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6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111篇
地质学   1161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34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4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4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4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甘肃地质》1985,(Z1):101-110
中祁连山西段以前没有进行过古地磁的研究工作。我们此次开展专题研究,在十三条实测剖面和路线剖面上采集了618块古地磁标本(采样位置参见图0—1),选择切制了其中的194块,共得561块成形标本。其中,4厘米~3的为24块,2厘米~3的为537块。  相似文献   
102.
川西稻城古冰帽的地貌特征与冰期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稻城古冰帽现保存有各种类型的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依其规模大小、分布范围和组合特征可明显区分出四个地貌地带。数量众多的各种冰川作用遗迹表明,中更新世以来稻城古冰帽地区曾先后经历过三次冰川作用。  相似文献   
103.
中亚天山冰川资源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潮海 《冰川冻土》1995,17(3):193-203
中亚天山分布有冰川15953条,面积15416.4km^2,估计冰储量1048.247km^3。冰川以高大山峰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为其主要类型。冰川在各大山区和各大水系中,分别以中央天山和塔里木盆地水系为最多,纬向对冰川发育和雪线高度的影响大于经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巴颜喀拉山第四纪冰川序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尚哲 《冰川冻土》1995,17(3):230-240
  相似文献   
105.
刘宗香  谢自楚 《冰川冻土》1995,17(4):356-359
本选用中国冰川目录数据库中的青藏高原内陆水系冰川粒雪线、中值高度和地理坐标资料,利用计算机绘图方法,绘制出冰川粒支线、中值高度在空间的变化趋势,以便全面认识该地区的冰川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06.
黄茂桓 《冰川冻土》1995,17(4):366-370
本简要介绍我国学1987年以来在国内外冰流动理论和试验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包括晶粒长大规律、异向性冰的第三蠕变、压剪联合作用下冰的流动以及全新世冰和冰期冰流动性质的差别等,并加以评论。  相似文献   
107.
冰的用途ABC     
水因气温的变化而呈现3种状态,当它冻结成为固态时就成相当坚硬的冰,冰是特殊的岩石。地面上的冰大体可分为3类,即水成冰、沉积冰、冰川冰。  相似文献   
108.
石冰川.是冰川退缩后或无冰川覆盖区域.因气候处于极度寒冷条件下.大量冰碛及冰川漂砾或风化岩屑、岩块.在冻融作用下.沿沟谷运移.并形成大规模线状分布的冻融岩块发育区。是古冰缘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有产物(地质矿产部《地质辞典》办公室.1983);  相似文献   
109.
施雅风 《第四纪研究》2002,22(4):312-322
1999年 5期《第四纪研究》刊登的“青藏高原冰期环境与冰期全球降温”论文 ,内容丰富 ,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和新鲜讯息 ,发人深思。本文就部分内容进行讨论 ,认为根据新近若干冰期降温值较大的信息 ,就得出冰期降温幅度为过去认识的两倍的普遍性推断 ,还为时过早。青藏高原新近研究表明夏季降温值是较小的 ;冰川平衡线高度取决于以夏季温度为标志所提供的消融热量与全年降雪积累量的平衡 ,单纯就降温值 ,不能决定平衡线下降值 ;全球各地气候、地形差别很大 ,冰期变化也很悬殊 ,不存在全球均一的 1 0 0 0m左右平衡线下降值 ,干旱区的下降值多低于此数。青藏高原末次冰盛期 (LGM)冰川堆积 (终碛、侧碛 )和侵蚀形态(冰斗、槽谷 )一般保存良好、形态鲜明 ,较易识别 ,近年已获取测年资料 ,证明过去地貌法判别的LGM冰川规模 ,并以此决定的LGM平衡线位置基本恰当 ,当然也有误判者。从 2 0世纪 2 0年代起 ,研究者逐渐认识高原内部主要是中西部LGM平衡线下降值较小 ,经过多次改进的LGM平衡线高度分布图显示约有 1 /3左右地区 ,平衡线下降值不足 30 0m ,实为世所罕见。其原因可能主要在高原西北部是全球惟一高海拔寒旱核心区域 ,为极大陆型或极地型冰川分布区 ,以现代西昆仑山崇测冰川、古里雅冰帽为例 ,平衡线高度  相似文献   
110.
中山站至A冰穹考察及沿线GPS复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极中山站至A冰穹(Dome-A)考察沿线布设有GPS等精度定位点,通过用高精GPS静态定位处理软件GAMIT/GLOBK对三期观测数据的处理可知,考察沿线的GPS点以8-25m/a的速度向西北方向(冰盖边缘方向)流动,越接近冰盖边缘,运动速度赵快,最快达到100m/a;而且冰川整体上以1-5m/^2的加速度流动。同时,由冰盖的流动,引起了垂直方向0-2-1m/a的沉降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