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71篇
海洋学   94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2篇
  1944年   2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报道了河南省栾川县秋扒乡晚白垩世秋扒组发现的甲龙类化石。化石包括单枚牙齿、一几乎完整的背椎体、不完整的肋骨和坐骨。虽然化石材料少,难以确立属种,但是这是除中原龙产地外,中原地区发现的第二个甲龙类化石点。该化石的发现为研究甲龙类的迁徙及其古地理分布特点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2.
戴蒙  严光生  刘翠  邓晋福 《地学前缘》2016,23(5):266-280
内蒙古满洲里地区的甲乌拉铅锌银矿区的成岩、成矿事件及其相互关系目前仍有很大争议。文中对矿区内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石英斑岩、闪长玢岩开展详细研究。锆石SHRIMP U Pb年代学研究表明:矿区致矿侵入体之一石英斑岩形成于(129±4.8) Ma,成矿晚(或后)期的闪长玢岩形成于约(124±2.5) Ma;认为铅锌银等成矿作用应发生于(129±4.8)~(124±2.5) Ma,为早白垩世末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英斑岩具有高硅、高钾、贫钙等特征,TAS图上属于亚碱性系列,硅铁镁图上属于钙碱系列,硅钾图上属于高钾钙碱系列。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且具有低Sr、高Y等特征。闪长玢岩同样展现出高钾、高铝、贫钙特征,TAS图上属于亚碱性系列,硅铁镁图上属于拉斑系列;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明显负铕异常,但稀土总量较高;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同具有低Sr、高Y等特征。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石英斑岩具有火山弧的特征,主要来源于壳源的熔融;闪长玢岩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弧的特征,主要来源于地幔的熔融,但经历了壳源的混染上述岩浆与甲乌拉的铅锌银矿;推测应为蒙古-鄂霍次克洋由俯冲向陆陆转换阶段产物。  相似文献   
173.
对广西德保铜矿钦甲岩体不同单元中的锆石进行了Hf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钦甲岩体中锆石εHf(t)值变化范围为-17.0~+7.8,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DMC)范围为0.93~2.49Ga,峰值为1.3~1.6Ga,表明它们的岩浆源区主要以中元古代地壳物质为主,同时在成岩过程中有地幔组分的参与,属壳幔混源花岗岩,推测钦甲岩体可能形成于岩石圈伸展的壳幔混合作用环境。华南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中锆石Hf同位素特征,表明岩浆形成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地幔物质加入,暗示华南地区在早古生代发生过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4.
对甲马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三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变化大,从240℃到>500℃.矿床形成早期干夕卡岩阶段,矿物形成温度大于500℃,湿夕卡岩阶段均一温度区间集中在270℃~360℃之间,该时期为硫化物矿物形成的主要沉淀阶段.矿床的矿物组合、包裹体类型及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以高盐度、富含Na、K、Ca、Si、Cl-、SO42-、CO32-等成分为特点,流体来源以岩浆作用为主.甲马矿床属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典型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根据甲马矿床与附近驱龙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特征对比分析,提出二者应属于同一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75.
对东海内陆架杭州湾附近的季节性水体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中的主要藻类生物标志物进行分析,如菜籽甾醇、甲藻甾醇和长链烯酮,分别对应于硅藻、甲藻和定鞭藻,分析探讨水体颗粒物和沉积物中藻类生物标志物的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东海内陆架表层沉积物中藻类生物标志物空间分布特征明显,由杭州湾近岸向海,含量随水深增加而增加;颗粒物中生物标志物含量的季节变化突出,夏季样品的含量最高。生物标志物的时空变化主要受控于藻类生产力的变化。由于营养盐丰富,高初级生产力主要分布在远离河口的冲淡水和外海海流交汇的水域;夏季由于长江冲淡水携带营养盐影响扩大,近岸浮游植物生产力最高。此外,结果还显示表层沉积物与颗粒物中优势甾醇有显著差异,颗粒物中菜籽甾醇占优势,而表层沉积物中甲藻甾醇占比更大。除了通常解释的颗粒物中有机质主要反映局部地点的瞬时性,而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反映更广区域的多年平均性,我们认为沉积物中可能发生的菜籽甾醇后期氢化作用改造有巨大影响,导致沉积物中菜籽甾醇含量相对甲藻甾醇大量降低。本研究结果强调沉积物中生物标志物沉积历史的复杂性,理解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标志物的相对变化对于沉积记录中生物标志物的准确解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6.
