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01篇 |
免费 | 1227篇 |
国内免费 | 54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15篇 |
大气科学 | 454篇 |
地球物理 | 723篇 |
地质学 | 2054篇 |
海洋学 | 465篇 |
天文学 | 32篇 |
综合类 | 408篇 |
自然地理 | 51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17篇 |
2023年 | 192篇 |
2022年 | 222篇 |
2021年 | 243篇 |
2020年 | 232篇 |
2019年 | 221篇 |
2018年 | 155篇 |
2017年 | 134篇 |
2016年 | 151篇 |
2015年 | 200篇 |
2014年 | 304篇 |
2013年 | 252篇 |
2012年 | 309篇 |
2011年 | 257篇 |
2010年 | 250篇 |
2009年 | 281篇 |
2008年 | 293篇 |
2007年 | 228篇 |
2006年 | 217篇 |
2005年 | 165篇 |
2004年 | 171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51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85篇 |
1999年 | 82篇 |
1998年 | 95篇 |
1997年 | 88篇 |
1996年 | 72篇 |
1995年 | 96篇 |
1994年 | 72篇 |
1993年 | 77篇 |
1992年 | 77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79年 | 8篇 |
1962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41年 | 2篇 |
193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洪水研究包括径流与淹没两种模式.为了探究流域降雨产汇流与淹没情况、提高洪水预报精度,本研究在传统流域水文模型的基础上耦合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建立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以我国吉林温德河流域为研究实例,模拟了2017年"7.13"洪水在下游口前镇所处子流域洪水淹没过程.首先对基础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HEC-HMS水文模型并进... 相似文献
43.
长江流域出现致洪大暴雨与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的东移密切相关。为了寻找MCSs移动和传播的规律,我们将MCSs的移动路径与其中心附近一定范围内的环境物理量场之间建立联系,构造出MCSs东移空间数据挖掘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中,包含由9个环境物理量生成的18个属性项,除此,还包括由MCSs本身的空间特征量构成的5个属性项,即TBB强度、面积、地理位置、形状等,共计23个属性项。利用1998年6月至8月日本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的青藏高原逐时红外遥感云图计算出的云顶黑体辐射温度(TBB)及青藏高原高分辨率有限区域数值分析预报值系统(HLAFS)环境场物理量数据,构造出上述空间数据挖掘数据库,运用空间相关分析技术对其进行约简,结果表明:在高度(H)、温度(T)、涡度(VOR)、散度(DIV)、水汽通量散度(IFVQ)、垂直速度(W)、假相当位温(θse)、K指数(K)、相对湿度(RH)等9个因素中,高度、涡度、散度、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及k指数6个因素相对独立;而温度(T)、假相当位温(θse)、相对湿度(RH)之间相关性较强,而且与高度等其它6个因素密切相关。根据数据库约简原则,可将温度(T)、假相当位温(θse)、相对湿度(RH)3个因素生成的6个属性项从数据库中删除,以便提高数据挖掘效率。 相似文献
44.
层间隔震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隔震形式,不仅可以降低上部结构的动力响应,还可以弥补基础隔震结构的不足.现有研究多集中在远场地震作用下的规则层间隔震结构.本文利用通用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SAP2000分别模拟了一幢8层带裙房钢筋混凝土框架层间隔震结构、基础隔震结构和抗震结构,分析并对比了三种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近场条件下三种结构顶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鞭梢效应;相比抗震结构两种隔震结构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而且基础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好于层间隔震结构;由于结构刚度突变的部位剪力较大,所以应对其裙楼顶部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45.
生存空间是指人类或其中某一群体能够控制、利用和管理的由物质和环境构成的地表空间范畴。认知与建构空间并对其进行有效组织一直是人类社会矢志不渝的行动,基本目的是通过对生存空间的不断再造实现某种人类价值的彰显。生态文明既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行动,探索空间与行为的双约束机制是促进人类发展生态文明转向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空间的工具价值与系统功能切入,阐述空间的工具价值特质、空间的系统功能与建构的基本价值取向;解析生存空间的经济社会属性,以及空间约束的自然价值内核;提出人类利用生存空间所应遵循的空间公正、行为公益、社会公平的三大永恒原则。 相似文献
46.
