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9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472篇
测绘学   670篇
大气科学   467篇
地球物理   801篇
地质学   1553篇
海洋学   657篇
天文学   87篇
综合类   666篇
自然地理   1558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439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451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91.
利用2000—2016年的县域台风灾害历史灾情数据,选取受灾人数、死亡人数、倒损房屋数、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为评估指标,在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级的基础上,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以县域为单位的台风灾害综合灾损指标,对所选取市县的台风灾害损失情况进行了分级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取的指标能够快速实现不同台风灾害、不同市县间的台风灾害严重程度的对比分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灾害等级分布结果显示,东南沿海市县为台风灾害多发区,浙江省、广东省和福建省的各市县为严重灾害(特大型、大型灾害)的易发区;8月、9月为严重灾害的多发时间。以不同登陆地点、不同影响范围的1210号“达维”台风和1513号“苏迪罗”台风为例,对灾情评估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东昆仑西段野马泉地区所获得的5个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分析, 探讨该地区构造演化特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为153.8 Ma、106.8~81.0 Ma、48.7~44.4 Ma 3个年龄组, 其中153.8 Ma记录了班公湖-怒江洋闭合事件; 106.8~81.0 Ma是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碰撞拼合事件对东昆仑地区的远程效应; 48.7~44.4 Ma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之后伸展事件的体现.野马泉地区热历史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30~110 Ma)持续隆升, 对应班公湖-怒江洋闭合后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拼合事件; 第2阶段(110~14 Ma)持续隆升, 90 Ma之前隆升速度较快, 与阿尔金断裂走滑及西大滩断裂韧性变形有关, 90 Ma之后进入一个时间较长的平稳抬升期; 第3阶段(14 Ma至今)受青藏高原新近纪以来强烈构造活动的影响, 快速隆升.3个阶段的隆升速率和隆升量分别0.021 mm/a和0.42 km、0.01 mm/a和1.0 km、0.1 mm/a和1.43 km, 平均隆升速率为0.028 mm/a, 总隆升量为2.86 km.   相似文献   
993.
994.
过去150 年长三角地区的春季物候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中国历史日记中的长三角地区春季物候记录,重建了该地区1834 年以来的春季物候期变化序列,同时结合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序列对温度变化的指示意义。主要结论有:(1) 1834-1893 年,长三角地区春季物候在波动中逐渐推迟,但19 世纪末起突然出现大幅提前;1900-1990 年以年代际波动为主要特征,1990-2010 年又再次出现大幅提前;1834 年以来,该地区春季物候最迟的年份为1893 年,最早的年份为2007 年,分别较1977-1996 年平均推迟27 天和提早17 天。(2) 长三角地区的春季物候期变化与该地区上年12 月-当年3 月及当年1-3 月气温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超过-0.75、-0.80,可很好地指示该地区的冬季与初春(特别是1-3 月) 气温变化;这为进一步集成多种代用资料重建历史时期的中国温度变化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前言 在伸展构造区确定与地表破裂事件相关的地震过程和时间的几个关键问题是:(1)辨别大于50公里长的断层;(2)确定特征地震的发生及其实质;(3)确定强震复发间隔及其变化,这些地震可能使该区成为一片废墟.通过古地震调查,包括横跨犹他州瓦萨奇断层带的详细地质填图和探槽工作,我们对这些问题获得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6.
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全球地震按数量20%发生在日本。造成的损失也很大。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的9.0级地震是日本有历史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  相似文献   
997.
尹钩科 《地图》2009,(1):20-30
北京,自古就不是凡城俗地,这座装气恒晟的帝王之都可以说是苍天赐予我们的风水宝地。已建城三千多年的北京城,与世界上其他古老的历史名城一样,依水而建、傍水而生,而之所以被历代君王选为都城,并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千年不衰,也是与它所拥有的优越水环境分不开的,因为水是万物生灵的源泉,是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CASA模型及其他数理方法估算了浑善达克沙地2000-2013年生长季(4-10月)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14年间,研究区生长季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波动中增加趋势,多年平均NPP为239.8 gC·m-2·a-1。整个研究区表现为高NPP值(大于150 gC·m-2·a-1)的植被面积在增加,低NPP值(小于150 gC·m-2·a-1)的植被面积在减少。在空间分布上,研究区的北部、中部和南部边缘区域的植被NPP增加趋势较明显,而东部和西部部分区域未发生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总体而言,研究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与降水量的关系更密切,其相关系数达到0.86,是驱动植被NPP年际波动的最直接因素。而与温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2。综合考虑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沙地NPP的影响发现,温度降低、种饲料面积、年末牲畜存栏头数和羊的数量的减少是NPP值提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99.
宫进忠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10):1153-1160
在地球演化历史上,第四纪是人类诞生、发展和壮大的时代,它所形成的地质产物中记录了丰富的生态环境信息。河北省境内第四纪岩石地层(泥河湾组、赤城组、马兰组、迁安组)的风化指数CIA,Fe2O3/FeO,Fe/Mn等地球化学参数可作为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等气候因子的近似代用指标;华北地区人类文化遗址所在地水系沉积物中Hg,Sn和Au等元素含量随人类文明的演进而阶段性增高。这一结果表明,人类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寒冷、干旱),不得不进行技术创新,从而产生了农业耕作、工业革命及现代信息产业等文明进步成果,但与此同时,却也导致了地质环境的人为污染,甚至可能引发全球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000.
1819年黄河中游极端降水:史实、特征及气候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清官档案与方志记载,复原了1819年(清嘉庆二十四年)黄河中、下游大范围房屋倒塌、民田冲没、人口伤亡、黄河多处决溢等雨涝灾情图景及时空分异特征,这是在明清小冰期大气候背景下的极端气候事件和重大气象灾害.研究指出,该年黄河中游夏秋季雨期长(连阴雨)、且多大到暴雨,二级流域(汾河、渭河)6-9月份降水县区雨日高达40日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