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86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由于造景岩石普遍为钙质和铁质胶结的砂岩和砾岩,丹霞地貌具有独特的景观特征和成因机制,同时因具有较高的科学和观赏价值而成为备受关注的旅游资源。东南湿润区丹霞地貌的研究程度较高,但是对西北干旱气候区丹霞地貌的研究还比较少见。以新疆阿克苏温宿大峡谷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样品显微镜观察、盐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实验以及ArcGIS面积高程积分(Hypsometric integral,HI)方法,探讨该地区丹霞地貌的特征和成因。结果显示:(1)研究区呈现峡谷、山峰及峰林景观,以发育陡崖泥流林和顶盖型石柱为特色,其造景岩石主要为新近纪河流相红色砾岩和砂岩,硬度较高的砾岩层为形成顶盖型石柱提供了有利保障。(2)红层位于温宿盐丘附近,岩石含盐量较高,主要的盐类型为氯化物、硫酸盐和硝酸盐。陡崖洞穴风化碎屑物样品中的大部分主量元素相对于表岩迁出,说明干旱气候下化学风化仍较活跃。(3)面积高程积分显示研究区南部HI值为0.61,处于幼年期,而北部HI值为0.38,处于老年期,整体地貌演化发育阶段差别较大。研究区虽然降水量较低,但河流侵蚀作用明显,同时构造也是影响丹霞地貌演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2.
广东红层岩溶地貌与丹霞地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尚仁  黄瑞红 《中国岩溶》1991,10(3):183-189
通过对构成广东丹霞地貌之红层的研究,对红层岩溶这一概念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对其是否属于假岩溶提出质疑,并分析了丹霞地貌和红层岩溶地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3.
采用热释光(TL)测年方法对龙虎山丹霞地貌区泸溪河的阶地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了低阶地沉积物的堆积年代及其阶地面的形成时代,该区河流主要发育两级阶地,T1阶地堆积于3 400~6 000 a B.P.,其地貌面形成于3 400~4 000 a,T2阶地堆积于7 600~11 200 a B.P.,该级地貌面形成于7 600~8 000 a B.P.。利用低阶地地貌面的年代学成果,推算出龙虎山丹霞地貌区地壳隆升速率为0.33~0.63 m/ka,根据这一速率推算得出,第一夷平面形成于6×104a左右,第二夷平面形成于28×104a左右。分布于这些夷平面上的丹霞地貌景观的年龄与此相当。  相似文献   
134.
《国土资源情报》2010,(4):F0002-F0002
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两种996.63平方公里,包括龙虎山园区、龟峰园区和象山园区。是以丹霞地貌为主体且类型多样齐全,兼有火山岩地貌和构造地貌的地质公园。这里的丹霞地貌以壮年期为主体,以壮年晚期为典型,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都有发育,序列完整。  相似文献   
135.
度假区共有旅游资源8个主类,共118处资源单体,其中优良级单体18处,资源品位适中。在47个空气负离子含量测点中,浓度在700个/cm~3以上的占51.1%;空气细菌平均数仅为县城的6.2%,显示了度假区环境的优越。在评价测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景观保护利用规划的三大原则:生态化、自然化和乡土化原则;确定了四种利用方式:作为观景对象、文化熏陶、活动平台、休憩场所加以利用;阐述了综合评价的四大内容:风景质量、阀值、敏感度以及特殊价值评价;进行了三级分区保护:重点保护区、景观恢复区和适度发展区。  相似文献   
136.
