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31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气候变化背景下河南省冬小麦品种更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河南省30个农业气象站1981-2010年共196个冬小麦品种的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冬小麦生育期长度、积温需求和产量构成要素等品种更新特征。结果表明:30年来,河南省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升高明显,营养生长期增温速率高于生殖生长期,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不同区域品种更新的主要特征是出苗-抽穗天数减少(2.8~5.9 d/10a)、抽穗-成熟天数增加(1.3~2.5 d/10a);完成各生育阶段所需积温(>0℃积温)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抽穗-成熟期尤为明显(26~50℃?d/10a)。有效穗和穗粒数与营养生长期长度或同期积温无显著相关,千粒重随生殖生长期延长而显著增加。豫南地区生育期天数比(抽穗至成熟天数/出苗至成熟天数)和同期积温比(抽穗至成熟积温/出苗至成熟积温)随时间增加,积温比对产量变化的解释性高于天数比;豫中和豫北地区生育期天数比随时间增加,但积温比无明显的时间变化趋势,单产提高与生育期天数比增加有关。气候变化背景下河南省冬小麦品种更新特征是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期延长、千粒重增加,从而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172.
冬小麦区土壤水分预报和灌溉决策系统的业务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飞  张光智  周丽 《气象》2001,27(6):36-39
建立了适用于单站,区域以及全国范围的冬小麦土壤水分预报和灌溉决策业务服务系统,并在2000年3-6月做了15周次土壤水分预报和灌溉决策,其中13次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气象与农情”栏目中播出,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土壤水分预报误差分析表明:0-100cm平均相对误差最小,0-50cm次之,0-30cm最大,土壤湿度预报分布规律与实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3.
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模拟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条件关系的机理研究,建立了模拟冬小麦发育阶段和各器官生物量变化的动态模式。其中包括3个环境要素子模式,分别计算温度、辐射和水分,5个生物学过程子模式,分别模拟冬小麦的发育、光合、呼吸、同化物分配和叶面积系数。用镇江和海安共8个播期的实测资料对模式进行验证,并对模式进行了初步数值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174.
影响冬小麦产量的气象要素定量评价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冬小麦生育期间的逐日气象资料、冬小麦产量和生理气象指标资料,计算了冬小麦全生育期标准化日照时数、有效积温和标准化降水量;在进行通径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了日照、温度和降水对冬小麦气象产量的贡献率;运用积分回归分析,得到了影响冬小麦产量的逐旬日照时数、有效积温和降水量的影响系数,构建了冬小麦产量气象要素影响定量评价模型。实例应用表明,利用通径分析和积分回归原理计算的气象要素影响系数,能够准确反映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的冬小麦产量气象要素影响定量评价模型能够定量评价全生育期各气象要素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出的气象要素定量评价技术路线,为开展气象要素定量评价业务服务奠定了很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5.
用NOAA/AVHRR资料动态监测小区域冬小麦长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定点监测资料和NOAA/AVHRR资料的平行分析,探讨了NOAA/AVHRR资料在小区域冬小麦长势动态监测中的应用问题,建立了农学参数与遥感绿度值之间的关系式和卫星遥感苗情分类指标动态方程,为当地冬小麦卫星遥感苗情分类提供了一套客观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6.
1冬小麦2003年秋季,全疆大部地区冬小麦播种偏晚5~18d。出苗至越冬始期,北疆冬麦区气温波动较大,冬前≥0℃积温为236~405℃·d,积温略显不足,大部冬麦未形成分蘖提前进入越冬始期;南疆大部冬麦区冬前光热条件较好,冬麦越冬期偏晚,冬前≥0℃积温为211~650℃·d,绝大部分冬麦带蘖越冬。当北疆冬麦区最低气温降到-24℃以下时,均已形成5cm以上的稳定积雪,有利于冬麦的安全越冬。2004年伊始,全疆冬麦区气温持续偏高,至3月底,全疆冬麦全部进入返青期,大部冬麦返青期较常年提早1~8d。越冬死亡率除伊宁、塔城为20%左右外,其余麦区均在10%以下,返…  相似文献   
177.
宝鸡地区农田土壤水分周年变化特征及冬小麦干旱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北到南分别选取陇县、凤翔、渭滨、太白4县(区)气象站1986--2005年的土壤水分资料分析,得出宝鸡市年平均土壤湿度为17.1%,年变化幅度较大,最小值为13.3%,最大值为21.7%。土壤水分周年变化划分为冬春内部调整期、春季初夏失墒期、雨季恢复补充期、秋季缓慢失墒期4个阶段。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主要在0~50cm,愈往下层,变化愈小。确定了3个干旱区域和冬小麦干旱土壤水分指标。  相似文献   
178.
利用济宁市2005年冬季11县市的平均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并通过对冬后不同生长时段的小麦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分析了2005年冬季天气特点及其对冬后小麦生长的影响。整个冬季,前期气温偏高,中后期气温偏低,负积温较常年偏多,使小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主茎冻枯型冻害,致使其苗高增长、单茎绿叶面积衰减、茎秆干重、千粒重增长等差异较大,从而使济宁市小麦平均产量降低,并针对造成小麦冻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9.
基于WCSODS的小麦渍害模型及其在灾害预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WCSODS(小麦模拟优化决策系统)中增加了过量土壤水对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分配、叶片衰老等影响模块,实现了渍害条件下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模拟。用试验资料和区域统计单产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拟误差在10%以内。灵敏度分析的结果亦表明:随着渍水持续天数的增加,小麦渍害加重,10 d渍水对产量影响不大,而30 d渍水可造成减产7%~32%;当渍水天数相同时,以孕穗期的渍害对产量影响最大;灌浆期、拔节期次之,冬前分蘖期的影响较小。这与当地小麦专家的看法相一致,说明小麦渍害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利用本模型和南京、南通两地的历史气象和产量资料,对大面积小麦平均单产进行了试预报,结果基本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0.
鲁西北平原冬小麦耗水过程与节水灌溉管理模式讨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利用禹城综合试验站土壤-植物-大气综合观测场冬小麦田间的小气候梯度仪和大型蒸渗仪的观测资料,结合作者建立的模拟SPAC系统中水、热、CO2通量和光合作用的综合模型,研究了冬小麦全生育期的耗水过程;根据模拟计算的土壤水分动态,对山东省鲁西北平原现行的灌水管理模式进行了讨论。(1)冬小麦全生育期耗水438mm;返青以前耗水占20%,拔节-灌浆期是耗水的旺盛时期,占67%;(2)灌水后地表以下1m处的渗漏量与土层前期储水量和灌水量有关,前期含水量越大,灌水量越大,损失越大,灌水利用率越低;(3)鲁西北平原现行的越冬水-返青水-灌浆水-黄熟水的灌水模式在各次的灌水量控制上应谨慎处理,否则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从而影响灌水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