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0篇 |
免费 | 889篇 |
国内免费 | 5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50篇 |
大气科学 | 254篇 |
地球物理 | 206篇 |
地质学 | 1523篇 |
海洋学 | 438篇 |
天文学 | 42篇 |
综合类 | 161篇 |
自然地理 | 1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67篇 |
2023年 | 109篇 |
2022年 | 127篇 |
2021年 | 146篇 |
2020年 | 169篇 |
2019年 | 142篇 |
2018年 | 142篇 |
2017年 | 77篇 |
2016年 | 93篇 |
2015年 | 93篇 |
2014年 | 140篇 |
2013年 | 117篇 |
2012年 | 150篇 |
2011年 | 131篇 |
2010年 | 141篇 |
2009年 | 137篇 |
2008年 | 192篇 |
2007年 | 83篇 |
2006年 | 104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76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3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芨芨台子地区早二叠世玄武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在时空上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其岩石类型主要为亚碱性玄武岩和流纹岩,主体属钙碱性系列。玄武岩SiO2含量为47.70%~51.71%,TiO2含量(1.26%~1.52%)略高于N型大洋中脊玄武岩,高Al(Al2O3=14.06%~20.93%),富Na贫K(Na2O/K2O=2.34~28.36),低Mg(MgO=2.99%~8.62%,Mg#为27~52),表明其玄武岩浆发生过明显的橄榄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玄武岩轻稀土元素略微富集,Eu异常不明显(δEu=0.85~1.02),相对富集Rb、Ba、P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Sr、Ti等不相容元素。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玄武质岩浆来自于亏损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且受到一定程度的地壳物质混染,显示了板内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陆内伸展环境。流纹岩具有较高的SiO2(73.58%~75.45%)和全碱(Na2O+K2O=8.56%~8.79%)含量,以及较低的TiO2(0.12%~0.18%)、Al2O3(12.77%~13.24%)和MgO(平均为0.21%)含量;显示右倾负斜率稀土配分模式,Eu负异常明显(δEu为0.52~0.70),显著富集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Nb、Ta、Sr、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后碰撞伸展环境下底侵玄武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博格达造山带东部芨芨台子地区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套火山岩应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同时获得流纹岩锆石U-Pb年龄为(294.2±1.3)Ma,表明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早二叠世早期。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研究区在历经石炭纪汇聚碰撞事件后进入二叠纪后碰撞伸展的演化时期,为进一步理解博格达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板块构造体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2.
现代大地测量数据中往往存在时间相关性,忽略观测值时间相关性会影响参数估值的精度和可靠性。因此,本文研究了几种时间相关观测的动态数据处理方法。首先,对观测值时间相关性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扩展和统一。利用极大验后估计原理,提出了第3种思路,并在无历元公用参数和有历元公用参数两类模型下,详细推导了去相关变换法、差分变换法和极大验后估计法这3种思路的动态解,并对它们的特点和等价性进行了论证。其次,为了平衡实际应用中的解算效率且同时有效顾及时间相关性,利用自相关函数表达时间相关性,导出了相应退化形式。最后,通过GPS实测数据验证了本文理论公式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3.
124.
125.
通过对桩侧和桩底后压浆,可大幅度提高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应用桩-土理论分析了后压浆中浆液对土体及桩体的作用,并从分析影响桩基承载力的因素出发,研究了后压浆的作用机理.在渗透率小的地层中后压浆以压密注浆为主,在渗透率大的地层中后压浆以渗透注浆为主.为避免过分压裂土层,在压浆过程中应控制灌浆压力.压浆量是影响后压浆质量和提高单桩承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6.
127.
胶东型金矿具有独特的成矿特征和成因机制,不同于国际已知金矿类型。为了深化认识控制矿床形成、变化和保存的地质要素及成矿过程,本文综合分析了胶东半岛晚中生代岩浆作用、构造活动和成矿特征及其构造背景,提出该区深部岩浆活动与地壳快速隆升及浅部变质核杂岩、张性断层、断陷盆地等伸展构造,共同控制了以Au为主的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演化过程,谓之热隆-伸展成矿系统。阐明了晚中生代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元素变化规律,发现了金矿化蚀变带中的低Ba、Sr含量异常及早白垩世胶东地壳中金丰度的显著变化,揭示了壳幔物质混合和伟德山型花岗岩岩浆活动对金成矿的贡献。认为这一成矿系统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的后俯冲伸展环境,由于软流圈上涌导致岩石圈地幔性质由富集向亏损转化,从而引起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变化,地球化学元素重新调整,幔源含金流体与由重熔下地壳析出的壳源含金流体混合形成富金流体库,并产生贫金花岗岩。大规模岩浆活动为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提供了热动力条件,上地壳伸展产生的断裂构造则为成矿元素聚集提供了良好空间。热隆-伸展成矿系统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重要的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28.
海南岛后地台造山-造盆模型:火成岩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邹和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7,21(2):117-123
海南岛自海西运动晚幕之后进入后地台活化或地洼阶段,并经历了晚海西-印支期挤压(碰撞)造山、地壳隆起和燕山期以来的块断型造山-造盆作用的过程。火成岩研究资料表明,海南岛地区在晚海西-印支运动期间曾形成一个具有加厚陆壳的后地台造山带;燕山晚期开始出现的裂陷作用是在仍有山根(约60km厚的陆壳)存在的条件下造山带拉伸塌陷阶段的产物;岩石圈底层剥离与地壳山根的去除并最终导致了海南及其邻区从大陆型壳体向陆缘扩张带型壳体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9.
东天山伊吾二叠纪花岗质杂岩体的锆石定年、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伊吾花岗质杂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构成。锆石LA-ICP-MS U-Pb定年分析得到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284.6±1.4Ma和284.0±1.1Ma。结合地质证据,此年龄表明该杂岩体形成于碰撞之后的二叠纪早期挤压-伸展转折阶段。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等方面的对比研究表明这两种岩石为同一岩浆演化的产物。与二长花岗岩相比,碱长花岗岩表现为硅、碱的含量较高,而铝的含量较低;富Th、U、Nb、Ta,贫Sr、P、Ti、Sm;DI和Rb/Sr升高,Nb/Ta和Zr/Hf下降,从二长花岗岩到碱长花岗岩表现出连续分异演化的趋势。计算得到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的模式年龄(t_(DM))分别为693Ma和763Ma,ε_(Nd)(t)分别为+4.53和+4.64,(~(87)Sr/~(86)Sr)_i分别为0.703858和0.703855,表现出高ε_(Nd)(t)低(~(87)Sr/~(86)Sr)_i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伊吾岩体的岩浆来自新元古代时从亏损地幔分离出来的初生地壳源区。二长花岗岩岩浆是这种初生地壳岩浆演化的产物,而碱长花岗岩形成于二长花岗岩母岩浆经斜长石、磷灰石、钛铁氧化物、榍石、独居石、褐帘石和锆石等矿物分离结晶后的残留岩浆。 相似文献
130.
后竹亭水源地是曹洼水源地的一部分.由于地处鲁西南经济发达区,工业取水项目、取水量逐年增加.为正确评价后竹亭水源地供水能力,合理开发水资源,将后竹亭水源地纳入曹洼水源地进行整体评价,并对后竹亭水源地拟订三个开采方案进行计算比较,最后选定方案二,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