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4篇
  免费   1386篇
  国内免费   1582篇
测绘学   2016篇
大气科学   400篇
地球物理   881篇
地质学   4058篇
海洋学   863篇
天文学   115篇
综合类   568篇
自然地理   401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378篇
  2018年   276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484篇
  2013年   399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483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7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20×10~9Pa和25×10~9Pa条件下,对石榴石橄榄岩进行的14次高温高压熔融实验研究表明,在1600℃时石榴石橄榄岩开始熔融(初熔),熔体中的SiO_2>70%,Na_2O+K_2O>8%,类似于A型花岗岩成分。本实验为地幔花岗岩的成因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2.
对虾一种无包涵体杆状病毒病原的PCR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对虾无包涵体杆状病毒的快速诊断技术,应用PCR技术分别对暴发性流行病发生前、流行中和发病后的对虾样品进行了检测.根据已克隆的对虾杆状病毒部分基因组序列而设计的引物能特异性地扩增出靶DNA片段,最低可以检测1pg的病素DNA.由典型发病症状对虾的胃、腮、肝胰腺、中肠、游泳足、肌内和心脏等器官和组织中成功地检测到病毒.不同组织和器官经扩增得到的信号强弱不同:病虾的胃扩增得到的信号最强,中肠、肌肉、心脏和游泳足次之,腮和肝胰腺信号最弱,说明病毒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数量及感染程度不同.在对虾发病前及发病后,用二次PCR还能检测表面不发病呈隐性感染状态的对虾携带的病毒;而对野生健康虾的检测结果为阴性.研究表明,PCR是检测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快速、灵敏而准确的方法,对病毒病的早期诊断、防治和高健康对虾品种的选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
三传感器波浪水槽二次反射主动吸收方法是加拿大科学院水力中心最近开发的一种水槽反射波控制技术。该法在造波板前 1~ 2倍波长处布置 3个传感器 ,通过入反射波分离方法得到准确的入反射波参数 ,以此调整造波信号 ,有效地吸收由建筑物反射回到造波板的二次反射波。文中在分析波浪水槽二次反射吸收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介绍了加拿大水力中心对现有方法的改进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34.
本文给出了满足给定数字特征和谱的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即用无记忆非线性变换实现非正态随机信号的模拟.该法与Gujar法相比较,放宽了变量概率分布的限制,只要求变量矩的存在。同时考虑无记忆非线性变换对谱的影响,用异于Liu的方法在频域上求解输入正态分布随机序列的谱.  相似文献   
35.
根据文献[l]建立的底层温度(TH)与其水柱垂向平均温度()的经验关系,结合流体动力学方程和(垂向平均)热传导方程,发展了以水气温差和风速为已知量的底层温度二维数值预报模式。该模式避开了海面热量和动量输入在垂直水柱中分配的复杂物理过程而直接报出底层水温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此外,从试报结果看,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6.
PLS-ANN分析血浆自体荧光光谱的二阶导数光谱识别胃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偏最小二乘法结合神经网络法(简称PLS-ANN)分析血浆自体荧光光谱的二阶导数光谱识别胃癌的优势,对20例胃癌病人和23例健康人血浆进行以405nm为激发光的自体荧光光谱检测,采用PLS-ANN法分别对血浆自体荧光光谱和二阶导数光谱进行判别分析。PLS-ANN分析血浆的自体荧光光谱法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83%,准确率为79%,PLS-ANN分析血浆的二阶导数光谱法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96%,准确率为93%。结果表明PLS-ANN分析血浆的二阶导数光谱法识别胃癌,优于PLS-ANN分析血浆的自体荧光光谱法,有望成为快速识别胃癌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7.
DGPS RTK技术在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介绍了DGPS RTK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作业流程,阐明了该技术在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中的适用性,并以除六泾水文大断面的测量为例介绍了利用该技术进行工程实测的过程,通过对实测数据成果的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8.
中太平洋海山群漂移史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太平洋海山群的海山呈簇状排列且近EW向展布于太平洋海山密集区,其四周分布着一系列NW走向的线性列岛及规模巨大的水下海山链。它位于明显属于海山链构造的夏威夷群岛和马绍尔群岛之间,处于莱恩群岛的北西向延伸方向上,与热点作用的板内火山作用关系密切。结合前人对中太平洋海山群形成和漂移的认识,从板块运动和几何学角度出发,采用Backtracking和Hot-spotting海山追踪方法对该区海山进行了追踪,发现该区海山的热点源主要位于现今法属玻利尼西亚群岛区(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这与前人从古地磁和钻探资料出发得到的结果相接近。研究表明,中太平洋海山群是多热点成因的板内火山作用和板块构造运动的共同产物,它在130~90Ma期间起源于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曾随着太平洋板块发生过向南和向北的运动,既有水平方向的漂移又有垂直方向上的升降,在漂移和升降过程中还受到了当时大规模多期的热点活动和断裂活动的改造作用,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后才到达今天的位置,最后形成了现今呈簇状分布的海山群。  相似文献   
39.
狭窄河道的二维潮波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昭庆  许卫忆 《海洋学报》1989,11(5):650-658
本文用ADE方法对狭窄而弯曲的河道进行了水平二维的潮波模拟,并运用不等距网格处理了区域的大弯曲问题,对于谢才系数在狭窄区域的取值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在狭窄区域谢才系数还依赖于区域的横向尺度。  相似文献   
40.
乙酰褐藻酸丙二酯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变褐藻酸丙二酯的溶解性,本文以氢碘酸为催化剂,将褐藻酸丙二酯与乙酐反应,制备了乙酰褐藻酸丙二酯。生成物不溶于水,可溶于多种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本文用IR,~1H-NMR,HGPC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