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SSM的福建省区域产业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得文 《热带地理》2005,25(3):238-242
从产业结构角度探讨福建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福建省9个地区1996~2002年经济增长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提取了各地区在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劣势信息,分析了现有产业结构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一步从产业结构视角提出推动福建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72.
基于Shift-Share的辽宁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弹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老工业基地经济弹性特征对于增强其应对国内外扰动,促进落后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区域经济弹性概念,在对1990—2015年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周期划分的基础上,测度各城市不同周期中经济抵抗力和恢复力表征区域经济弹性,借助shift-share分析法将区域经济弹性分解为产业结构分量和区域竞争力分量,揭示区域经济弹性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在不同时段内的区域经济弹性具有动态差异性特征,辽宁省对冲击扰动的抵抗力较低,容易遭受冲击影响;城市产业结构和区域竞争力均对区域经济弹性产生重要作用,且区域竞争力起主导作用,当前辽宁区域经济弹性受产业结构素质低和竞争力弱双重约束;服务业受老工业基地“路径依赖”影响,长期存在结构水平低和竞争力弱问题,第二产业结构素质和竞争力不匹配问题严重,路径依赖下的制度锁定现象仍旧存在,这都限制了辽宁的区域经济弹性水平。针对区域经济弹性特征和内部机制,提出了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3.
现行水准测量日月引力改正数学模型的分析与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计算水准测量日月引力改正数学模型,认为其中计算天体视位置,月亮引起的垂线偏离分量及改正数等过于近似,影响了正数的结果,同时对使用规范与今后修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4.
我国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区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三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和分析,揭示相互间差异,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和制约因素,找到其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并结合三个经济区各自产业结构发展状况,提出第一产业应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高科技、高产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第二产业要发展先进制造业,以高新技术改造原有产业,同时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三产业要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比重,促进服务业整体向前发展.在区域内部建立统一协调的经济发展机制,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整体的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促进更大范围甚至全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75.
Recently, the degradation of permafrost and marsh environments in the Da and Xiao Hinggan Mountains has become a great concern as more human activities and pronounced climate warming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and projected for the near future. The distr/bution patterns and development mechanisms of the permafrost and marshes have been examined both in theories and in field observation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ymbiosis of permafrost and marshes. The permafrost and marshes in the Da and Xiao Hinggan Mountains display discernible zonations in latitude and elevation. The marsh vegetation canopy, litter and peat soil have good thermal insulation properties for the underlying permafrost, resulting in a thermal offset of 3 ℃ to 4℃ and subsequently suppressing soil temperature. In addition, the much higher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frozen and ice-rich peat in the active layer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r in favor of the protection of permafrost due to the semi-conductor properties of the soils overlying the permafrost. On the other hand, because permafrost is almost impervious, the osmosis of water in marsh soils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timely providing water supplies for helophytes growth or germination in spring. In the Da and Xiao Hinggan Mountains, the permafrost degradation has been accelerating due to the marked climate warming, ever increasing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resultant eco-environmental changes. Since the permafrost and marsh environments are symbiotic and interdependent, they need to be managed or protected in a well-coordinated and integrated way.  相似文献   
76.
受限于个体流动数据的获取制约,以往人口流动研究多采用交通网络强度来模拟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强度,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偏离。论文以铁路、公路车次构建交通网络,以腾讯位置大数据的铁路出行、公路出行数据构建人口流动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QAP模型,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偏离和关联。研究发现:(1)东北地区铁路人口流动和其交通网络格局均呈现出以“哈大”走廊为轴的南密北疏、东众西寡的特征。铁路人口流动网络结构较为分散,铁路交通网络的极化效应明显。(2)公路人口流动和其交通网络的偏离较大。公路和铁路之间存在竞争和互补关系,在铁路交通不太发达的地区,公路人口流动强度和其交通网络强度较高。(3)人口流动与交通网络存在一定关联,但人口流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综合联系网络模型则能更准确地模拟城市间人口流动。其他影响因素中,经济联系、人口规模等因素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不够明显,而城市间的邻接关系对人口流动有显著影响。(4)铁路人口流动与其交通网络的关联程度较公路人口与其交通网络的关联程度高。论文定量说明了人口流动与其交通网络的相关程度,为交通网络模拟人口流动提供了理论和实际操作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77.
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塔里木河流域的5个地区1980-2005年的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提取了各地区在产业结构效益和竞争力效益方面的优劣势信息,研究结果显示:塔里木河流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各区产业增长的主要因素.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属于绝对优势区,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属于相对优势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属于相对劣势区,和田地区属于绝对劣势区;重点分析了2000-2005年产业结构内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塔里木河流域产业结构总体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产业发展较慢;三次产业均扩张的有巴州和克州;第二、三产业相对扩张的地区有喀什地区;第三产业处于相对扩张而第一、二产业处于相对收缩的地区是和田地区;三次产业均处于收缩状态的是阿克苏地区,并剖析了其影响因素.针对两种影响因素构成空间的组合方式,从产业结构角度提出推进塔里木河流域区域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78.
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以浙江省国内旅游为参考系,定量分析山东省和浙江省国内旅游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结果表明:山东省需求弹性较小的长途交通、住宿、餐饮、景区部门的发展速度快于浙江省,竞争力优势优于浙江省,但其结构相对浙江省来说不够合理;山东省需求弹性较大的购物部门发展速度、结构合理程度、竞争力优势都明显优于浙江省,而其它需求弹性较大的娱乐、邮电通讯部门的结构相对浙江省不够合理,竞争力优势略微优于浙江省。总体来看,在考察期内山东省国内旅游产业竞争力优势优于浙江省,产业结构相对于浙江省不够合理。解释了山东省国内旅游人数一直高于浙江省,但其国内旅游收入却一直低于浙江省这一奇怪现象。  相似文献   
79.
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的空间偏离-份额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研究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偏离-份额空间模型应用到中原城市群2006-2011年各产业经济增长分析中.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整体的结构效益与产业竞争力优于全省水平,相对于邻近区域,具有较强的空间竞争力,而空间结构分量为负;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无论与河南省相比,还是与邻近区域相比,其第一、二、三产业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对比中原城市群9个省辖市在偏离-份额传统模型和空间模型结果中的竞争偏离分量,进而提出提高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0.
基于2001—2016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31个细分产业的创新产出数据,利用空间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空间转移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创新结构稳定性不强,中创新产业数量偏少,缺乏“中坚”力量支撑。(2)长江经济带下游创新发展态势优良,但缺乏创新合作;中游地区创新发展稳定,各省优势互异,但须提升区位优势,加强产业竞争力;上游地区产业创新发展态势减弱,而云南后发优势明显。(3)高创新产业的创新发展呈现出向长江经济带整体逐渐扩散的趋势;中创新产业呈现出向长三角区域集聚,以医药制造业为主的部分产业向西部转移的规律;低创新产业呈现出从零星分布到片状集中于内陆地区的转移规律。(4)经济基础、创新投入和基础设施水平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创新能力增长的影响较大,信息化程度、教育水平、经济开放程度以及人力资本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