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5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1226篇
海洋学   111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35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4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4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4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This overview discusses old and new results as to the controversy on the past glacier extension in High Asia, which has been debated for 35 years now. This paper makes an attempt to come closer to a solution. H.v. Wissmann's interpretation (1959) of a small-scale glaciation contrasts with M. Kuhle's reconstruction (1974) of a large-scale glaciation with a 2.4 million km2 extended Qinghai-Xizang (Tibetan) inland glaciation and a Himalaya-Karakorum icestream network. Both opinions find support but also contradic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and Chinese literature (Academia Sinica). The solution of this question is of supraregional importance because of the subtropical position of the concerned areas. In case of large albedo-intensive ice surfaces, a global cooling would be the energetical consequence and, furthermore, a breakdown of the summer monsoon. The current and interglacial heat-low above the very effective heating panel of the Qinghai-Xizang (Tibetan) Plateau exceeding 4000 m, which gives rise to this monsoon circulation, would be replaced by the cold-high of an inland ice. In addition, the plate-tectonically created Pleistocene history of the uplift of High Asia — should the occasion arise up to beyond the snowline (ELA) —would attain a paleoclimatically great, perhaps global importance. In case of a heavy superimposed ice load, the question would come up as to the glacio-isostatic interruption of this primary uplift. The production of the loesses sedimentated in NE-China and their very probable glacial genesis as well as an eustatic lowering of the sea-level by 5 to 7 m in the maximum case of glaciation are immediately tied up with the question of glaciation we want to discuss. Not the least, the problems of biotopes of the sanctuary-centres of flora and fauna, i.e., interglacial re-settlement, are also dependent on it. On the basis of this Quaternary- geomorphological-glaciological connection, future contributions are requested on the past glaciation, the current and glacial permafrost table and periglacial development, the history of uplif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ce Age lakes and loess, but also on the development of vegetation and fauna in High Asia.  相似文献   
192.
依据地貌、孢粉、岩性沉积特征,划分巴颜喀拉山地区第四纪冰期。并与珠穆朗玛峰、唐古拉山、昆仑山地区进行对比。确定巴颜喀拉山地区第四纪以来有:哈拉滩冰期;巴颜喀拉山冰期;洛曲冰期;汪藏因姆措冰期;折尕考钦新冰期。  相似文献   
193.
本文根据中国冰川编目的最新资料,重新统计了各山脉的冰川数量,并讨论了各山脉的界线,以及冰川分布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4.
周永博 《地理教学》2012,(11):F0002-F0002
1 垂直带谱完整的玉龙雪山玉龙雪山冰川是雪山中段海拔4000~4200米以上的高山区域发育的现代海洋性冰川,几十年前有19条。根据丽江市1951年至2008年气象数据分析,1998年之前丽江市年平均气温为12.6℃,1998年至2008年间的平均气温达13.2℃,2009年平均气温为13.9℃。随着丽江市气温的逐年上升,玉龙雪山现代冰川出现萎缩,仁河沟的三条冰川及漾弓江1号冰川已完全消失,玉龙雪山冰川剩下15条。  相似文献   
195.
徐锋 《地理教学》2012,(23):59-59
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有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等。如何掌握并加以区分呢?首先从各种补给形式的径流量变化图中的微观特征看:大气降水补给是大多数河流最主要的补给形式,径流量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水量变化大(见图1);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主要在春季,水量变化较缓和,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见图2中A);  相似文献   
196.
刘鸽  张威  贺明月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2,24(4):104-110,F0004
哈巴雪山(5 396 m)位于横断山脉中北段,与玉龙雪山(5 596 m)以金沙江相隔,受西南季风影响强烈。在哈巴雪山3 100 m以上保存第四纪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主要沿哈巴雪山西北脊两侧分布。应用相对地貌法,对比邻近山地尤其是玉龙雪山,将哈巴雪山冰期系列初步划分为: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和末次冰盛期(LGM)。以哈巴雪山哈巴河谷的冰碛物为研究对象,其末端海拔高度在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末次冰盛期分别约为3 100 m、3 500 m、3 900 m。应用TSAM法、MEIM法、CF法计算得出哈巴雪山古雪线高度在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末次冰盛期分别为3 675 m、4 000 m、4 200 m。  相似文献   
197.