浙江方岩丹霞地貌类型及其空间组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方岩突出的丹霞地貌类型有围谷、方山、峰丛、石柱和凹槽等,它们的空间组合沿着北西-南东方向有规律的排列:西北部五峰书院一带的凹槽和岩穴发育典型,中部鸡鸣峰、桃花峰等处分布有大量的新鲜崩积石,东南部石鼓寮的石鼓、石柱尤为突出,在峰丛与平原交汇的东、南和西三侧被围谷所环绕.这种组合体现了随着构造隆升,在以外力作用为主的不断"雕塑"下,丹霞地貌的发育一般经历了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侵蚀搬运,完成地貌循环侵蚀的过程,期间孕育了绚丽多姿的丹霞地貌,它们主要发育于早白垩世晚期的方岩组(K1f)冲积扇-扇前辫状河相岩层中.其中,岩性的差异风化规律和辫状河相沉积的特点,可以通过对三个样点的实验数据分析加以证实.方岩丹霞地貌是在我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区中"青年期"类型的突出代表,符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中具有突出、普遍的美学和科学价值的理由.  相似文献   
137.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发育典型的湿润气候型丹霞地貌,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对单体地貌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而对整个丹霞盆地范围内地貌发育的控制因素较少涉及,尤其缺乏对断裂体系与丹霞山体相互关系的深入分析。本文根据丹霞盆地野外考察、岩石硬度测量、线性构造遥感解译以及岩石样品实验分析,阐明岩性、沉积相、构造抬升、断裂切割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在景观塑造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丹霞地貌景观的成因和形态分类方案。丹霞盆地上白垩统由长坝组和丹霞组构成,前者出露面积更大,形成了周边低缓山丘;而后者分布区集中且发育具有绝壁陡崖的丹霞地貌。丹霞组发育冲积扇相粗粒碎屑岩和风成砂岩,单层厚度大,胶结致密,密度和硬度大,抗风化能力强。长坝组岩性主要为河湖相细粒碎屑岩,泥质含量高,抗风化能力弱,风化剥蚀后不能形成有陡崖坡的丹霞地貌。在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影响下,丹霞盆地呈整体抬升,地层倾角平缓,产生一系列北东向断层及北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节理,使红层形成网状断块。这些构造破裂面为随后的风化剥蚀作用提供条件,最终形成悬崖峭壁、网状沟谷和奇峰怪石。丹霞山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风化、崩塌、流水侵蚀和岩溶作用等都是塑造该区地貌的主要外营...  相似文献   
138.
丝绸之路中国段佛教石窟差异性及其与丹霞地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云健  张忍顺  杨桂山 《地理研究》2007,26(6):1087-1096
作为佛教东传的主线,沿丝绸之路中国段留存了大量的佛教石窟,其分布与该区域丹霞地貌的分布大致重叠。由于各地区地质地貌条件以及岩性的差异,石窟在分布、形制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存在差异。本文以沿丝绸之路主线佛教东传的路线为基础,分别阐述丝绸之路天山北线、河西走廊、陇东、河湟谷地以及陕西彬县丹霞地貌区的佛教石窟以及敦煌石窟的特点,分析各地石窟形成自身特点的自然原因。文章分析了丝绸之路沿线石窟分布、形制以及艺术特色与丹霞地貌的内在联系,认为除宗教政治因素外,丹霞地貌是丝绸之路石窟分布的决定因素之一,也是石窟形制和艺术表现手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比较了其他类型地貌与丹霞地貌在开凿石窟方面的优劣,认为丹霞地貌拥有最适合开凿石窟的地貌形态与岩性。综上,文章认为丹霞地貌的存在是丝绸之路沿线出现大量佛教石窟的最重要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39.
谯常  王波  朱华利  岳龙  韩雪 《贵州地质》2021,38(3):263-268
随着地质科普与旅游地学的需要,红层型丹霞地貌正吸引更多人们的关注.黔北习水地区发育有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丹霞地貌景观,成景地层为白垩系嘉定组砖红、鲜红色碎屑岩.本文通过分析该套成景地层粒度特征,并结合其沉积构造,认为黔北习水地区丹霞地貌成景地层白垩系嘉定组为陆相辫状河流沉积环境,为今后旅游开发与保护提供重要的线索,具有重...  相似文献   
140.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深地爱上了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塑出来的地质景观.鉴别、发现、建设地质公园是地质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责任,它增加了地质学的内涵.在乌兰察布市地质公园的建设中,笔者等深入偏远山区调查,发现了一片没有被报道的由红色沉积岩和山谷构成的地貌,可作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