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31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61.
基于WCSODS的小麦渍害模型及其在灾害预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WCSODS(小麦模拟优化决策系统)中增加了过量土壤水对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分配、叶片衰老等影响模块,实现了渍害条件下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模拟。用试验资料和区域统计单产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拟误差在10%以内。灵敏度分析的结果亦表明:随着渍水持续天数的增加,小麦渍害加重,10 d渍水对产量影响不大,而30 d渍水可造成减产7%~32%;当渍水天数相同时,以孕穗期的渍害对产量影响最大;灌浆期、拔节期次之,冬前分蘖期的影响较小。这与当地小麦专家的看法相一致,说明小麦渍害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利用本模型和南京、南通两地的历史气象和产量资料,对大面积小麦平均单产进行了试预报,结果基本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2.
受蚜虫危害与干旱胁迫的冬小麦高光谱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光谱遥感角度判别冬小麦旱害和蚜虫危害,可进一步提高遥感监测灾害的准确性.在麦长管蚜的自然危害下,通过控制其生育期水分条件形成的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监测了灌浆末期冬小麦冠层反射率对蚜虫危害和干旱胁迫的反应;并经一阶微分数据变换,筛选出识别蚜虫虫害和干旱胁迫响应最敏感的光谱波段.实验结果表明:受蚜虫危害和干旱胁迫后,灌浆末期冬小麦在近红外波段的光谱特征变化比在可见光波段的显著,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是识别蚜虫危害和干旱胁迫最敏感的谱段.经一阶微分数据变换发现,自然降水处理(灌水量相当于需水量的<40%)下的冬小麦光谱曲线的“红边”斜率最小;受蚜虫危害以及灌水量分别相当于需水量的>70%,60%~ 70%,50%~ 60%和40%~ 50%水分处理下的“红边”斜率依次变大;受蚜虫危害冬小麦光谱曲线的“红边”位置波长最短(698 nm),其他不同水分处理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向波长短的方向发生“蓝移”.因此,“红边”参数也可以作为判别冬小麦蚜虫危害和干旱胁迫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63.
河南省冬小麦拔节-抽穗期干旱天气指数保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曹雯  成林  杨太明  许莹 《气象》2019,45(2):274-281
利用1971—2014年河南103个台站地面气象逐日观测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选择对产量有明显影响的拔节-抽穗期干旱作为天气指数保险设计的气象灾害类型,分析了河南冬小麦拔节-抽穂期干旱发生基本规律,并开展干旱风险评估。定义降水负距平百分率作为冬小麦干旱天气指数,并利用173组典型灾害样本建立了冬小麦拔节-抽穗期干旱天气指数与减产率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初步设计了冬小麦干旱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并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对天气指数产品费率进行修订。结果表明,河南冬小麦干旱程度总体由西南向东北增强;拔节-抽穂期,豫北地区的干旱风险最高;其次是豫西北、豫东和豫中;豫西南和豫南的风险相对较低;基于天气指数模型和历史赔付状况分析,将降水负距平百分率60%作为触发值,并确定了不同干旱天气指数等级的赔付标准;基于干旱风险评估结果修订后的河南各地区的天气指数保险费率在9. 2%~11. 2%,单位面积保费在29. 8~36. 3元·亩~(-1)。  相似文献   
164.
从海量卫星影像中快速获取适合解译冬小麦的影像资料是开展冬小麦遥感监测的基础工作.本文以GF-2和ZY-3影像作为数据源,基于山东省的冬小麦物候特征,确定了影像的最佳时相是3—5月,在此基础上筛选云量少、冬小麦特征明显的影像,同时考虑到冬小麦长势的区域性差异,针对不同区域选取不同时相的影像,确保所选影像上的冬小麦光谱特征较为明显,并对影像覆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共得到可用影像184景,及时、快速地为冬小麦种植信息提取提供基础数据.其中,3月份影像主要分布在鲁西南区域;4月份影像主要分布在鲁西和鲁东区域,在鲁南、鲁中和鲁北区域有少量分布;5月份影像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65.
冬小麦田咸水灌溉与土壤盐分调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浅层咸水灌溉,可使浅层咸水分布区无效降水转化为有效水资源,缓解北方水资源紧缺的矛盾;通过王瞳试验场进行的咸水灌溉与土壤盐分调控试验表明,利用3g/L左右的微咸水连续灌溉5a,根层土壤溶液浓度未超过小麦的耐盐能力,且作物增产;多年盐分变化趋势为:1994-1997年1m深度内土壤总含盐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总体变化不大,连续干旱的1997-1998年略呈上升趋势;麦秸覆盖和施有机肥能减少根层土壤盐分,对土壤盐分具有有利的调控作用,具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6.
影响我国冬小麦产量的气象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收集整理了全国52个市、县冬小麦产量预报模型资料,总结撮出预报因子,通过定量分析,了解了影响各地区冬小麦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大面积冬小麦产量监测和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7.
首先给出CO2倍增下遥感-光合作物产量的概念模型,之后分析未受CO2倍增的遥感-光合作物产量估测模型;在考虑CO2倍增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后,对影响干物质累积的作物光合速率的模型进行修正,进而修正遥感-光合作物产量估测模型。建立CO2倍增下作物产量影响模型,求取各参数,并在CO2倍增下对我国华北地区冬小麦产量影响进行填图,表明模型的估测结果有良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8.
基于NDVI和氮素积累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质含量是小麦重要的品质指标,快速、大面积获取其变化动态信息,对于品种种植区划研究和食品品质加工非常重要.通过设置不同年份、不同区域的小麦种植试验,综合分析TM遥感影像的植被指数和小麦长势信息之间的关系,结合小麦灌浆期间气候环境条件对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特点,建立基于NDVI和籽粒氮素积累生理生态过程的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利用不同的试验数据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模型的预测值与测量值较为一致,均方根差(RMSE)小于0.47%-0.59%.模型预测性能较好,且具有一定的解释性和机理性,可以适用于不同年度、不同区域间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监测预报.基于空间遥感信息和籽粒氮素积累的生理生态过程,建立了较为简化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预测模型,模型的研究不仅为实时预测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奠定了基础,而且是对国内外现有小麦品质模型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9.
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播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驻马店市冬小麦播种期1960~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秋、冬季气温随时间升高,特别是冬小麦播种的适宜温度期逐渐推退;1990年以后,9月25日~10月15日降水量逐渐减少,10月15~30日降水量基本与20世纪80年代持平。因此,冬小麦必须调整播期,适当晚播。  相似文献   
170.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开展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数值模拟对制定农业政策以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开发的WOFOST模型,利用太谷2000年和2001年的数据对WOFOST模型进行验证,确定该模型在山西太谷地区的适用性。文章分析了太谷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假定以1985年-2007年的变暖趋势增温,假设其它条件不变,从而构建了100年内每10a的时间间隔的气象情形。以这些气象情形驱动验证好的模型模拟100年内每10a的时间间隔气候变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气温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是单一的,未来冬小麦的产量是波动变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