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303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927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15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3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5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贾翔  李琪 《冰川冻土》2020,42(2):716-726
冬季牲畜宿营地是游牧过程中牲畜和人共同休憩的场所。通过解译提孜那甫河流域2000年、 2010年和2018年的Landsat影像, 提取相应时期的冬季牲畜宿营地信息, 探究近18年来宿营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研究区冬季牲畜宿营地由2000年的306处增至2018年的712处, 其数量和面积增加显著; 宿营地分布热点区由中部向东西向扩散, 冷点区沿西北 - 东南方向蔓延; 宿营地分布于海拔2 100~3 000 m的水草条件较好的缓坡区域, 由阴坡逐渐向阳坡过渡, 向居民点方向迁移, 与道路的距离呈两级分化的趋势, 冰雪融水是牲畜和牧民的主要水源; 人口、 载畜量、 NDVI和农村公路密度是冬季牲畜宿营地时空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因素。鉴于牧民相对恶劣的生产生活现状, 建议应因地制宜, 增加和改善露营基础设施, 助力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992.
青藏高原因其复杂的地形地势和和积雪分布使得多种雪深算法未达到理想的精度。基于新一代被动微波数据AMSR2(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2), 应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 RF)将亮温(Brightness Temperature, BT)和亮温差(Brightness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TD)作为参数输入, 并将高程和纬度参数引入雪深反演模型中, 经过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有效反演因子筛选, 构建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青藏高原雪深反演模型。结果表明: 与AMSR2全球雪深产品相比, 随机森林算法的拟合优度(R2)由0.41提升至0.60, 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由7.36 cm降至4.88 cm, 偏差(BIAS)由3.24 cm减小至-0.16 cm, 随机森林雪深反演模型在青藏高原的精度更高;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 000 m, 当海拔大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时, 随机森林算法的反演效果最差, 但RMSE仅为3.78 cm, BIAS仅为-0.09 cm; 高原南部(25° ~ 30° N)因其复杂的地势和相对较少的气象站点使得反演效果较差, RMSE为5.94 cm, BIAS为-0.39 cm; 青藏高原的主要土地覆盖类型为草地, 随机森林算法在草地的RMSE约为3 cm, BIAS接近0 cm。  相似文献   
993.
夏、冬两季真鲷仔、稚、幼鱼消化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通过夏、冬两季真鲷仔、稚、幼鱼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变化研究表明,夏、冬两季3种消化酶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蛋白酶的活性冬季比夏季低1个数量级;淀粉酶的活性冬季比夏季低1倍左右;脂肪酶的活性冬季高于夏季,且一直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结果表明,3种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外,冬季脂肪酶的高活性对鱼苗的生长、成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欧鳗冬季饲料饲养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琴  郑志雄 《台湾海峡》1998,17(A12):153-156
本试验在平均水温13.3℃的冬季低水温条件下进行,试验期间平均日投饵率为0.73%,饲料效率达50%左右。试验结果表明欧鳗在冬季低水温条件下养殖,通过加强饲料是可行的,从而进一步降低加温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995.
受限于海洋动力条件的复杂性,基于陆架泥质沉积重建的古气候或古环境一直存在争议。为此,本文在北黄海地区沿沉积物输运路径采集3根柱样,通过沉积物粒度及其端元组分和基于器测数据的东亚冬季风指数和黄海暖流强度,分析了不同泥区沉积物粒度端元组分对冬季风暴和黄海暖流变化的响应机理和强度,揭示了上述变化在不同区域产生的沉积效应。结果表明,近百年以来黄河远端泥北支的沉积物组分变化受到了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1980年以后,人类活动对黄河沉积物入海通量及其组成的影响开始增强,并掩盖了自然演化信息。而1980年以前,不同泥区的不同端元组分对冬季风暴和黄海暖流的响应机理和强度存在差异,具有显著的区域沉积效应:粗端元组分受冬季风暴强度变化主导,能够反映山东半岛北岸跨锋面物质输运强度的变化;细端元组分受到黄海暖流强度变化主导,反映沉积物从北黄海西部泥区到辽东半岛东岸泥区的输运过程。上述结论说明,虽然粒度是表征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的重要标志物,但应根据不同泥区沉积物来源和沉积动力环境的特点,谨慎选择敏感端元组分,正确地使用粒度指标。  相似文献   
996.
中国8大湖泊冬季水-气界面甲烷通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中国不同地区的8个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南四湖、洪泽湖、抚仙湖、洱海、滇池)冬季水体水-气界面甲烷(CH4)通量进行了24 h连续观测,对中国湖泊冬季CH4的总释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鄱阳湖、巢湖、南四湖、洪泽湖和滇池24 h内各时段均为大气CH4的源,其通量分别为0.818、0.021、0.034、0.019、0.163mg/(m2·h);洞庭湖、抚仙湖和洱海部分时段为大气CH4的汇,但从24 h平均通量来看,仍为大气CH4的源,通量分别为0.199、0.012、0.044mg/(m2·h).冬季湖泊水体CH4通量空间差异较小,其大小主要受风速的影响,与水温、箱内温度和DOC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中国湖泊冬季(90 d)CH4总释放量大约为3.22±2.75×107 kg,约为1990年中国稻田CH4总释放量的2.8‰.  相似文献   
997.
全球12000aBP以来火山爆发记录及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于革  刘健 《湖泊科学》2003,15(1):12-20
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动力成因,至今未有定论.大量地质证据揭示了全新世气候多次降温,并反映出与火山爆发有时问对应关系.现代气候观测证明了火山灰进入平流层滞留后随环流扩散成为太阳辐射的屏障层,从而导致地表降温.停留在地质火山爆发和伞新世气候在逐个点遥相关研究上,难以从宏观机制上加以认识.本文试图对地质火山影响古气候变化的定性推论与现代火山气候效应这两个环节,给予动力机制上的联系和分析.通过火山地质记录的现代气候效应类比,对地质火山数据进行集成,所反映的五次全新世强火山爆发集中期与地质记录的寒冷期/降温期/新冰期能够对应.对火山爆发集中期和平静期两种气候状况,通过三维大气环流模式进行气候数值模拟,评估火山灰产生的不同区域的降温效应.模拟结果表明,火山灰阳伞效应造成北半球年平均温度普遍降低,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高纬度降温幅度大于低纬度,夏季降温幅度大于冬季.全新世火山影响气候时空记录和火山灰敏感性气候试验为进一步探讨全新世气候变化成因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也为最终认识现代气候系统变化以及对未来十年一百年尺度的气候预测提供重要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998.
999.
冬季富营养化湖泊中水生植物的恢复及净化作用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秋末冬初大多数水生植物处于衰亡期,在透明度较低的富营养化湖泊中引种和恢复水生植物往往十分困难,借助物理生态工程技术,秋末冬初在重富营养化湖泊中新建的1000m^2围隔内,引种漂移植物和沉水植物;利用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及人工干预,若干种水生高等植物不仅能够引种存活,而且能够快速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引种水生高等植物3周后,有水生高等植物的围区内水体透明度提高一倍,并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6周后,有植物围区内水体TN浓度比对照围区及开敞水域分别降低43.7%和59.4%,TP分别降低50.3%和57.0%;6个月后,TN分别降低61.6%和79.7%有植物围区较开敞水体降低72.9%。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1981-2019年冬季广东省86个人工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2005-2020年的MICAPS探空资料,对广东省冬季暴雨的时空分布、天气形势和探空指数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广东冬季暴雨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上东多西少、北多南少,39年间各个站点每年平均出现冬季暴雨0.25站次;冬季暴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