丹巴县甲居滑坡复活机制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居滑坡为一个特大型堆积层古滑坡,因其位于四川省丹巴县甲居藏寨风景旅游区而广受关注.结合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从滑坡形态、坡体结构、地表变形破坏发育特征等方面人手,对该典型堆积层滑坡进行了分析论述.研究表明,滑坡形成演化历史较为复杂,是一个多级多层滑动形成的非连续复合变形体,其变形复活与滑坡岩土结构、河流侵蚀和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滑坡具有长期间歇性蠕滑变形特征,以局部滑移为主,难以产生整体性变形破坏,进而为滑坡下一步的监测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7.
西藏吉隆地区白垩纪复理石相遗迹化石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新  李金和等 《地质通报》2002,21(11):745-748
系统描述了西藏南部吉隆地区白垩纪甲不拉组和宗卓组首次发现的复理石相遗迹化石5属、7种。主要遗迹属有Chondrites,Cosmorhophe helminthoida,Muensteria,Phycosiphon,Phymatoderma。遗迹化石的形态、习性、水深分布等环境成因特征清楚地显示其为深海Nereites遗迹相的典型代表,反映复理石相深水沉积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78.
李钦祖 《地球物理学报》1974,17(03):155-164
随着我国地震台网的不断增密,区域地震的研究正在迅速发展,所面对的资料是大量小地震。此外,在任何一个地震序列中,小地震的数量总比大地震多得多。因此研究小地震的机制非常必要。本文试图给出一个研究小地震机制的方法。此方法采用双力偶点源模型,通过三个变角来确定应力主轴的取向。为了求解三个变角,利用四个地震台初动振幅的相互比值建立了三个方程。此方法要求至少有四个地震台,而每个台只要有一个分向的良好记录即可。对地震仪的特性提出了要求,对地面影响和此方法的震级限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9.
在水盐体系中,大量Li+的存在,对EDTA络合滴定法测镁有严重的干扰,使滴定结果偏高。采用体积比为1∶9的正丁醇与无水乙醇作掩蔽剂,探究其在不同Li+/Mg2+摩尔比、不同浓度、不同取样量下的适宜加入量,得出混合醇的加入量与Li+/Mg2+摩尔比有较大关系,与溶液浓度、取样量的多少均无明显关系;同时指出在同一Li+/Mg2+摩尔比下混合醇的加入量有个适宜的范围。该方法的相对误差不大于0.3%。对提高含Li+和Mg2+的水盐体系相化学实验研究的可靠性和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0.
内蒙古甲乌拉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演化与成矿机制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内蒙古甲乌拉大型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我国北方重要的银多金属矿集区,该矿床属于大兴安岭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银多金属成矿带。为探讨其成矿流体演化和成矿机制,对矿床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深入研究。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均一温度集中在180℃~260℃,结合流体包裹体热力学公式计算得到:流体盐度范围为0.18%~12.62%,流体密度为0.637 g/cm3~0.976 g/cm3,流体压力的变化范围是0.344 MPa~16.205 MPa,成矿深度约为0.5 km~1.5 km。激光拉曼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属于H2O-NaCl体系。甲乌拉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的总体特征表现为中低温度、中低压力、中低盐度、低密度的流体。矿床成矿流体有两种来源:其一可能为岩浆源为主导的流体;其二可能为大气降水为主导的流体。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发生流体的混合作用。不同性质、成分流体的混合作用是导致成矿元素发生聚集、沉淀形成矿床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