果表明该区早更新世早期的沉积可划分为3种不同的沉积相和4个岩性段;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2.68-2.45Ma。为冲洪积相沉积。冻融褶皱开始出现,植被以乔木为主,主要为松、藜、蒿,属山地寒温气候;(2)2.45-2.11Ma,为冲洪积相,地层中冻融褶皱多呈扭曲状,草本植物迅速上升,显示出灌木草原气候特征,气候变得凉爽干燥;(3)2.11-1.49Ma,沉积相为冲洪积相-冰缘沉积相,以冰缘沉积相为主,冻融褶皱层开始增多,出现了喜凉的介形类化石。草本植物数量和种类达到最大,灌木也相对增加,显示气候进一步趋于干旱;(4)1.49-1.36Ma,为冰湖沉积相。地层中普遍出现冻融褶皱,喜凉的介形类化石丰度很高,草本植物有小幅下降,但蕨类植物增加幅度较大,显示了干冷草原气候特征。气候干旱寒冷。  相似文献   
19.
陆面过程模型中垂直非均匀土壤的水分传输及相变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孙菽芬 《大气科学》2015,39(4):827-838
土壤湿度在陆气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既能影响陆地和大气之间水循环的速率, 又能改变地表的能量分配。本文针对陆面过程模型中描述土壤湿度变化的方程进行了理论分析, 指出在非均匀土壤和冻土中采用土壤水势梯度描述垂直非均匀土壤水分流动的合理性。基于描述土壤内部水热传输的统一土壤模型, 并利用推广的表征土壤水分特征的Clapp-Hornberger关系式, 研究了非冻结和冻结的土壤湿度对于垂直非均匀土壤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由土壤质地决定的土壤水势和导水率对土壤湿度的模拟有重要的影响。具体地, 在决定土壤性质的Clapp-Hornberger关系式中, 与土壤质地有关的饱和水势、饱和导水率以及土壤孔隙大小分布指数B, 对土壤湿度的模拟起到了关键作用。参数B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它的增加会引起导水率的大大下降, 从而对水分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饱和水势的绝对值和参数B的增加会使得土壤水势绝对值增加明显, 使土壤的结冰(融化)过程延迟, 土壤温度因为没有结冰(融化)释放(吸收)的潜热加热(冷却)而持续下降(上升), 因此在冻融时期土壤温度会比观测值振幅偏大。上述结果揭示了考虑土壤垂直非均匀性并采用有效的土壤特性参数对于陆面过程模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多圈管冻结壁形成和融化过程冻胀力实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获得多圈管冻结壁形成与融化过程中冻结壁内部冻胀力发展特性和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进而分析冻结壁力学性态及安全性,在淮南某煤矿开展了冻结壁冻融过程中内、外部冻胀力和孔隙水压力的现场实测研究.实测结果表明:在地层冻融过程中,冻结壁内、外部形成了不均匀的冻胀应力,测试地层最大冻结压力达6.0 MPa,为初始地压的2.4倍;当井筒开挖至测试层位时地层冻结压力呈线性降低;随着浇筑外层混凝土井壁,冻结压力又有回升,当冻结壁融化后地层冻胀力为零,井壁恢复受水土压力作用.孔隙水压力变化经历了静止孔隙水压力和冻结过程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两个阶段,超静孔隙水压力达到4.0 MPa,约为静止孔隙水压力的2.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