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13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82.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利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59-2006年的气象、冰川物质平衡和1980-2006年的水文资料,分析了其冰川径流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1996年以来的显著升温,导致了1号冰川水文点径流主要受夏季气温变化的控制,冰川物质损失对径流的补给作用已超过了降水的作用.1996-2006年与1980-1995年相比,夏季气温...  相似文献   
83.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芯记录形成过程及年代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冰川冰芯记录了历史时期的气候环境信息.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位于亚洲大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腹地,1991 -1998年在1号冰川钻取的4根深冰芯(To ~T3),用于探究该地区历史时期各项气候环境信息记录.通过化学离子季节变化特征以及δ18O和Mg2+的剖面与树轮重建的温度记录对比,分别对冰芯T2(80.1 m)的32...  相似文献   
84.
冯芳  李忠勤  金爽  冯起  刘蔚 《水科学进展》2013,24(5):634-641
依据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3个站点实测次降水δ18O和δD数据以及气象观测资料,结合临近GNIP(Global Network of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站点数据,对其降水δ18O和δD特征及水汽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中δ18O值波动范围大,但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降水δ18O较低,夏季降水δ18O较高。受流域山区气候和地理条件影响,从上游到下游各站点大气降水线截距和斜率均呈现逐渐减小趋势。大气降水中δ18O和δD与日均气温存在密切正相关关系,且温度与δ18O之间的相关性优于δD。降水中d-excess值也表现出季节性变化,冬季降水d-excess值高于夏季降水。利用HYSPLIT 4.0气团轨迹模型,得出夏季水汽主要来源西风环流输送,冬季受西风环流和极地气团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85.
乌鲁木齐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主要成果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军  宋和平 《地震地质》2008,30(1):273-288
乌鲁木齐市建成区和规划区作为探测目标区,对区内的活动断层及其深部发震构造进行了系统的探测,对活动断层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了初步评价。根据断层活动性鉴定,确定目标区内存在2组全新世活动断层,即王家沟断层组和九家湾断层组。前者为近EW向的北倾逆断层,后者为NE走向的北倾正断层。晚更新世活动断层为八钢-石化隐伏断层、西山断层、碗窑沟断层和白杨南沟断层。深部发震构造探测揭示出目标区所处的北天山山前薄皮推覆构造及其前缘逆断层-褶皱的清楚结构,结合流动地震观测和小震精确定位等,建立了目标区活动断层的发震构造模型。通过古地震探槽和地震活动性研究对目标区全新世活动断层和晚更新世活动断层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直下型大地震所引起的强地震动进行了预测,对全新世活动断层可能产生的地表错动带和晚更新世活动断层可能引起的地表变形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6.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震源深度分布与断层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精度较高的常规地震目录和双差定位目录,对乌鲁木齐地区震源深度的分布特征及与断层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地区的平均震源深度随震级的增加而加深,并形成3个分布层。震源绝大多数分布在上地壳1~35km深度范围内,优势集中在上地壳16~25km深度范围内。平均震源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断层的展布密切相关,乌鲁木齐市附近的3组断裂所夹持的地块震源深度最浅,深度处于17~21km之间,而在周边一些深大断裂上震源深度较深。不同构造部位的震源深度剖面显示,清水河子断裂、齐古断裂、依连哈比尔尕等断裂的断裂面处于无震蠕滑或闭锁状态,地震主要发生在其下的滑脱层中;而在霍尔果斯、西山、二道沟等断裂上,震源深度从滑脱层延伸到断裂面上,反映出断裂未完全闭锁时的弱运动状态,显示这些断裂为新的活动断裂。震源深度的分布还与乌鲁木齐地区复杂的地壳结构有关,地震多分布在低速体之上或低速体和高速体之间的夹层中  相似文献   
87.
We have made careful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trench exploration to the Xishan fault system in west of Urumqi,and an integrated analysis in conjunction with data of deep seismic sounding.Our result suggests that under the SN-oriented compressive stress,the Xishan block moves steadily toward the Tianshan Mountains in south,resulting in southward thrust-slip and crustal shortening,particularly the southward thrust of the Xishan fault which serves as the main boundary in south.North of the Xishan fault are the ...  相似文献   
88.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退缩,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以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根据1958年以来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冰川消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50 a来冰川在表面粒雪特征、成冰带、冰川温度、面积、厚度及末端位置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而这些变化均与气温的升高有着密切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升温,使冰川的退缩出现了加速趋势,冰川融水径流量也呈加速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89.
乌鲁木齐河源冬季积雪淋溶作用的实验结果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侯书贵 《冰川冻土》2000,22(4):362-365
乌鲁木齐河源冬季积雪样品的对比淋溶实验结果表明 ,积雪最初融水中发生离子富集现象 ,尤其对于经过多次融冻循环的积雪样品 ,Cl-,NO-3 和SO2 -4 的最大浓缩系数可分别高达 2 .7,4.0和4.5 ,因此有理由认为积雪融化是产生淋溶现象的先决条件 ,但发生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积雪内不同离子成分的存在位置有所差异 ,并且融 -冻循环过程可增强积雪的淋溶作用程度及其淋溶择优性 .  相似文献   
90.
本文以时间序列分析为基础,对河流年径流过程的预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着重分析了径流过程的分解、各组成分量的特性及其模拟方法。并以乌鲁木齐河年径流过程为例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