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5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5篇 |
地质学 | 43篇 |
综合类 | 18篇 |
自然地理 | 2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耦合分析方法研究新疆432处文化遗址的时空演变及人地关系。结果表明:(1)新疆文化遗址以集聚模式分布于4个遗址集聚带、12个组群,呈现出"空间组群、线(带)状分布"的空间格局,其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控于自然环境;(2)不同历史时期中央政权经略西域策略的改变使得新疆的经济和政治重心发生转移,文化遗址分布重心轨迹呈"北→南→北"演变的规律,其时间上的演变较多地受人文因素的控制;(3)从旧石器时代至近现代,新疆文化遗址的变化经历了萌芽、发展、上升、繁荣、下降、巅峰6个阶段,遗址的盛衰演化与历史时期自然气候环境的变化、人文要素的兴衰等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内部及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各个要素组合优良时期,政权强盛,屯垦发展,丝路繁荣,气候适宜,文化遗址增长迅猛(如西汉、隋唐)。 相似文献
232.
233.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与国土开发整治——贺吴传钧院士90华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委托,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于1989年初组织有关专家组成"地理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组",由吴传钧先生领导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234.
原始农耕业和畜牧业的发生与发展 在我国当前 ,农业一词往往有两种涵义 :其一是指农耕业而言的 ,也叫作物栽培业 ;其二是指农民所经营的农林牧副渔都在内的 ,也有人叫大农业。到目前为止 ,农业一词只好允许它有两种涵义 ,而无法把农耕业与大农业区别开。由此可见 ,语词的发展即使对于现代人来说 ,也不是简单的事。但在新石器时代 ,原始农耕业和畜牧业发展之初 ,农业似乎是专指农耕业而言的。从古代文字起源也可以得到证据。目前的古人类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是把农业专指农耕业的 ,但到以后就不行了。农耕业的最初发生 ,不大可能在大森林地… 相似文献
235.
236.
旅游现象与活动中的人地关系是旅游研究中的跨学科议题,但目前微观心理与行为视角下的旅游情境人地关系研究尚有不足。本文检视了旅游情境人地关系研究的特殊性和多元性,探究了微观视角下旅游情境人地关系研究的经验化路径,以旅游者行为意愿为例对人—地二元环境刺激促成人—地交互及行为反应的可能机制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实证检验,并分析了上述理论与经验探讨对于旅游情境人地关系研究的启示。研究表明:① 旅游情境人地关系研究具有多元对象、层次、范式及方法论,存在4种主要情形和2种典型范式。② 心理—行为范式是拓展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方向,提炼具体问题和聚焦具体变量是微观视角下旅游情境人地关系研究经验化及本体论化的关键环节。③ 认知和情感形象、地方依恋、行为意愿等构成的经验模型是对人—地二元到人—地交互理论逻辑的一种刻画,为旅游者行为提供了一个可能的人地关系解释。④ 微观视角下旅游者行为意愿的形成经历了地的功能与人的情感两个向度环境刺激、地方依恋人地联结有机体、行为反应之间的传导过程。⑤ 微观视角下旅游情境人地关系研究需把握人地关系主题与旅游现象特性、完善多元尺度和范式、推进理论的经验化、注重方法的问题导向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37.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段从2007年秋季全部进入新课程学习,开始执行新课程标准和使用湘教版地理新教材。在使用近五年的过程中,我们对湘教版地理教材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其优点和不足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广大教师在教材的使用和修改弥补上提供帮助,也希望对教材的进一步修订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38.
中国东部沿海地带人地关系状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作为中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发动机,东部沿海地区人地关系的演进状态和趋势不仅决定着地区自身而且决定着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取向。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人地关系对应公式进行东部沿海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的总体评价。评价的结果表明:第一,与中西部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的实际紧张状态严峻的多,人地关系演进系数达到了2.13 (表观);第二,在地区人地关系的演进过程中,经济活动和人口集聚起着决定影响,其中尤以经济活动的作用最为关键,其贡献度达到75%;第三,未来人地关系状态的协调和改善主要取决于地区自身资源环境基础的扩展和改造能力。 相似文献
239.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绿色发展作为化解自然环境约束、破解经济转型难题、支撑和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关键。正逐渐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全球经济转型与重构的重要指导理念。在梳理绿色发展概念与内涵基础上,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泰尔指数和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对2005-2015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测度与刻画,并进一步耦合自然与人文因素定量探讨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下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 2005-2015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稳步提升,由0.475增加到0.523,总体提高了10%,时序上呈现“W”型波动增加的阶段性演变特征。②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出“东中西”阶梯状递减的区域差异规律,不同类型城市群具有“国家级>区域性>地方性”倒金字塔式集群增长特征,形成了“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稳定等级规模结构。③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效率城市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低效率城市则负向溢出影响,“高高集聚、高带动低”的空间俱乐部趋同现象较为凸显,不同类型城市演化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与时空惯性。④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视角下,人文社会因素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影响程度大于自然本底要素,其中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开放程度和城市气温呈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40.
通过对秦巴山区人地关系演变的系统分析,指出贫困山区的贫困根源在于人口超过其环境容量,在较长的社会历史过程中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和人地关系恶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贫困山区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