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72篇 |
免费 | 2225篇 |
国内免费 | 292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48篇 |
大气科学 | 1451篇 |
地球物理 | 2543篇 |
地质学 | 7080篇 |
海洋学 | 1275篇 |
天文学 | 160篇 |
综合类 | 761篇 |
自然地理 | 17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0篇 |
2023年 | 563篇 |
2022年 | 633篇 |
2021年 | 592篇 |
2020年 | 524篇 |
2019年 | 566篇 |
2018年 | 444篇 |
2017年 | 467篇 |
2016年 | 487篇 |
2015年 | 535篇 |
2014年 | 796篇 |
2013年 | 610篇 |
2012年 | 738篇 |
2011年 | 706篇 |
2010年 | 664篇 |
2009年 | 661篇 |
2008年 | 659篇 |
2007年 | 583篇 |
2006年 | 547篇 |
2005年 | 495篇 |
2004年 | 481篇 |
2003年 | 401篇 |
2002年 | 404篇 |
2001年 | 404篇 |
2000年 | 295篇 |
1999年 | 325篇 |
1998年 | 275篇 |
1997年 | 278篇 |
1996年 | 231篇 |
1995年 | 210篇 |
1994年 | 224篇 |
1993年 | 183篇 |
1992年 | 169篇 |
1991年 | 133篇 |
1990年 | 141篇 |
1989年 | 124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34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17篇 |
1977年 | 9篇 |
1963年 | 9篇 |
1962年 | 8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药用滑石粉酸中可溶物测定方法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药用滑石粉酸中可溶物测定方法的重复性、耐用性 ,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比较酸溶物提取液滤过介质对测定结果差异的影响 ;采用重量法随机测定酸溶物含量和室间差异。两种滤过介质处理对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室间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30批样品平行测定结果的 RSD值范围为 0 %~ 18.2 %。酸中可溶物测定法存在重复性和耐用性不佳的问题 ,应相应调整酸中可溶物含量限度 相似文献
42.
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期东西向移动的热力强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 1 000~10 hPa 2.5 °×2.5 °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2003年6月22—25日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下同)短期东西进退的热力强迫过程,并探讨了相应机制。结果表明:东风带扰动附近非绝热效应分布和强度的变化影响着西太副高东西向的运动;西太副高短期东西向移动有趋“冷”的趋势,即西太副高向非绝热加热减弱或者非绝热冷却增强方向移动;在西太副高突然东退前后,东风带扰动东、西侧的非绝热加热效应出现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东风带扰动东侧非绝热冷却效应增强和东风带扰动西侧非绝热冷却效应减弱东退的特征,而且在对流层300 hPa高度附近表现最为明显;在非绝热加热效应影响因子中,垂直输送项最为重要,其次为局地变化项,水平平流效应最不显著,因此,垂直输送作用和局地变化作用引起的非绝热效应的变化是影响西太副高突然东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
本文通过对广丰县周家坞中奥陶统露头剖面层序、体系域、副层序的研究,识别出了三个不同性质的Ⅱ型层序界面和二个三级层序,确认这三个层序界面为符合实际又易于野外识别的自然界面,并对SQ2中反映最大海泛期的高分辨异旋回驱动机制事件,提出可能受米兰柯维奇频率的春分点和秋分点间约2万年间隔的控制。 相似文献
44.
强震区侵蚀-溃决型泥石流的动力特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震作用导致流域内松散物源、微地貌及水文环境发生剧烈变化,致使强震区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和活动规律区别于普通泥石流。从启动判别、沟床侵蚀和溃决放大效应等3个方面入手,利用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强震区泥石流启动-流通-堆积全过程的动力特性。结合案例验证了强震侵蚀-溃决型泥石流的力学机制。分析表明,泥石流沟床侵蚀是外部应力增加、内部强度衰减和松散物质基础3种机制的综合结果,沟道堰塞体溃决导致泥石流流量被瞬间放大,进而反馈到侵蚀机制中,导致泥石流规模剧增。红椿沟8·14泥石流案例验算显示,H02、H03堰塞体溃决导致泥石流流量放大至800.80m3·s-1,沟床侵蚀物质总量达34.72×104m3,约占总规模的50%。 相似文献
45.
根据有关部门规划,我省2000年前拟围涂61万亩,2000年后围涂开发设想尚有近60万亩。为围涂工程提供大比例尺地形图这一基础图件的水深测量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47.
48.
大兴安岭中南段位于索伦—西拉木伦断裂带与嫩江—白城断裂带交汇域,区内大规模岩浆活动、成矿作用与深部地质活动密切相关。深部地球物理研究成果显示:该区域上地幔存在埋藏较浅的低速、低阻、高热异常体,推断应是深部软流体局部上涌的显示;下地壳存在低密度、低速、高导层,推断是因软流体上涌,诱发下地壳重熔,形成所谓下地壳热流体引起。总之该区域软流层厚度大,热活动性强是引起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及多金属矿床集中分布的深部地质因素。而古生代古亚洲洋洋壳俯冲消减,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陆—陆碰撞拼接及至中生代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是引起软流层上涌、下地壳重熔等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之源动力。 相似文献
49.
以HDR隔震梁桥多自由度(MDOF)模型和等效双线性单自由度(SDOF)模型为研究对象,以典型近场地震动作为输入,研究HDR支座双向耦合效应对HDR隔震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双向耦合效应的HDR支座滞回曲线呈典型双线性;考虑双向耦合效应的HDR支座滞回曲线面积小于不考虑双向耦合效应的HDR支座滞回曲线面积。不考虑双向耦合效应的顺桥向HDR支座位移峰值db大于考虑双向耦合效应时,但横桥向的结果相反。近场地震作用下,对梁桥进行HDR支座隔震设计时,忽略双向耦合效应计算得到的墩底剪力峰值和弯矩峰值均偏于保守。可忽略HDR支座双向耦合效应对HDR隔震梁桥近场地震能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特性影响显著,深厚的软弱覆盖层引起的地震动场地效应会显著放大中长周期反应谱。采用谱比法,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5.1级地震中获得的部分强震动记录进行统计,发现在本次地震中北京城区的地震动场地效应显著,深厚覆盖层明显放大了加速度反应谱,在T=1.2 s左右反应谱放大倍数可达4.0,说明北京地区的场地和盆地效应使得远场地震动的中长周期成分显著放大。此外,发现参考基岩场地记录是否与土层场地处遭受的基岩地震动一致,仍然是制约统计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