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392篇
地球物理   297篇
地质学   651篇
海洋学   9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1篇
自然地理   23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A new fossil species,Anthoscytina macula sp.nov.,of the family Procercopidae is described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Yixian Formation in Huangbanjigou,Chaomidian Village,Beipiao City,Liaoning Province,China.A key to the species of the genus Anthoscytina Hong,1983 is provided.The diagnosis of the genus is revised.  相似文献   
942.
在收集区内地质找矿和科研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乐华-德兴成矿带的地质背景和矿产分布特征,阐述了铜金成矿作用特征和成矿规律,指出这一重要的铜金成矿带内仍具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43.
<正>A new boreopterid pterosaur:Zhenyuanopterus longirostris gen.et sp.nov.from the Yixian Formation of western Liaoning is erected,based on the complete skeleton with a skull and lower jaws preserved.It is characterized by:a large boreopterid pterosaur with a high number of teeth,where the anterior teeth are much larger than posterior ones;the length of the dorsal + sacral vertebrae is nearly half the length of the skull;ratio of the length of the humerus to metacarpal IV is approximately 91%and the,humerus,femur and third wing phalanx are all equal in length and the feet are specially small.It represents the largest boroepterid pterosaur discovered from western Liaoning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so far  相似文献   
944.
六盘山断裂带及其邻区地壳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代期间,中国大陆西部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和青藏高原隆升影响,以地壳缩短、增厚、陆内造山和强烈地震活动等为主要特征.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高原物质侧向移动被鄂尔多斯地块所阻,在六盘山地区发育了一系列左旋斜冲断裂.断裂带周缘构造变形强烈,地震活动频繁,是研究青藏高原横向扩展控制大陆内部弥散变形的理想场所.本文对穿越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断裂带—鄂尔多斯地块的宽角反射与折射地震资料使用层析成像和射线反演算法进行成像,获得了研究区地壳速度结构模型,其结果反映出六盘山断裂带两侧地壳结构、构造特征差异显著:1)上地壳层析成像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一侧地壳上部速度较低,等值线呈近水平状,具有典型的沉积盆地特征,而青藏高原东北缘一侧上地壳速度相对较高,横向变化剧烈,呈褶皱状,二者的分界为海原—六盘山逆冲走滑断裂;2)全地壳射线反演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地块地壳速度梯度大,下地壳底部速度高由铁镁质物质组成,具有典型稳定古老克拉通的特征,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速度总体较低,主要由长英质及长英-铁镁质过渡物质组成,具有典型造山带的特征,而六盘山断裂带下方地壳速度结构复杂,层面呈拱形,部分层出现速度逆转,为两个构造单元的接触过渡带;3)青藏高原东北缘一侧地壳厚度~50 km,鄂尔多斯地块地壳厚度~42 km,六盘山断裂带下方莫霍面发生叠置,揭示出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地壳在六盘山下汇聚,较薄且刚性的鄂尔多斯地壳挤入较厚且塑性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中的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945.
为了解西秦岭北缘-拉脊山两侧的地貌差异及其发育机制,利用DEM数据结合地质数据,提取局部地形起伏并绘制高程带状剖面图,定量化揭示了西秦岭北缘-拉脊山东西两侧地貌结构;在此基础上,统计了两侧新生代不同时期地层砂岩的高程像元众数,并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已知地质资料的提取和归纳,对比了西秦岭北缘-拉脊山断裂两侧新生代盆地地层岩性及沉积相.结果表明,界限以东新生代地层呈现地层年代越老高程越高的趋势;界限以西则呈现古近纪至新近纪地层越新高程越高、第四纪地层高程最低的特征.这种地层发育规律体现了西秦岭北缘-拉脊山两侧的地貌演化过程存在差异,即东侧水系发育时间早于西侧,地貌接受侵蚀的时间较长.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东、西两侧构造活动强度与时间的不一致性,古近纪以来东侧构造演化具有自SW向NE逐渐扩展的趋势;而西侧构造演化更为复杂,体现在新生代以来不同断裂带隆升历史的不一致性以及在较强的挤压应力及较弱剥蚀共同作用下的增生过程.  相似文献   
946.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初期,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成功的进行了塔山一线阻击战。成功的塔山一线阻击战,保证了我军攻克锦州战役的胜利,保证了我军全歼廖耀湘"西进兵团"的胜利,保证了我军辽沈战役歼敌47万人的巨大胜利,为解放全东北以至全中国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47.
中国东北东部边境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东北三省几大经济区(带)的战略地位上升,以及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相继开建,使得东北地区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同时东北区域一体化进程明显地加快,东北亚地区国际环境的改善以及合作需求的增强,为东北东部边境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在具体分析了东北东部边境地区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区域旅游业发展提出具体建议,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主要集中于对边境旅游、自然生态旅游、冰雪旅游、文化旅游等产品的开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五区-四轴"的旅游空间布局及区域战略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948.
东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水稻是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虽然该地区黑土质量和肥力均较高,但农田施肥过量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因此,为了阐明黑土区水稻施肥空间格局、差异特征及减施潜力,本文选择东北平原黑土水稻种植区为研究对象,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水稻施肥和产量进行了大规模调研分析基础上,结合土壤本底供氮能力培养试验,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由南至北施氮强度和经济产量均逐渐下降,施氮强度下降幅度大于产量下降,氮肥偏生产力逐渐增加。通过与理论适宜施氮量对比发现,辽宁稻区理论减氮潜力达16.7%~24.7%,吉林中、西部稻区潜力达8.7%~17.8%,黑龙江稻区还有2.0%~11.4%理论减氮空间。三省典型水稻土土壤累积矿化量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地上部生物量变化所引起的氮携出量的变化是引起东北黑土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水稻施氮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49.
《国际地震动态》2012,(8):37-39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49篇,考虑到提交论文的参会作者多为青年学者,专题召集人为了让青年学者有更多锻炼和交流的机会,决定分成两个会场,两个分会场共进行了22  相似文献   
950.
2021年6月1日和6月9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尚志市及阿城区和齐齐哈尔梅里斯区分别发生双龙卷事件。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比分析二者的多尺度特征。结果表明:两次龙卷均发生在东北冷涡的东南象限,高空急流出口区左侧,中低层偏南气流有利于暖湿气流输送和垂直运动发展。6月1日和6月9日分别以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天气为主,6月1日水汽条件、垂直运动、0~1 km高度垂直风切变和抬升凝结高度更有利于产生强龙卷,且中尺度气旋维持时间更长。干线与地面辐合线为中尺度触发机制。雷暴冷池出流与中尺度暖锋形成的伪冷锋有利于龙卷的发展和维持。龙卷出现在地面伪冷锋与干线交界处的湿区一侧,冷池前沿,龙卷母云为超级单体。暖湿气流产生的入流缺口是钩状回波发展的前兆,中等到高强度的中尺度气旋在3 km高度产生并发展,5~10 min后触地,当钩状回波与中尺度气旋同时出现时龙卷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