藏北地区近地层大气和土壤特征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全球协调加强观测期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CAMP/Tibet)"4个台站2003年大气和土壤的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藏北高原不同下垫面上的气温、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的季节变化及年变化特征。近地层大气各气象要素变化剧烈;4个站气温高低的差异显示了纬度和高度的明显影响;各站冻土冻融过程存在地域差别,尤其是春季冻结消融阶段的持续时间相差可达1个月;土壤质地的差别对土壤湿度影响也较大,黏土土壤含水量要高些,粉土和砂土要低些。  相似文献   
198.
过去几十年间,全球冰川物质亏损的加速趋势日益显著,而这种加速趋势将对全球海平面上升、流域水资源以及冰冻圈灾害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针对目前关于冰川物质亏损加速度的研究仍然比较贫乏的问题,本研究利用实测冰川物质平衡记录和最新的融合实测资料与大地测量法表面高程变化的冰川物质变化数据,对全球冰川物质亏损加速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61~2016年全球冰川物质亏损经历了显著的加速过程.在全球尺度上,冰川物质亏损加速度分别为(5.76±1.35)Gt a-2(冰量损失加速度)和(0.0074±0.0016)m w.e.a-2(单位面积冰量损失加速度).在区域尺度上,冰川主要分布区(除南极冰盖边缘地区)的冰量损失加速度大于冰川储量较小的区域,其中阿拉斯加地区的冰量损失加速度最大((1.33±0.47)Gt a-2).对单位面积冰量变化而言,冰川分布面积较小的区域和几个主要冰川分布区都呈现出较大的冰川消融加速度,其中欧洲中部的冰川单位面积物质亏损的加速度最大((0.024±0.0088)m w.e.a-2).全球气候变暖是冰川物质亏损加速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贡献的加速度均大于冰川.本研究将有助于提升对冰川变化机理的认识,为应对冰川变化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9.
天山南坡科其卡尔巴契冰川消融期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通过分析天山南坡科其卡尔巴契冰川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冰川消融变化过程的影响, 研究了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及其对塔里木河水资源的影响规律.科其卡尔巴契冰川区夏季气温比较高, 基本处于正温, 日较差较小; 气温直减率较小, 平均值为0.60·℃\5(100m)-1, 冰川冷效应不明显; 对流性降水较多, 降水量的75%发生在白天; 冰川区局地环流--山谷风发育, 海拔3 900 m以上冰川受西风环流影响显著; 净辐射在7月和8月中上旬均较大, 在8月下旬后净辐射开始逐渐减小, 与冰川消融是一致的. 7月初至7月下旬是消融较强的两个时段, 冰川平均消融速率为38.66 mm·5d-1, 到8月中旬消融速率略有降低, 平均为34.79 mm·d-1, 至9月中旬降至28.83 mm·d-1.  相似文献   
200.
云南点苍山冰川湖泊沉积物磁化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文章通过对点苍山海拔3820m冰水沉积剖面的粒度参数、磁化率、氧化铁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的综合实验分析,并讨论了这些指标的相互关系及其环境意义。实验结果表明,磁化率的强度与粗砂组分的含量成正相关,而与粘土等细粒组分含量成负相关;同时与有机质含量成负相关,与氧化铁含量成正相关。矿物组分分析实验表明,沉积物主要磁性来源于磁化铁。根据以上结果,结合冰川湖泊流域面积小、高寒环境的特点,其磁化率的影响因素与一般湖泊不同,认为冰川湖泊沉积中,因为物源较近导致外源磁性矿物主要赋存于粒度较粗的碎屑颗粒中,而高寒的环境条件使得有机质对沉积物的磁性矿物起到了稀释的作用,而很难有积极的贡献。根据磁化率的环境意义,恢复了全新世以来点苍山的古气候,从中可以划分6个不同的气候阶段:11.5~10.6kaB.P.,10.6~8.9kaB.P.,8.9~5.5kaB.P.,5.5~3.3kaB.P.,3.3~0.8kaB.P.和0.8kaB.P.至今,代表了末次冰期结束以后湖泊从产生至消亡的全过程。根据与其他相关地区的对比,分析了西南季风演变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