47.
With the aid of a global barotropic model, the role of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ynoptic-scale disturbance and the planetary flow in block onset is examined by a 4-dimensional variational approach. A cost function is defined to measure the squared errors of the forecasted stream functions during block onset period (day 4 and day 5 in this study) over a selected blocking domain. The sensitivity of block onset with respect to the initial synoptic-scale disturbance is studied by examining the gradient of the defined cost func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initial (during the first 24 hours) vorticity forcing, which is evaluated by the adjoint integration. Furthermore, the calculated cost function and gradient are connected with the limited-memory quasi-Newto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solving the optimal initial vorticity forcing for block onset. For two studied cases of block onset (northern Atlantic and northern Pacific) introducing the optimal initial vorticity forcing, the nonlinear barotropic advection process mostly reconstructs these blocking onset proces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of blocking can be correctly described by a barotropic nonlinear advection process, in which the wave- (synoptic-scale) flow (planetary-scale) interac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On an appropriate planetary-scale flow, a certain synoptic-scale disturbance can cause the blocking onset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ynoptic scale perturbations and the planetary scale basic flows. The extended forecasts show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optimal initial vorticity forcing can predict the blocking process up to the 7th or 8th day in this simple model cas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4-dimensional variational approach has a good potential to be applied to study the dynamics of the medium-range weather processes. This simple model case study is only an initial trial. Applying the framework in this study to a complex model will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atmospheric/oceanic processes and improve their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48.
核磁共振二维谱应用在储层流体识别与评价中具有快速直观识别流体类型、储层参数估算精度高的特点,使之能高效率的完成测井资料解释工作,然而拥有稳健、可靠及计算快速的反演方法是获取高质量核磁共振二维谱的关键所在.通过对二维核磁共振子空间类型反演方法的大量研究,在奇异值截断公式上进行了分析和改进,使得反演方程组的奇异值矩阵能保留下更多的奇异值,为反演结果的保真性奠定基础,并对其进行分组处理使反演方程组的条件数降低,从而提高求解的稳定性;在迭代计算中提出变参量迭代算法,使求解更合理、快速及高效.在数值模拟中,变参量迭代快速反演方法能够准确地还原30×30、60×80扩散弛豫二维构造谱,计算用时都在1分钟内;在油水试验中,变参量迭代快速反演方法反演出的扩散—弛豫二维谱能够正确识别所测流体类型,含油饱和度估算结果的相对误差为0.6%,绝对误差为0.79%.变参量迭代快速反演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得处理二维核磁共振数据,反演出的扩散一弛豫二维谱质量高,二维谱应用于解释中所得到的结论可靠性高,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上白垩统马头山组六苴段中亚段(K2ml2)是云南六苴砂岩型铜矿区内含铜层位之一。六苴段中亚段含铜砂岩Mo、Cd、As、Cu等亲硫元素富集。微量元素多富集于浅色砂岩中,向紫色砂岩一侧逐渐亏损,呈现分带特征。铜矿石V/(V+Ni)值大于0.7,反映缺氧环境的特点。稀土元素总量(∑REE)101.71×10-6~157.55×10-6,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Eu、Ce亏损-轻稀土元素富集型。从铜矿石→浅色矿化砂岩→浅色无矿砂岩,随着铜含量的降低,Mo、Cd、As、Hg平均含量逐渐降低,∑REE与高场强元素Nb、 Zr、 Hf、Th平均含量逐渐升高。六苴段中亚段砂岩具“矿源层”的特征,铜矿石与围岩具物源一致性,铜矿石在弱碱性、还原条件下由砂岩经水-岩作用形成,与六苴铜矿床(K2ml1)成矿机理相似。小河地段纵向上从北向南,六苴段中亚段中铜矿化的能力逐渐减弱,推测矿化带在走向上向西(紫色砂岩一侧)发生了偏移。 相似文献
50.
本文用样条函数法实现了二维位场的向上延拓和向下延拓,向上延拓用样条函数法计算泊松积分,向下延拓用样条函数法求解第一类Fredholmtm积分方程。模型和实例计算表明,本文方法正确可行且精度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