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8篇
  免费   911篇
  国内免费   881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982篇
地球物理   344篇
地质学   907篇
海洋学   153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78篇
自然地理   147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0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7年   4篇
  1943年   3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北太平洋柔鱼生殖群体结构特征及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0年6~9月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 bartramii)渔业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北太平洋柔鱼胴长和体质量组成结构、性比、初次性成熟胴长、群体成熟度指数等等基础性的渔业生物学参数,阐述了该海域柔鱼的种群结构动态及繁殖生物学的特征.结果表明:各月北太平洋柔鱼生殖群体中雌性个体数量大于雄性,且雌性个体的平均胴长及体质量均显著大于雄性;生殖群体中雌、雄个体胴长与体质量关系的差异极为显著;相同胴长组下雄性个体的性成熟率要高于雌性;北太平洋柔鱼初次性成熟胴长ML0%♀为261.83 mm;Ml50%♂为255.60mm,雄性初次性成熟胴长显著小于雌性;东部海区(170°W~178°W)生殖群体比例及个体大小明显高于两部海区传统作业渔场(150°E~160°E).判断东西部海区柔鱼是否是同一群体,还需要连续性的调查,进一步分析其成熟度随时间的变化及利用耳石信息分析技术来确定,还可以用微卫星技术测定分析以及标志放流法来判定,结论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72.
海山富钴结壳标准物质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我国与俄罗斯合作研制的三个海山富钴结壳标准物质GSMC-1,2,3.这三个标准物质的原样分别取自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和中太平洋海山.样品经风干、选配、球磨制备成均匀的粉体样品,其均匀性采用高精度的X-射线荧光光谱法检验.样品的化学组分采用国内外多实验室协同分析方式定值,有八个国内实验室和八个国外实验室参加了合作分析.测试组分均为57个,其中GSMC-1,2有43个组分定为保证值,10个组分作为参考值;GSMC-3有45个组分定为保证值,8个组分作为参考值.经2a多的试用,三个标准物质已于2005年被国家计量部门批准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其编号分别为GBW07337,GBW07338和GBW07339.  相似文献   
73.
The thermal condition anomaly of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and its zonal displacement have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climate change in East Asia and even the whole world. However, the impact of the zonal wind anomaly over the Pacific Ocean on zonal displacement of the warm pool has not yet been analyzed based on long-term record.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zonal displacement of the warm pool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zonal wind anomaly over the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Based on the NCDC monthly averaged SS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in 2°×2° grid in the Pacific Ocean from 1950 to 2000, and the NCEP/NCAR global monthly averaged 850 hPa zonal wind data from 1949 to 2000,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zonal displacemen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and zonal wind anomalies over the tropical Pacific Ocean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zonal displacem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zonal wind anomalies over the western, central and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Composit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during ENSO events, the warm pool displacement was trigged by the zonal wind anomalies over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in early stage and the process proceeded under the zonal wind anomalies over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unless the wind direction changes. Therefore, in addition to the zonal wind anomaly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the zonal wind anomalies over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cific Ocean should be considered also in investigation the dynamical mechanisms of the zonal displacement of the warm pool.  相似文献   
74.
对南海西部4个盆地的跟踪研究发现:碎屑岩中铝钒含量越低,储层性质越好。在碎屑岩发育区,铝钒含量普遍具有正相关性,且不受放射性的影响,故可通过寻找低铝低钒含量区来识别泥质含量较低的有利储层。基于铝钒含量交会图,结合录井岩性可界定出有利储层带、过渡带、欠储层带,并定量标定出各带的下限值或上限值。通过铝钒含量平面分布图,可"由点推面"识别有利储层带、过渡带、欠储层带的分布区。应用该项技术识别储层时,首先需结合钙含量把含灰质的致密储层甄别出来。该技术推广应用于莺琼盆地DX、BX等区块,钻前预测的有利储层分布区,与实钻结果基本一致。这项技术是对利用沉积相解释碎屑岩有利储层和泥质岩盖层这一方法的较好补充,也是对受放射性影响的高伽马砂岩进行测井解释的有力手段,尤其是提供了一种新型实用的地球物理手段,即把铝钒含量随深度变化曲线和各储层带的下限值或上限值应用于分频反演,可以识别有利储层和泥质岩盖层或隔夹层。  相似文献   
75.
76.
桑红 《海洋世界》2008,(9):40-44
太平洋作为世界第一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西南以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经线(东经146°51’)与印度洋分界,东南以通过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的经线(西经67°)与大西洋分界,北经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东经巴拿马运河和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通大西洋,西经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通往印度洋,面积17967.7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35.2%,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9.8%。  相似文献   
77.
正当全球目光聚焦在日本八国峰会之际,在日本以东太平洋浩瀚的洋面上,一场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多国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也进行得如火如荼。这就是号称2008年世界海军“峰会”的“环太平洋·2008”多国海军演习。这次“环太平洋·2008”多国海军演习时间长达5周,参演国空前庞大、前所未有,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墨西哥、日本、秘鲁、智利、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菲律宾等众多国家的海军参演。  相似文献   
78.
西北太平洋上层热含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球月平均海温资料、137°E断面海温观测资料、同化水位资料和太平洋850 hPa纬向风资料,利用EOF、功率谱和最大熵谱等分析方法,分析了西北太平洋上层热含量的时空变化,并讨论了热含量变化与水位和赤道太平洋纬向风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热含量的年际变化与热带太平洋大尺度海气系统异常相联系,即在El Ni(n)o期间,热含量减少,而在La Ni(n)a期间热含量增多;热含量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一次气候跃变,在跃变前热含量偏多,而在跃变后则偏少;热含量与水位间存在着非常一致的同位相年际变化,而这种变化与赤道西、中太平洋的纬向风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9.
应用1979-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和OLR,NCEP/DOE AMIP-Ⅱ再分析逐日资料,探讨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中TC(简称MTTC)群发的可能机理,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5~10月季风槽强度及形态与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强弱、副高的位置以及南半球澳洲冬季风的强弱密切相关,不同区域季风槽强度增强都...  相似文献   
80.
A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rack and intensity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s (WNPTCs) in the tropical cyclone (TC) active season (July-November) and the global net air-sea heat flux (Q net ) in the preceding season (April-June). For this purpose, a tropical cyclone track and intensity function (TIF) is defined by a combination of accumulated cyclone energy (ACE) index and a cyclone track dens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