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7篇
  免费   978篇
  国内免费   1028篇
测绘学   510篇
大气科学   1539篇
地球物理   565篇
地质学   1159篇
海洋学   719篇
天文学   479篇
综合类   352篇
自然地理   450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8篇
  1960年   4篇
  1957年   3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大气臭氧总量的经验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臭氧生消与紫外辐射(UV)能量利用相互作用的观点,考虑与臭氧有关的主要因子UV、大气中物质在化学和光化学反应中对UV能量的吸收、气溶胶粒子的散射等,在分析1990—1992年臭氧总量、太阳辐射、气象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计算臭氧总量的经验模式,其优点是所用资料均可由常规气象站获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观测值符合得比较好。利用该经验模式计算了北京地区1979年1月—1996年6月的臭氧总量,计算值与观测值同样比较一致,二者相对偏差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分别为15.2%、0.05%和4.9%,相对偏差在±10%之内的比例为91.4%,因而该经验模式是合理、可行的。1991年之后北京地区臭氧的下降与Pinatubo火山气溶胶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32.
拉萨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趋势及其估算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5年1月-2010年12月中国生态研究网络拉萨农田站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拉萨地区光合有效辐射Qp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拉萨地区的Qp与太阳总辐射Rs具有相同的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Rs与Qp的平均日累计值分别为20.2 MJ·m-2和37.2 mol·m-2,Qp呈逐年递减趋势.Rs与Qp的月变化表现为6月最大、1月最小,其最大、最小值分别为25.4 MJ·m-2、14.0 M J·m-2和48.7 mol·m-2、25.2 mol·m-2.日变化表现为正午大、早晚小.光合有效辐射系数(Qp/Rs)的变化范围在1.3~3.2 mol·MJ-1之间,年平均值为1.89 mol·MJ-1,呈逐年递减趋势,2010年比2005年降低了6.7%.Qp/Rs的日变化表现为早晚大、正午小,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而且夏、冬两季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冬季比夏季低10.6%.通过分析Qp与晴空指数和太阳天顶角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拉萨地区Qp的估算方程,相对误差在4.49%左右.  相似文献   
133.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机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沉降是一种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由于地下水的长期超量开采导致地面沉降不断加剧。然而人们往往总是忽略了地质灾害与地质模式的内在联系,把大多数原因归结为人类活动。事实上地面沉降的发生不仅与地下水水位下降密切相关,而且还与地层岩性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型、厚度、压缩性的大小、固结历史等因素有关。本文以苏锡常地区为例,对地面沉降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4.
《浙江地质》2011,(2):F0003-F0003
瓯海作为温州三大城区之一,建县设区20多年以来一直是“有区无城”,缺乏应有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不仅制约经济发展,也影响了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建设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生活舒适、经济繁荣的新城是瓯海人民共同的心愿。令人可喜的是瓯海正一步步地朝这一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35.
在水下高精度声学定位和声纳水深测量中,需要高精度的有效声速参量。在实际中,精确计算有效声速需要声线跟踪算法,但计算成本较高。有效声速的泰勒级数逼近作为一种有效声速的近似逼近方法,可避免大量计算成本。讨论了有效声速泰勒级数逼近公式的不同阶数逼近情况,特别是给出了两类有效声速泰勒级数逼近公式的适用条件,以及他们随高度增大适用性和逼近精度的变化。研究表明,当声速剖面稀疏时,宜采用谐波平均声速下的泰勒级数改正公式;当高度角小于50°时,有效声速泰勒级数逼近精度出现明显的衰减。  相似文献   
136.
本研究以海洋微藻——赤潮藻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与饵料藻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tsingtao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培养和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二者间的竞争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海洋卡盾藻去藻过滤液和藻细胞裂解液对青岛大扁藻的化感作用,同时进一步探讨两种海洋微藻间的化感作用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结果显示:共培养条件下,海洋卡盾藻在2个高浓度下对青岛大扁藻的生长产生显著抑制(P0.05);海洋卡盾藻去藻过滤液和藻细胞裂解液对青岛大扁藻的生长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且藻细胞裂解液的抑制作用更强,说明海洋卡盾藻对青岛大扁藻产生化感作用,且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传递的化感物质多于通过介质传递的。不同密度比例的2种藻共培养组用UV-B辐射(2.16J/m2)处理后,海洋卡盾藻对青岛大扁藻生长的化感作用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37.
近岸地区的潮流不对称影响着沉积物输运和地貌改变。南黄海辐射沙洲海域潮动力强且水动力环境复杂,分析研究该海域潮流不对称性对海岸带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有长远意义。本文基于Delft3D模型模拟1984年、2014年不同岸线条件下辐射沙洲海域的潮汐潮流运动,结合调和分析与偏度理论,分析刻画了不同岸线条件下潮流不对称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辐射沙洲海域地形主导的涨落潮流速不对称性(PCA)以涨潮占优为主导;涨落憩历时不对称性(SWA)则以涨憩历时短为主导。二者皆主要受半日分潮(M2、S2)和浅水分潮(M4、MS4)的非线形作用影响。1984–2014年岸线变动后PCA正负性不变,但强度进一步增大,最大变幅可达25%;而γSWA减小,最大减幅可达20%,SWA在辐射沙洲海域涨憩历时短的趋势增加。  相似文献   
138.
本文依托2008年夏季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航次,对西北冰洋海盆区和楚科奇海陆架营养盐及光合色素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根据海水理化性质将研究海区分为5个区,并使用CHEMTAX软件(Mackery et al.,1996)讨论了西北冰洋不同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楚科奇海陆架区,太平洋入流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高营养盐Anadyr水团以及白令陆架水控制海域,表现出高Chl a且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相反,低营养盐如阿拉斯加沿岸流控制海域,Chl a生物量低且以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为主。在外陆架海区,海冰覆盖情况影响着水团的物理特征及营养盐浓度水平,相应地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海冰覆盖区域,硅藻生物量站到总Chl a生物量的75%以上;在靠近门捷列夫深海平原海区,受相对高盐的冰融水影响(MW-HS),营养盐浓度和Chl a浓度相对海冰覆盖区略高,浮游植物结构中微型、微微型藻类比重增加,硅藻比例则降至33%;南加拿大海盆无冰海区(IfB),表层水盐度最淡,营养盐浓度最低,相应地显示出低Chl a生物量,表明海冰消退,开阔大洋持续时间延长,将导致低生物量及激发更小型浮游植物的生长,并不有利于有机碳向深海的有效输出。  相似文献   
139.
21世纪是一个多极的、充满激变、竞争和发展的全球化世纪,在这个新世纪里,连云港陆桥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于是,深入探讨和研究今后陆桥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成了一个新课题。一、确立“以港兴市,依桥兴港,港桥互动”的发展战略,是推进陆桥经济发展的战略前提1. 连云港陆桥经济涵义的界定陆桥是指以横贯大陆的铁路为梁,以铁路两端的海港为桥头堡的运输通道。随着陆上运输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多种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大陆桥往往呈现出多通道、多桥头堡的格局。陆桥有时也被理解为跨越洲际大陆的综合性物流、信息流大通道。新亚欧大陆…  相似文献   
140.
根据党和国家新发展理念、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二十大报告关于“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梳理了“有效失败”“创新思维”相关文献研究动态,提出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有效失败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构想及其三种具体教学策略:学生先学先究经历有效失败,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形象思维;学生片面观点经历有效失败,依托头脑风暴培养发散思维;学生个别举例经历有效失败,加入课堂辩论培养批判思维。本文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培育学生创新素养与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