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223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59篇
自然地理   96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1年   1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在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化等方面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进程和社会现状,其环境、资源和工农业产品对拉丁美洲和世界都有重要影响。本节课由巴西自然概况、迅速发展的工农业及首都三部分组成。“热带雨林的危机”、“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52.
近半个世纪来,由于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全球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以全球变暖为标志的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主题。按照最近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的解释,全球变化应包括大气成分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人口增长、荒漠化等内容。全球变化对所有生态系统均产生了影响,甚至对脆弱的生态系统如泥炭地(peatland)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53.
郭能读 《地理教学》2005,(8):29-29,39
人口再生产类型有多种划分方法。高中地理课本(选修)第一册(人教社2003年第1版,以下简称“课本”)与2002年印刷的课本(以下简称“以前的课本”)采用的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虽然名称相同,但含义不完全相同。如同为“传统型”,其特征课本说的是“自然增长率较高”,图下的文字说明指出“出生率高,死亡率快速下降”;以前的课本说的是“高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较低”。同为“过渡型”,  相似文献   
54.
《地理教学》2005,(9):46-47
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目前制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近一年来,北京市经济持续增长,绿地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居住人口不断增加,但用水总量比去年同期反而下降了1.2亿立方米。这一增一减是如何做到的?  相似文献   
55.
《地理教学》2005,(10):F0003-F0003
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盲目追求速度快、规模大,土地利用规划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其制定的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划往往存在“小脚穿大鞋”的现象,造成土地的闲置浪费。  相似文献   
56.
《地理教学》2005,(1):44-44
德国有许多外来移民,仅穆斯林人口就有320万人,伊斯兰教成为德国的第二大宗教。德国的穆斯林移民大多数来自土耳其,还有一些来自阿拉伯国家、伊朗、阿富汗、波黑及科索沃等地。他们到德国主要是打工挣钱,但同时也把他们的宗教、化及语言一起带进德国。德民族与穆斯林共同生活几十年基本相安无事。  相似文献   
57.
基于不同人口需要而进行的人类活动对“三江并流”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地作用机制。这一作用机制一方面对“三江并流”世界遗产的保护构成了威胁,但另一方面,通过人口生态生产,实现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的生态化,改进人类活动,也可优化“三江并流”区的地理环境,保护“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8.
掌握城市人口流动动态有利于进行交通预测、应急快速响应,以及合理的城市规划。出租车作为城市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可以反映城市中人口的流动。本文以出租车上下客点数据为例,对比在工作日以及休息日的人口流动差异,分析出租车数据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揭示城市人口流动模式。  相似文献   
59.
中国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及人口经济暴露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中国1960-2014年771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选取有效降水序列95百分位数作为极端降水阈值,将既定持续时间尺度和连续面积上超过阈值的降水事件定义为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采用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ntensity-Area-Duration,IAD)法,根据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和时间上的连续性特征,对不同持续时间的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演变趋势及暴露于极端降水事件下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强度最大的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主要集中在1960-1968、1991-1999和2006-2013年3个时段;(2)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最强中心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发生在北方的多为单日极端降水,南方多为持续多日的极端降水;(3)1960-2014年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影响面积有所增大,相对强度变化不明显;(4)暴露于极端降水事件影响区域内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均呈显著增大趋势,暴露人口最多的年份在1983年,达到2408万人/d,暴露国内生产总值最多的年份在1998年,达到20亿元/d。   相似文献   
60.
中国人口城镇化质量评价及省际差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薛德升  曾献君 《地理学报》2016,71(2):194-39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的重要国策,对人的城镇(市)化的科学评价是正确认识城镇化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基础.目前城--乡二元分析框架下的以城镇化率和城镇(或区域)城镇化质量为主的评价方法,难以反映城镇化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时乡村人口的城镇化发展也被忽略.本文提出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概念,建立了衡量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指标体系.对1995,2000,2005,2010和2012年全国及各省市的城镇人口,乡村人口及总人口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 尽管城镇人口的城镇化速度显著快于乡村人口,但城镇化并非城镇人口独有的社会过程.② 城乡两类人口的城镇化质量在省域尺度上正逐步形成差异明显的空间格局.③ 北京,上海,浙江等少数省市乡村人口的城镇化质量已经超越部分内地省市城镇人口的城镇化质量.建议更新对城镇化的认识和评价标准,探索在城镇化发达的地区调整城--乡二元体制的新途径,促进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