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86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221.
安徽齐云山丹霞地貌成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齐云山丹霞地貌主要发育于中白垩统小岩组K2x1红色砂砾岩层中, 该区地貌发育主要受景德镇-祁门断裂带、江湾-街口挤压破裂带和开化-淳安褶断带三大断裂带控制。在白垩世该区经历了地块沉降, 成为陆上的断陷湖盆, 由此接受了巨厚的白垩系红层堆积。在新构造运动中, 该区经历了隆升过程, 巨厚的白垩系沉积物变成了海拔500~600 m的山体。白垩系红色砂砾岩在经历了垂直节理发育、风化破坏阶段及剥蚀搬运阶段后, 同时受岩性本身砂岩与砾岩在组分和结构上的影响, 差异性风化剥蚀显著, 因此形成了壮观的峰林、崖、洞、方山、城堡及天生桥景观。该区585 m、400 m和150 m处的三级裂点, 大致反映了该区新构造运动中三次主要的抬升过程。  相似文献   
222.
中国丹霞地貌空间格局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通过分析中国丹霞地貌的空间分布格局,把我国丹霞地貌划分东南、西南和西北三大集中分布区。主要研究了三大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的景观异质性。东南区 (包括浙、闽、赣、粤、湘、桂等省区) 多发育临溪丹霞峰林、丹霞赤壁、一线天、天生桥等景观;西南区 (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带) 以赤壁与急流瀑布相伴为主要景观特色;西北区 (包括陇山周围、河湟谷地) 则呈现出特有的干旱区丹霞地貌景观,区内由于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如小气候及流水作用,黄土盖层成分及其存在与否的差异性,区内景观异质性显著。从三区的构造运动上升速度、降水强度、植被等生物作用、河川过程以及黄土作用等地质地理、气候条件、生物、理化等内外动力作用,分析了形成这种景观差异性的原因、形成机理和过程。  相似文献   
223.
中国丹霞地貌的南北差异及其旅游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学军 《山地学报》2003,21(2):180-186
丹霞地貌是中国科学家确认的一种独立地貌类型,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丹霞地貌的旅游价值日益引起国人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其形成原因和所处气候带的不同,地貌景观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异。以秦岭——淮河为界,中国南方丹霞地貌露头不仅规模大、数量多、色彩鲜明,而且形态多样奇特;中国北方丹霞地貌露头规模和数量均较小,而且色彩形态呆板。但是由于岩性和形态的原因,不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丹霞地貌均与人类历史活动关系密切,只是由于中国南北方的历史文化差异,南北方丹霞地貌的文化积淀差异也较为明显。北方的干旱气候铸就了北方丹霞地貌的石窟艺术和宗教文化积淀,而南方湿润季风气候则决定了丹霞地貌与古寨文化和墓穴文化的渊源关系。因此,北方丹霞地貌的旅游开发应突出其文化主题,而南方丹霞地貌的旅游开发则应展示其自然与文化的综合特征。  相似文献   
224.
地质公园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也是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目前陕西省已获批准建立的国家级地质公园有8处.  相似文献   
225.
基于地表基础地质调研、GIS流域分析与深部地球物理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选取长江支流湘江沟头的两条具有共同溯源侵蚀点(矮塘村)的水系作为研究对象, 对比两条水系程江和注江相同河长流经区的地形地貌、水位高程、地层、构造背景以及深部电阻率数据, 综合分析两者的侵蚀能力的差异性。其中, 注江流域的基岩易于被侵蚀, 节理较为发育, 使得其下蚀作用和溯源侵蚀能力较强。预测两条水系的演化趋势会在矮塘村周边发生河流袭夺现象, 从而影响到程江下游的鲤鱼塘镇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此外, 注江的持续下蚀作用会加强对基岩白垩系红层的侵蚀作用, 推测其流域未来可呈现更为壮观的丹霞地貌。   相似文献   
226.
四川盆地是我国著名的中生代红层盆地,盆地内丹霞地貌分布较广.本文对沐川地区白垩系窝头山组(K1W)砖红色长石石英砂岩碎屑锆石开展了 LA-ICP-M SU-Pb定年分析,为探讨四川盆地西南部丹霞红层物质来源提供年代学证据.研究表明,样品20M C01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于2565~2398 M a、1972~1...  相似文献   
227.
正桂平丰富多样的地质遗迹景观,引来无数人攀爬驻留、观赏咏叹。厚重的历史文化沉积,将这片石灵水秀的大地渲染得更为迷人。位于桂平市麻垌镇的白石山,其巨大成群的灰白色岩石在丹霞地貌中本身就罕见,而更为神奇的是有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称赞为"青霄第一峰"的独秀峰,还有被中国道教列为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一洞天的"白石洞天"等景观。这一神奇的洞天府地,吸引着我们前往探访,欣赏这堪称小小的丹霞地貌博物馆,亲眼见证白石山独特的  相似文献   
228.
段雯娟 《地球》2013,(9):84-87
正"湖中有山,山中有湖,山环水,水绕山,把分散于崇山峻岭之中的奇峰异石通过湖水连结在一起,是天下第一湖山。"中国著名河流地貌专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尤联元,曾这样评价泰宁大金湖。  相似文献   
229.
关于丹霞地貌概念和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汀  赵逊  彭华  侯荣丰 《地球学报》2014,35(3):375-382
现代丹霞地貌研究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地质学家冯景兰先生和陈国达教授是最早命名并进行丹霞地貌研究的科学家,也是从那时候丹霞地貌这一地貌术语正式由我国地学家首先命名和定义,但是对丹霞地貌概念的理解达数十种之多,各有侧重。本文基于大地构造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的认识提出了典型和扩展丹霞地貌的概念和分类,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丹霞地貌的准确定义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30.
《国土资源情报》2014,(6):F0002-F0002
正綦江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重庆市綦江区,距重庆市主城区70公里。公园由马桑岩木化石园区、老瀛山恐龙足迹——丹霞地貌园区、古剑山丹霞地貌园区组成,规划面积99.8km~2。主要地质遗迹有木化石群、恐龙足迹化石群、恐龙化石、丹霞地貌、沉积构造等。木化石丰富、清晰、高大和完整;恐龙足迹化石数量众多,保存完整,形态生动;丹霞地貌特征典型、景观优美。是一座珍贵的地学宝库,一处得天独厚的科普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