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6篇
  免费   871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测绘学   1561篇
大气科学   622篇
地球物理   422篇
地质学   923篇
海洋学   730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875篇
自然地理   1835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178篇
  2023年   299篇
  2022年   370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4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彭华  赵飞  王华 《热带地理》2007,27(5):472-476,482
旅游协作是旅游系统本身的要素关联,是其客观属性和发展的必然。主题旅游协作是以某一个主题为"红线",将相关旅游要素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旅游协作组织形式。目前关于旅游协作研究中很少涉及主题旅游协作。文中以"霞客行"旅游网络计划为例,讨论了名人故居旅游地开发中,重视物质性遗产开发,忽略非物质性品牌利用所导致的"大品牌,小产品"的问题,提出了利用虚实结合手法,通过主题品牌运作,构建综合性主题旅游协作网络的构想。旨在通过一个产品网络、一个市场网络、一个学术网络和一个虚拟网络的运作来充分发挥徐霞客品牌的纽带作用,以此推动相关主题旅游地协作单位之间的产品共享和市场共享,从而实现协作体系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2.
海洋交通运输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也是消耗能源最多的海洋产业之一,节能减 排对推进海洋交通运输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海洋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的 驱动因素,文章构建模型计算2001—2017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交通运输业的运输周转量、能源消 耗量和产业增加值;建立 LMDI分解模型,分析能源强度效应、...  相似文献   
43.
44.
我队现有职工426人,除7个作业分队、2个辅助生产单位外,还有10个队办企业。“八五”以来,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积极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在局的领导下,经过全体职工奋力拼搏,初步形成了具有我队特色的产业经济新格局,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局“双文明”单位评选标准。1995年全队年人均货币工作量、人均利润和人均生产增加值分别达15040元、1528元和7900元。1990年、1991年被保山地委、行署评为文明单位和先进单位,去年又被保山地区推荐为省级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45.
46.
以广州地铁网络为例,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结合GIS技术对城市地铁网络的发展趋势、拓扑特征和统计特性进行了量化评估;重点通过时空序列数据分析了1997-2016年广州市地铁网络拓扑形成的过程以及统计特性的时空演变特征,以期为城市地铁网络发展和规划布局提供科学参考,促进城市发展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7.
针对矿区环境地质监测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探讨了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遥感技术对矿区进行环境地质监测的方案,并针对该方案面临的问题与难点,提出了运用这两种技术在矿区建立植被净初值生产力(NPP)动态模型来实时监测矿区的环境地质状况的设想。  相似文献   
48.
李长如  杨娜  周洪军 《海洋信息》2005,(1):21-22,30
本文从我国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局面出发,提出海水利用是解决这一危机的有效办法,综述了国际上发达国家海水利用业发展状况,结合我国实际阐述海水利用业在我国发展的过程,分析了海水利用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并对促进海水利用产业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9.
粤港澳大湾区知识网络空间结构演化特征与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爽  王少剑  王泽宍 《热带地理》2019,39(5):678-688
以2000—2018年国内外期刊数据库合作论文数据为基础,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结构指数法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知识空间网络结构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知识网络格局由广州的“一家独大”逐渐演变为广州、深圳、香港“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香港虽然处于知识网络的核心位置,但受行政壁垒的影响,主要与广州、深圳高等级的城市建立紧密的知识合作联系。2)粤港澳大湾区知识联系网络呈现“核心—边缘”结构,西部地区知识联系远低于东部地区,虽然研究期内湾区的知识网络的极化特征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不均衡性仍然显著。3)湾区知识活动主体的自身需求是促进城市间知识合作的内在驱动力,知识环境和知识联系通道是区域知识合作网络外在推动力,在内生作用和外生作用的共同影响下,知识合作产出得以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知识网络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50.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阿里巴巴平台数据,从企业和行业两个层面考察“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就业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企业层面而言,“互联网+”阻碍了制造业企业的就业增长。具体分企业规模来看,“互联网+”能够促进大型企业就业增长,但对小微企业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就行业层面而言,“互联网+”程度加深对行业就业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从产业集聚来看,地方专业化、产业多样化和产业内竞争三类集聚动态外部性显著促进企业就业增长和行业就业增长,但地方专业化和产业内竞争会阻碍“互联网+”对行业就业带动作用的发挥。此外,“互联网+”和产业集聚的就业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