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75篇 |
免费 | 618篇 |
国内免费 | 72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98篇 |
大气科学 | 388篇 |
地球物理 | 452篇 |
地质学 | 1814篇 |
海洋学 | 670篇 |
天文学 | 35篇 |
综合类 | 227篇 |
自然地理 | 6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86篇 |
2022年 | 118篇 |
2021年 | 151篇 |
2020年 | 131篇 |
2019年 | 163篇 |
2018年 | 109篇 |
2017年 | 140篇 |
2016年 | 110篇 |
2015年 | 171篇 |
2014年 | 247篇 |
2013年 | 230篇 |
2012年 | 216篇 |
2011年 | 229篇 |
2010年 | 182篇 |
2009年 | 214篇 |
2008年 | 213篇 |
2007年 | 198篇 |
2006年 | 195篇 |
2005年 | 175篇 |
2004年 | 121篇 |
2003年 | 123篇 |
2002年 | 148篇 |
2001年 | 158篇 |
2000年 | 100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103篇 |
1997年 | 107篇 |
1996年 | 88篇 |
1995年 | 63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62篇 |
1992年 | 62篇 |
1991年 | 65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194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头状沙拐枣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对不同灌溉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荒漠生态系统中首要限制因子。由于水分限制程度不同,植物幼苗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策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沙漠-绿洲过渡带,设计了0 mm(处理A)、100 mm(处理B)、200 mm(处理C)3种不同的灌溉量,对头状沙拐枣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展开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处理A比处理B和处理C地下生物量均有所增加;不同灌溉条件下,头状沙拐枣幼苗的根冠比均小于1,随灌溉量的减少头状沙拐枣幼苗的根冠比从0.19增加到0.32;即头状沙拐枣通过改变根系生物量分配适应水分条件变化。②随灌溉量的减少, 头状沙拐枣幼苗主根垂直深度和水平根幅均呈增加趋势。处理A时,头状沙拐枣幼苗根系深度达180 cm以上,处理B和C的根系深度均低于160 cm,表明头状沙拐枣幼苗通过根系的伸长生长来适应水分减少。③在生长过程中,头状沙拐枣通过老同化枝枯落适应土壤水分减少。④株高和冠幅随着灌溉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基径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地上生长指标在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2.
围岩作用下锚杆砂浆锈胀开裂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砂浆锚杆锚固体自身的特点出发,借鉴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胀开裂研究成果,对锚杆砂浆锈胀开裂过程进行了分析。考虑锚杆锈蚀体积膨胀过程,以填充系数表示砂浆开裂过程中锚杆锈蚀产物的损失,建立了锚杆锈蚀后砂浆内部位移模型,以弹性力学为基础,引入围岩参数影响系数概念,对锚杆锈蚀导致砂浆保护层开裂过程以及围岩参数对开裂过程的影响程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验证。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因锚杆锈蚀而导致的砂浆保护层开裂以及裂纹的扩展情况均与围岩特性密切相关,砂浆开裂后裂纹会经历一段稳定扩展过程,裂纹的最大稳定扩展半径随围岩参数影响系数的增加而增大,在合适的围岩参数条件下,裂纹可以一直稳定扩展致整个砂浆保护层外壁。有限元分析结论与理论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3.
74.
针对现有侵蚀学坡长串行算法在处理大区域海量数据时计算能力的不足,基于消息传递接口(MPI)并行化工具,提出了一种格网DEM的侵蚀学坡长并行计算方法,采用缓冲区更新计算策略,解决了并行计算过程中的数据依赖性问题。选取陕北黄土高原的两组不同分辨率的DEM数据对并行算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并行计算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侵蚀学坡长的计算时间,并取得了较好的并行效率。 相似文献
75.
76.
77.
基于辽河流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壤表层和深层有机碳和全碳数据,探讨辽河流域土壤碳储量计算方法,分析辽河流域碳密度的分布特征.对辽河流域5.23×104 km2土壤碳储量计算表明,深层(0~1.8 m)土壤碳储量为860.50×106 t,中层(0~1.0 m)为538.30×106 t,表层(0~0.2 m)为138.76×106 t;辽河流域土壤深层碳密度为16.45×103 t/km2,中层为10.28×103 t/km2,表层为2.65×103 t/km2.分别根据土壤类型、地质单元、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方式计算土壤的碳储量,为土壤碳循环研究与环境效应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8.
高速公路路面干湿状态判别及积水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公路路面积水(积雪)过程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及其气象因子的影响,以江苏省金坛试验基地试验路段的道路气象数据作为模型输入数据,利用改进的Sass道路积水物理模型对3次降雨(雪)过程中的道路积水量进行模拟,通过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分级和与仪器记录、人工观测结果的对比,验证模型模拟路面状况的准确性,并探讨了气象因子对路面积水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改进的Sass模型可用于对道路干湿状况的模拟,且准确性较高,可推广到高速公路路面状况的实时监测和预报;(2) 排水过程中,径流和蒸发在不同时期对排水量的贡献率差异较大,从总量上讲,径流对排水起了主要作用;(3) 气象因子对道路积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水量直接影响道路积水,而其他气象因子则通过对蒸发量的影响来间接影响积水量。 相似文献
79.
利用河北省1970-2007年48个气象台站逐日资料, 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量, 由潜在蒸散量和降水量之比构建干燥度指数, 并采用Kriging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以分析其区域特征。结果表明:1970-1985年, 由于降水量减少和潜在蒸散量减少, 蒸散量的减少速率大于降水量的减少速率, 地表干燥度指数呈下降趋势, 潜在蒸散量的显著减少是地表干燥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而风速和日照时数的显著降低决定了潜在蒸散量的显著下降; 1986-2007年, 由于年平均气温的显著升高, 潜在蒸散量增加, 使得地表干燥度略呈上升趋势。河北省地表干燥度高值区分布在张家口地区的桑洋盆地和坝西高原, 而低值区主要在燕山南麓低山丘陵地区的承德西南部、唐山的北部和秦皇岛中北部大部分地区。干燥度减少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东北部至河北省西部的带状区域。 相似文献
80.
中国天坑研究学者通过系统调查,确立“tiankeng”作为标准地貌术语,并规范其形态特征,提出塌陷型天坑和侵蚀型天坑两种成因类型。文章以重庆武隆箐口天坑、陕西汉中伯牛天坑、马达加斯加安卡拉那高原的曼格里(Mangily)天坑、巴布亚新几内亚穆勒高原的阿底(Atea)天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4个天坑(群)发育的地层结构、地貌演化和水文地质特征等,论述侵蚀型天坑系统演化的共性特征,即三元或二元地层结构、深厚包气带和巨大地势差异、覆盖型岩溶分布、覆盖层对雨水的汇聚或夹层对地下水的汇聚等。基于侵蚀型天坑的成因条件,认为其发育阶段可分为:落水洞-竖井(地下河)阶段、侵蚀-竖井状大厅阶段、崩塌-天坑形成阶段和天坑退化阶段,并对侵蚀型天坑演化机理提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