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自动气象站资料数据文件的人机审核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俊芳 《湖北气象》2002,21(4):30-32
从自动气象站业务化之后气象资料数据文件的审核实际出发,揭示了月地面气象资料模式文件的形成过程,简要介绍了气象台参数库的建立技术,并从机审和审核信息处理两个方面,着重探讨了应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实现A文件人机审核的方法。  相似文献   
212.
杨文采 《地学前缘》2001,8(2):367-374
文中讨论了作为极复杂巨系统的固体地球内部运动规律的 3条推论 :(1)地球系统在偏离平衡态时 ,有选择能量耗散最小方式的“惯性” ,在系统内禀熵急增时或者回到一种准稳定的定态 ,或者通过自组织迅速减少内禀熵增加率。换言之 ,地球系统可能有种尽量保存自身内能不受大量耗散的惯性 ,使其总体内禀熵产生率对时空的积分取极小值。我们把这一认识称为总体熵产生率取极小准则 ,对于孤立与渐变的地质过程 ,它等同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与普里高津最小熵产生原理 ,对于极复杂地球巨系统及远离平衡态情况加了“总体”两字 ,意思是在局部或短期突变时熵产生率可能是大的 ,但它对全球与长时间的积分而言仍然取极小。换句话说 ,作为一个巨系统 ,固体地球在其局部远离平衡状态时 ,仍然能保持总体上内能消耗取极小的惯性 ,维持对全部固体地球时空系统总体熵产生率取极小准则。 (2 )关于地质作用过程演化的定态遍历准则。地球系统的复杂性不仅表现在其非线性 ,即同时存在着多种可能的定态作为其演化的趋势 ,而且表现在其时空发展过程中将经历尽可能多的定态。非线性非平衡态动力学的一般规律符合大多数包含激变事件的地质作用过程。将来在地球系统偏离平衡态足够远时 ,它可能会具有无穷多个耗散结构 ,因而使系统进入完全?  相似文献   
213.
探索地铁乘客出行目的识别方法,有助于突破智能卡数据(Smart Card Data,SCD)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的局限性,提升SCD在交通出行研究、交通发展规划等领域的应用价值。本文融合多源地理大数据,基于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时空间互动理论,以北京市居民地铁出行为例,在交通出行调查数据中提取5565个地铁出行样本及其对应的出行目的和出行特征相关变量。基于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得到各样本起止站点的土地利用特征相关变量,形成包含每次地铁出行的出行目的、出行特征、土地利用特征的地铁出行数据集。使用基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对地铁出行数据集进行训练完成的分类器对SCD记录的每一次地铁出行进行分类,获得该次出行的出行目的及其不同目的地铁出行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识别方法可有效预测地铁乘客的出行目的,其中,“上班”、“回家”2类出行目的的预测准确率均超过90%;纳入土地利用特征相关变量可显著提升RF分类器预测准确率,印证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时空间互动理论。鉴于当前SCD的可获取性逐渐提高,该项技术在居民地铁出行监测与预测、地铁线网布局和地铁周边土地利用规划等实践方面,具有很强的推广性,有助于更全面地认知大城市居民的地铁出行行为。  相似文献   
214.
袁俊 《热带地理》2011,31(1):82-87,99
基于野外调查和文献分析,对深圳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据产业融合和产业链理论,结合两者互动融合发展的实践成功经验,归纳出两者互动发展的基本模式.结果表明:深圳市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具有必要性;两者互动发展基本模式主要有3种:产业融合的旅游新产品模式、产业链延伸的文化产业景点化模式、产业联...  相似文献   
215.
本文运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有关基本理论。提出了震灾中情感互动、邻里互动、团体互动和社会互动的基本概念;分析了震灾中由上述互动方式构成的社会救灾体系或网络,探讨了震灾中超常行为和从众行为的二重性及其扬抑对策。  相似文献   
216.
在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依托学校的办学资源和学科群优势,充分利用科技创新体系和科研创新成果,以国际化的办学视野,协同创新促进人才的培养,为高等学校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17.
居民地匹配是多源空间数据融合和多尺度数据更新的核心技术环节。针对居民地匹配算法中出现的指标权重、匹配判定的总相似性阈值和各指标相似性阈值的准确量化难题,引入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在处理多要素、复杂性、模糊性分类问题上的优势,将形状相似度、方向相似度、位置相似度、大小相似度和重叠面积相似度作为输入,采用人机结合的神经网络训练策略,对3层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针对不同的匹配场景获取神经网络的权重向量集,实现了多指标综合衡量的居民地匹配。实验表明,该方法解决了多指标匹配算法存在的理论严谨性问题,回避了权重和阈值准确设置的难题,保证了匹配算法的科学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18.
Eco-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 terms of ecological theory,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mutualism and co- evolutionary mechanism between the eco-spatial structure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maps out optimized modes of the eco-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analysis is a case study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n different levels of global, national, provincial and local scales, on the basis of those conclusions are drawn: 1)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cities should be reasonably sized and appropriately densified; the spatial combination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ught to be orderly, and its eco-spatial structure ought to be optimized and effici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nomic society and eco-spatial environment ought to be that of mutual benefit and co-evolution. 2) “The mode of corridor group network” is a certain trend evoked from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3) The eco-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under “the mode of corridor group network” can further increase th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is in favor of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相似文献   
219.
中国城镇非密集地区城乡发展的空间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斌  曾菊新  罗静 《地理科学》2007,27(3):296-303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中国城镇非密集地区的"边缘化";城乡互动发展模式是城镇非密集地区城乡发展的理性选择;通过空间结构创新能够有效推动城乡互动发展。空间福利经济学研究空间消费形态与空间效用分配之间的关系;基于空间福利经济学的区域空间结构创新意在寻求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态优化和层次提升,以实现空间公平与总体效率兼容发展。在中国城镇非密集地区城乡发展的空间创新过程中,政府的空间安排塑造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架构,企业的区位选择构成区域空间结构创新的基本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20.
震后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是在突发性地震发生后,快速获取灾区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及其空间分布情况等,并通过运算与分析,为抗震救灾提供所需的各种决策建议的应急指挥服务系统。以地市级为主要研究尺度,以震后的应急黑箱期为主要关注时段,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出建立毕节市震后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方法。首先,根据毕节市防震减灾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建立地级市震后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然后,采用模块化的整体构架,将系统划分为基础数据库、信息分析与处理、震灾损失评估、信息互动平台、救灾辅助决策等5个子系统;最后,对应系统结构体系,重点论述了信息分析与处理、震灾损失评估、信息互动平台、救灾辅助决策等功能模块的设计思路、技术方法和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该研究可为地市级的防震减灾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