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5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74篇
大气科学   127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400篇
海洋学   502篇
综合类   542篇
自然地理   126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43.
浙江原发性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原发性产业集群是浙江省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是在开放的环境中自发形成的。独特的区域“文化基因”,产业特定性知识,产业氛围与地方政府的促进作用是原发性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因素;小企业大群落,区内企业的分工协作与竞争,产品的多样化与差别化及集体学习是其主要特点;生产要素的培育和创造,区域品牌树立,学习型企业群落创建及特色制造业基地的培育是产业集群区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4.
企业网络发育程度与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分析企业网络的发育和完善程度出发,探讨影响网络创新能力的因素。文章指出,网络发育程度与创新能力(创新数量、创新发生的频率)是正相关的。从宏观上讲网络越密集、各种正式和非正式联系越有效、网络联系越稳定、网络自我更新能力越强、网络的开放性越强、网络越能根植于当地的良好的区域环境,越容易激发创新;从微观上讲,网络中行为主体的学习能力越强,其创新发生频率越高,创新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45.
中国加入WTO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入WTO对中国的经济运行环境和区域经济走势将带来深远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有潜力和条件参与较高层次国际竞争的地区之一,但是该地区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突出。因此,利用新的视角开展中国加入WTO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的综合研究,对我国21世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走向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作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加入WTO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冲击力进行了评估和判断。本文认为,为应对中国加入WT0后所带来的冲击,抓住发展机遇,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有必要形成共识,规范和统一地方政府行为,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条件下,对区域产业调控机制和模式作重新构思,以进行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和区域产业分布格局跨省市、全区域的合作与协同调整。  相似文献   
46.
47.
近年来,忻州市气象局党组一班人在产业发展思路上,认真学习领会中国气象局和山西省气象局发展科技服务与产业的精神,充分吸取发达地区、先进地市的产业经验,全面研究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对策,结合忻州当地的实际情况,一致把忻州产业发展的潜力定位在依托部门科技优势,努力寻找与相关部门的结合点,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奋力开拓,使忻州局的科技产业走上了稳定传统项目,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的良性循环的路子,并取得一定的成绩。1立足忻州实际,确立产业思路1.1忻州自然经济基础薄弱,连年财政收入不能令人乐观忻州地处晋北黄土高原腹中,土地贫瘠,人…  相似文献   
48.
胡跃文  姚敏 《贵州气象》2003,27(6):36-38
根据黔东南州气象科技产业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探索气象科技产业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使气象科技产业走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实现政企分开和股份制改造,更好地为黔东南州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4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气象现代化建设在国家和地方的双重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先后建成和正在建设一批大中型骨干工程项目(如国家中心巨型机系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等),基本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五级信息网络系统,新一代气象业务技术体系逐步完善并得到发展,气象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在此过程中,气象部门在人才、技术、装备、系统等资源方面形成了雄厚的实力。这些资源除了承担气象业务发展的任务外,还有足够的部分可直接用于为社会服务,发展部门的高新技术产业。为此,中国气象局提出了气象部门的综合经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产业为首的战略。无论从国际国内的大环境看,还是从气象部门本身的发展看,这个战略都无疑是中国气象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一方面将有力地推动和促进气象事业的发展,同时,将使气象部门更加直接地进入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发挥气象科技辐射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就气象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必要性,思路及具体运作提出一些浅显的见解。  相似文献   
50.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52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园的差别,现有发展水平,类型及共空间分布态势,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不同类型提出了各自有别的发展战略和措施,并对我国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区位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